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高中语文“少教多学”课堂教学理念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少教多学;课堂教学理念

  摘要


《论语》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这里,孔子提出了“启发式”的教学思想,主张在等到学生进行充分独立思考、将通未通时,才对他们进行启发和开导,要求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记》中也有类似表述:“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这段有关教育的经典论述,同样渗透着“少教”理念。这些论断,都是符合教学与学习基本规律的,不仅对古代教育影响深远,对今天的教学,仍然值得我们借鉴与继承。

在众多生源太差、教学艰难的普通高中,面对一群厌学、逃学,甚至对父母、老师、学校抱有强烈抵制心态的学生,如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是值得做一番深入研究的。

课堂教学改革一直是教育改革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一方面,课堂教学是我国教育活动的最基本组成部分,是中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主体,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另一方面,课堂教学改革涉及教育问题的方方面面,它不仅要改变教师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同时还要改变教师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教学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其艰难性亦不言而喻。

本课题的设计与研究,旨在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改善教学方式,激发教师、学校、学生主动探索并运用先进有效的教育方法、学习方法的自觉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课堂教学的有序、优质、高效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效果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把教师和学生从厌倦与浮躁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实现师生共同发展,才能逐步趋于教育教学的理想境界。

本文共分六章,来完成相关研究:

第一章:引言。总述选题的缘由、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主要内容及主要研究方法,使人们初步了解“少教多学”的教育思想。

第二章:对“少教多学”课堂教学理念的理论思考。主要从“少教多学”的内涵解读、理论基础、现实依据三个方面展开。

第三章:“少教多学”课堂教学理念落实的条件。主要从“少教多学”课堂教学理念对学校的要求、对教师的要求、对学生的要求三个方面来予以解析。

对学校的要求:(1)宽松的学习环境,必要的硬件设施;(2)严格学生管理,保证教学秩序;(3)营造蓬勃向上、高雅纯正的校园文化氛围;(4)开拓第二课堂,举办各类活动;(5)扶持学生社团,培养学习兴趣。

对教师的要求:(1)教学准备的高效性;(2)课堂教学的高效性;(3)课堂管理的高效性;(4)应对突发事件和处理学生刁难的教学机智;(5)学习方法和策略引导的高效性;(6)课后辅导的高效性;(7)坚持到底的毅力和敢于冒险的勇气;(8)理论与素养,知识与才情。

对学生的要求:(1)尊重老师,端正态度;(2)磨砺品质,严于律己;(3)彼此监督,共同进步;(4)友好协作,文明竞争。

第四章:“少教多学”课堂教学理念落实的策略。结合普通高中普通班语文教学的现实状况和需要,探究语文教学“少教多学”策略,用于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包括六方面内容:关注整体学情,降低评价标准;明确学习目标,指导学习方法;问题驱动,时间限定;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成果展示,自我反思;教师评价,鼓励积极。

第五章:“少教多学”课堂教学理念实践案例。记述教学生涯艰难探索中,一次别开生面的作文训练,一节柳暗花明的古文教学。

结语:总括全文,并收束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