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853政治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概述资本的一般特点和主要形态。
【答案】资本是指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体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
(1)资本的一般特点
①增殖性。这是资本区别于一般商品和货币的根本特征。资本总是不断地和无限地追求自身的价值增殖,一旦资本停止了增殖,资本也就丧失了它的基本职能。
②运动性。资本只有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相统一的运动过程中才可能增殖。
③返还性。在做出投资决策的时候,资本所有者往往要把预期的资本增殖率的高低和投资回收期的长短结合起来考虑。
④风险性。资本具有收益和风险并存的特点。
(2)资本的主要形态
①货币资本形态
货币资本形态是以货币形态表现的资本,是资本最一般的和初始的形态。在资本的运动过程中,货币资本主要存在于资本的购买阶段,用于购买其他生产要素。
②实物资本形态
实物资本是以物质形态表现的资本,包括投入商品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一切物的要素和待售的产出品。
③无形资产形态
无形资产是指市场主体所占有和使用的以知识形态存在的特有经济资源,通常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版权、著作权、特许经营权、商誉、技术秘密等。
④虚拟资本形态虚拟资本是指能够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出的资本。
2. 说明部门内部竞争和部门之间竞争的区别和联系。
【答案】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竞争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部门内部的竞争,它使个别劳动时间折算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另一种是部门之间的竞争,指投资于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为争夺最有利的投资场所而进行的竞争,哪个部门或行业的利润率高,其他部门的资本就会向这里转移,其结果必须导致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趋向于平均化。
(1)部门内部竞争与部门之间竞争的联系
部门内部竞争与部门之间竞争的联系在于,两者都使利润率在各个企业或部门之间平均化。部门内部竞争使得部门内的企业的利润平均化,而部门间竞争使得各部门的利润平均化,最终结
果是所有行业、所有企业的利润平均化。这两种竞争促使了资源在不同企业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刺激了资源的配置和资本主义生产技术的提高。
(2)部门内部竞争与部门之间竞争的区别
部门内部竞争与部门之间竞争的主要区别在十:部门内部的竞争导致社会价值的形成,而部门之间的竞争导致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部门内部竞争,是同一部门生产同种商品的各个资本主义企业,为了争夺有利的生产、销售条件和获得超额利润而进行的竞争。竞争的结果,使商品不同的个别价值,均衡为相同的市场价值,即社会价值。市场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市场价格,它是商品在市场上买卖的价格。部门内竞争刺激了资本主义生产技术的发展和部门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部门之间的竞争导致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各部门之间资本有机构成不同,投入等量的预付资本,在不同部门获得不同的利润,这与利润作为预付总资本的产物这一规定相矛盾,也是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实际情况不相符的。在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中,各部门的资本家不论从事哪一种商品的生产和经营,都要求大体上比例于他们的预付资本量而获得相应的利润,否则就必然引起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资本由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自由转移。这种转移,是通过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实现的。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使各个部门不同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在利润率平均化的条件下,各部门的资本家便可以根据平均利润率获得与其投资量大小相适应的平均利润。
3. 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有哪些不良影响?
【答案】通货紧缩是指在经济均衡的状况下,由于企业债务负担加重、货币供给锐减或银行信贷收缩等原因造成投资需求突然下降或泡沫破灭,居民财富萎缩造成消费需求突然剧减等原因使总需求下降,出现供给大于需求,物价持续下降的现象。衡量通货紧缩的指标有:消费价格指数(CPI )、批发物价指数(WPI )、GNP 平减指数(GNPdeflator )。通货紧缩对经济增长的不良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意味着消费者会推迟购买,以等待将来更低价格的出现,从而在储蓄增加的同时,个人消费相应减少,使社会总需求受到抑制; 另一方面,由于需求抑制导致商业活动相应萎缩,进而影响就业增长,形成工资下降的压力等,经济会因此陷入通货紧缩的螺旋之中,最终可能导致衰退或萧条。
(2)通货紧缩使投资项目的吸引力下降,因为持续的物价下降意味着实际利率的上升,使投资成本变得昂贵; 并且通货紧缩下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环境也使投资前景变得黯淡,企业、个人和国家的投资减少必将导致经济增长下降,最终导致衰退。
(3)通货紧缩还可能引发银行危机。
①通货紧缩使实际利率上升,从而增加债务人的负担,债务人因经营困难而不能按时还贷,导致银行不良资产比率上升。
②通货紧缩会降低资产抵押和担保的价值,银行被迫要求客户尽快偿还贷款,将会导致资产价格的进一步下跌,贷款者净资产的进一步减少,使破产的财富效应趋强。
③如果预期通货紧缩还将持续,在任何名义利率下,借款者都不会愿意借款; 而如果顶期资产和商品价格会下降,则银行在任何名义利率下都不会借贷。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将导致信贷供给和需求的萎缩。
(4)从政策制定者的角度看,与温和的通货膨胀相比,通货紧缩会给政策带来更人的潜在风险,因为通货紧缩严重制约了货币政策的实施,使货币政策失去灵活性。人们对经济前景的预期黯淡,信心降低,有可能推动经济进一步下滑,不利于启动回升。
4. 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答案】相对剩余价值是在改变工作日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一间的比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以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这种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资本家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就称为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必要劳动时间是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要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价值由维持工人及其家属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所构成,这些生活资料价值和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要降低生活资料价值就必须提高这些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同时,生活资料的价值中包括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这些生产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也会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
在现实的经济运行过程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总是从单个企业开始的。单个企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它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因而就会产生出超额剩余价值。然而个别或少数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为了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资本家之间进行激烈的竞争,其他企业也会竞相采用新技术。当先进技术得到普及后,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将会提高,社会价值和个别价值的差额将不复存在,从而超额剩余价值也就消失了。超额剩余价值在个别资本家那里消失,整个资本家阶级却普遍获得了相对剩余价值。可见,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各单个资本主义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而各个资本主义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却是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
因此,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降低了劳动力的价值,从而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5. 如何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和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答案】(1)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公有制经济是指一个社会群体(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社会主义国家的全体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和支配的一种新型的所有制。其本质是由劳动者在全社会或社会的部分范围内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获得经济利益。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关键是要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整体质量,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