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公共关系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方式。
【答案】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入,要求公共关系事业逐步走向职业化,职业化的公共关系需要大量的公共关系专业人员,因此公共关系专业人员的培养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迫切任务。
对公共关系专业人员的培养应运用各种方式,“多管齐下”,可以从以下几个具体方面来进行:
(1)通才式公共关系人员培养与专才式公共关系人员培养相结合。
①通才式的公共关系人员要求知识面广,有较全面的智力基础、能力结构和适宜的性格气质。他们能够在工作中独当一面地处理各种问题,能够充任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组织者和指挥者。
②专才式的公共关系人员精通于某一方面的公共关系技术,如新闻写作、演讲宣传、广告设计、市场调查、美工摄影和编辑制作等等。此类人员亦是公共关系实务活动所不可或缺的。
(2)系统教育与单科培训相结合。
①系统的教育包括公共关系理论的学习,公共关系实务操作的培训,以及与公共关系密切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的教学。这种教育一般是在高等院校公共关系专业中完成的,有条件的院校都可开设公共关系专业,并逐步优化公共关系课程的配置,利用高校多种学科教育的优势来培养公共关系通才。
②单科培训的内容可包括:仅授公共关系基础理论、基本实务知识; 或者仅授一门或几门公共关系学课程; 或者进行公关实务操作单项技能培训(如摄影制作技术培训)。
(3)教育单位办班、用人单位办班和联合办班三者相结合。
①教育单位办班有学科基础比较好的优势,特别是综合性高校,与公共关系学比较接近的系科或专业拥有较为雄厚的师资力量,长处是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图书资料比较丰富,理论水准较高。
②用人单位办班的最大好处是可以结合本行业业务的实际,同时也可有选择地请各种专家和高校教师来讲课。
③联合办班即教育单位和用人单位共同办班,它兼有两者办班的优势,难度在于两种优势的有机整合。公共关系专业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参加其中一种或两种学习班进行学习。此外,还可把短期办班与长期专门学习、面授与函授等方式结合起来,以适合各种人员培养的需要。
2. 企业应该如何展开公共关系活动?
【答案】企业公共关系活动的核心是在公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以利于组织获得与公众一致的共同利益。企业一般是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它们的公共关系活动的:
(1)把树立形象的任务渗透到企业管理中
现代管理学理论认为,现代企业的运行实质上是管理者对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综合调节控制的过程。公共关系工作从企业管理角度看,实际上是对信息流进行综合调节控制的一个职能分工部门。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首先就是要在信息的流动或运动中,将所要传达的形象信息(含产品形象、企业自身形象)通过各种传播手段传递出去,并对所有涉及企业形象问题的信息流通环节进行严格把关。
(2)广结人缘企业要在社会中生存发展,除了要有良好的形象,还要有一个尽可能广泛的横向联系网,以争取尽可能多的支持与帮助。树立形象好比是确立一个中心,广结人缘则是将大家的视线都吸引到这个中心上来。广结人缘既是树立形象的基础,又能使企业的良好形象通过广泛的横向联系网辐射出去。
(3)开拓市场
企业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但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维护和开拓市场。因此,企业在致力于开发产品的同时,需投入人力和财力进行市场营销和策划。这主要包括市场教育、二次(售后)服务、消费咨询、社会培训等公共关系活动。但这些活动大多由企业的市场营销部门负责操作,它的公共关系部门应在整合协调的原则下做好自己分内的信息沟通和传播工作,未必直接参与产品销售。企业公共关系的作用主要是争取和吸引稳定的消费公众和保证本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稳步上升。
3. 缘由性的社会关系形态有哪些主要的类型?
【答案】缘由性的社会关系形态是以社会交往发生的缘由为根据对社会关系形态所作的一种划分,所以也可以称作社会关系的缘由形态,它指的是社会交往缘起的形式或状态。社会关系的缘由形态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种形态:
(1)亲缘关系形态
亲缘关系是以血亲为联系纽带的交往,包括家庭关系、亲属关系、婚姻恋爱关系等。它是恩格斯所说的两种生产的必然结果,同时亦是其他缘由社会关系存在的前提。原始氏族经济和小农自然经济一般以亲缘关系组成社会生产组织,当时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公共关系,但是这并不能成为不予以研究的理由。现代社会的组织一一包括社会学家韦伯早期研究的组织一一有不少就是以亲缘关系为基础的,因此,公共关系研究人员是不可不关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些组织的亲缘关系网络的。
(2)地缘关系形态
地缘关系是以人们生存的地理空间为背景的交往,包括邻里关系、同乡关系、社区关系、城乡关系等。由于人一生下来就必须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生活,所以地缘关系也是最早的社会关系
形态之一。一般说来,生产力越落后,交通工具越不发达,地缘关系就越牢固,其社会作用也越重要。在现代社会,有些领域的地缘关系的社会作用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加强了,因此从公共关系的角度看,地缘关系是一种非常值得重视的关系。
(3)业缘关系形态
这是以从事的事业为基础的交往,包括各种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同学关系、主客关系等。如果说,在人类社会早期和小农自然经济的社会形态中,亲缘和地缘关系是主要的社会关系形态的话,那么,在发达的现代社会中,业缘关系可以说“后来者居上”,登上了极为显赫的地位。业缘关系是公共关系最为依仗的一种关系形态。说得更为直接些,组织与公众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业缘关系的“公共关系化”。公共关系中的员工关系、消费者关系、媒介关系、政府关系等,都是依仗各种业缘关系进行劝说活动的。因此,业缘关系是公共关系学研究的最为重要的对象之一。
(4)泛缘关系形态
这是以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为条件而遇合的交往,包括朋友关系、路人关系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是它的基本特征。一个不善交往的人,一般很少有、甚至根本没有泛缘关系,但却不可能没有亲缘、地缘和业缘关系。然而对于一个具有强烈的公关意识的人来说,泛缘关系往往会成为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契机。泛缘关系虽然有偶发的特点,但正如在科学发现中会有机遇出现一样,泛缘关系也常常会成为公共关系活动的重要机遇。
4. 简述公众的基本特性和分类。
【答案】公众是指任何与组织发生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正在或将会影响到它的形象塑造和组织目标实现的特定社会群体。
(1)公众的基本特征
①公众的同质性。公众的同质性是指公众成员的“同质”或“同质程度”。一个“特定社会群体”之所以成为某一个社会组织的公众,就是因为他们“一起”与该组织发生了足以影响到它的形象塑造和组织目标实现的联系。
②公众的相关性。公众的相关性是指公众与组织之间的“相关”或“相关程度”。公共关系意义上的公众必定是与该组织“相关的”。所以,要确定一个组织的公众,必须界定该组织目标和利益与若干种公众目标和利益的相关之处,从而确定每一种公众的相关性或“相关程度”,并根据这种相关性来制定组织公共关系的相关计划。
③公众的特定性。公共关系学里所说的公众必须是特定的。他们处于特定的环境之中,在某个特定的领域里面临某个特定的问题,并由此与特定的组织发生特定的关系。
④公众的可变性。公众的圈定是由组织或该组织的公关部门所做出的。由于组织的运行处于动态过程中,因此作为工作对象的公众也必然处在变化中。
(2)公众的分类
就公众的定义和四个基本特性而言,它是一个集合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有着广泛的指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