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矿业大学语言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语法

【答案】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即说话所遵守的词句排列组合的规矩。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 二是指语法学,即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语法具有抽象性、生成性、层次性、递归性、系统性和稳固性等特征,一般包括词法和句法:词法是指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句法是指词或词组组成句子的规则。

2. 文字

【答案】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发展早期是图画形式,后来逐渐发展完善而分成各小类。从文字最小单位可以划分出表音文字和意音文字。表音文字按照字符所表示的语音单位的性质分为音位文字、辅音文字和音节文字。从起源可以分为自源文字和他源文字。文字在人类历史上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拓展了语言的功能,突破了语言在地域和时间上的局限,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和传播,书面语也因此得以产生,从而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二、简答题

3. 说明书面语的保守性。

【答案】(1)书面语保守性的含义

书面语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因而和口语基本一致。但是,口语容易变,书面语比较保守,因而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书面语会落后于口语的发展,产生言文脱节的局面。

(2)书面语的保守性产生的原因书面语具有稳定性,可以突破时间和地域的局限而流传下来,这是造成书面语保守性的主要原因。

人们只能听到同时代的人说话,听不到早一时期的人说话,这种情况促进口语的演变。可是人们不仅能看到同时代的书面语,也能看到早一时期的书面语,能够模仿早一时期的书面语写文章,因而口语中己经消失的词语和句式,往往在书面语里继续保留。宗教经典,法律条文,它们的权威性叫人们不敢轻易改动其中的字句,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历史、哲学的名著也起着类似的作用。因此在书面语的保守力量特别强的条件下,往往会形成书面语和口语的脱节。中国、印度、阿拉伯国家、古代罗马,都曾出现过这种情况。

总之,书面语具有保守性,会导致文言脱节的现象产生,但是,这种情况只有在文字的使用限于少数人,也就是多数人是文盲的条件下才能维持。一旦文化得到普及,这种情况就必定要被打破,与口语相适应的新书面语一定会取代古老的书面语。

4. 劳动怎样决定创造语言的需要?

【答案】在共同的劳动中,人的祖先,这些在形成中的人,渐渐感到需要彼此交换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彼此交换对进行劳动的一些方法的建议,以便步调一致,互相呼应,并且能够更顺利地从事各项活动,更好地收到效果,更多地获取外界事物来满足生活的需要。这样,这种共同劳动就决定了他们创造语言的需要。

5. 一种方言成为基础方言要具备什么条件?

【答案】在同一语言的诸方言中,究竟哪种方言成为基础方言,并不决定于人们的主观爱好,而是决定于某个方言在整个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如果一个方言区(或是其中的某处)是全社会的政治、经济或文化的中心(有时它的人口还比较多),那么这个方言在全社会内就最重要、最有影响、最富于代表性,因而它就会成为基础方言。例如,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这是因为北方方言区的代表城市(北京)是辽、金、元、明、清历代的都城,是一个政治中心; 二则大约一千年以来,许多重要的文学著作(如宋人话本、元曲和明清的白话小说)多半是用北方方言或是以它为基础写成的; 三则现代说北方方言的人约占说汉语的人的70%,说这种方言的地区也约占说汉语的地区的四分之三。这些因素使北方方言成为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6. 语调包含哪些内容?

【答案】整句话或整句话中的某个片段有语音上的抑扬顿挫,这就是语调。语调是各种语言的任何句子或句中的片段都具有的,它的构成比较复杂,包括全句或句中某一片段的声音的高低变化,说话的快慢(即音的长短和停顿),以及轻重等。全句声音的高低变化又称句调,是语调的主干。

7. 词义中除理性意义之外,还可以有哪些附加的色彩?

【答案】词义中还可以有附加于理性意义之上的某种色彩,即一般所说的形象色彩、感情色彩、风格色彩等。

(1)形象色彩,就是词所引起的人们对现实中某种形象的联想。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在原有的词的基础上产生的新词或新的意义,往往带有一定的形象色彩。

(2)词义中往往具有不同的感情色彩,例如表爱的感情、表憎的感情等等。

(3)词义中还可以具有不同的风格色彩,例如“诞辰”和“逝世”,“生日”和“死亡”,前者具有庄严、崇敬的风格色彩,不是什么场合都可以运用的,而后者就没有这种色彩。

8. 从前有一位工匠,偶然有机会参加了天文学家关于银河问题的学术辩论会。会后,他向一位天文学家提出一个问题:“我懂得人们怎样学会了测定各个星辰间的距离,他们怎样计算出这些星辰的重量和解释出它们的物理恃性,以及怎样认识了其它的许多东西。可是请您告诉我,人们是怎样知道星草和行星的名称的呢? ”请你替这位天文学家作一个回答。

【答案】名称对于事物来说是外在的,用某个名称来指称某个事物并没有必然的理由。语音

舆语义怎样结合成特定的语言成分不是天生注定的,而决定于一定社会集体的意志,决定于“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

9. 什么是词类? 划分词类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1)根据词的某种语法特征给词所分的类别就是词类。

(2)划分词类的标准是:(1)划分词类所根据的词的词法特征就是表示词的某种语法意义的形态。(2)划分词类所根据的词的句法特征指的是词在句子中的地位以及词和其它词的结合能力。

10.语言起源于伴随劳动的叫喊的学说和语言起源于游戏歌唱的学说有什么错误?

【答案】(1)语言起源于伴随劳动的喊叫的学说是19世纪西欧语言学家诺瓦雷提出的。 他不能看出劳动在语言起源中所起的真正作用,片面地认为语言起源于伴随劳动的叫声,为使劳动时肌肉活动的节奏化而发出的叫喊就是最初的语言。该学说的错误在于,仅仅是肌肉活动的节奏化的要求不能促使语言的产生,因为这种要求是容易满足的,只需喊叫,就能做到。而语言的创造却为的是适应劳动中彼此交谈、认识客观事物、从而改造世界的需要,也只有在以改造世界为目的的劳动的促进下,类人猿才能具备创造语言的可能。

(2)语言起源于游戏或歌唱的学说是由20世纪丹麦的语言学家叶斯柏森提出的,其错误性在于,如果为的是满足嬉戏或歌唱的要求,就无需创造语言,因为人的祖先早就能满足这一要求。

三、论述题

11.根据以下材料分析

She is richer than me.(英语)

鲁公富于徐公。(古汉语)

他比我富有。(普通话)

他富我。(方言)

(1)方言、普通话、英语之间在语序上的差异。

(2)比较句有那些基本要素?

(3)这反映了语言发展的什么规律?

【答案】(1)方言、普通话、英语之间在语序上的差异

汉语和英语句子的基本格局都是按照“主语——动语——宾语”的顺序排列的。但在题中比较句里它们存在语序上的差异,英语中比较成分在被比较对象之前; 普通话中被比较对象在比较成分之前; 方言中比较成分在被比较对象之前,且没有表示比较的标记。

(2)比较句的基本要素

现代汉语比较句是指谓语中含有比较词语或比较格式的句子,在结构上由比较主体、比较客体、比较词、比较点、比较值等成分构成。现代汉语比较句从语义上可分为:等比句、差比句、限比句,它们都有鲜明的句法特征和语义特征。

(3)材料所反映的语言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