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到:要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必须借力于信息技术,必须在教育实践中坚持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新的应用手段。同时,贵州省正全力建设贵州本土的“三通两平台”,以实现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和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机制四个方面的新突破[1]。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地区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在这样的趋势引导下,我们只有整合和创造更新更好的教学模式,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将信息化环境下的有效教学模式引入当前教育大环境所倡导的信息化环境下,是对初中办学中新教学模式的探索,是对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深刻变革,其目的在于打破旧的教育观念和传统的教育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建构为基础,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和学习观,因材施教。应用信息化环境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实践,相较于传统教师一讲到底的单一教学,教学方式应会更加灵活,亦能体现出个别化教学的最大优势,师生在课前、课上、课后的互动充分,学生在课堂中的有效学习时间成倍增加,并且这种学习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建构因人而异的,在这一过程中,思想在不断成长、能力在不断提高。研究和实践信息化环境下的有效教学模式将成为教育信息化道路上教师不断成长和学生综合能力不断提高的有效途径。探讨信息化环境下初中课堂中各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和评价机制,并根据学科特点作进一步科学可行性研究;探索适合初中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的方法和策略,构建应用信息化平台支持教学这一特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构建基于校园网研究平台的研究专题网站,实现无纸化研究资料库建设,摆脱传统纸质资料模式,可使管理更方便、更容易。这也成为学校占领信息化领域的一大研究方向。
本文以期借鉴前人的成功经验,研究信息化环境下的有效教学模式,并应用于初中部分学科的课堂教育教学中,建立科学、统一的管理评价机制,探讨并推荐适合初中教育的有效教学模式,以实现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的融合,从理论和实践上给予信息化教学和研究带来新的契机。
第1章引言部分。主要从新的教育理念倡导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信息化教学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信息化的发展为新的教学模式创造有利条件和贵阳市信息化环境发展的大浪潮推动本土化教学研究四个方面阐述了研究提出的背景,并分别从三个方面指出研究的意义和内容,最后介绍了本研究所使用的方法。
第2章研究的理论基础。概述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空白,对研究中的教学模式和有效教学模式进行概念界定,并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两个方面论述了支持研究开展的理论依据。
第3章信息化环境下有效教学模式的构建。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出适于初中信息化课堂环境的双向互动探究教学模式,并对其模式结构、运用原则、适用范围、操作程序进行详细阐述。
第4章信息化环境下有效教学模式的应用。详细阐明研究的整个过程,包括小组式信息化专用教室的建设与运用,多媒体同步录播教室的建设与运用,以及语文、数学、英语、生物、体育、综合实践学科有效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情况分析。
第5章信息化环境下有效教学模式的评价。介绍评价体系的建立和根据评价体系的六个维度制定的教学评价量表,并对评价过程中产生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
第6章研究的反思、总结和展望。简述本研究中发现和存在的不足,总结研究成果和下一步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展望未来持续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