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青岛科技大学经管学院企业管理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管理控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案】管理控制的理论基础是现代科学中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基础理论,即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

(1)系统论原理

系统论就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探索和揭示系统产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并用逻辑思维和数学语言定量描述系统的一门科学。

管理中的控制职能体现了系统论的基本思想。例如,控制的目的是使计划目标得以实现,这体现了系统的目的性; 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各种控制活动要有计划,循序渐进,这体现了系统的有序性; 在控制过程中,各种控制活动互相关联,控制活动与组织活动密切相关,这体现了系统的相关性。

(2)信息论原理

信息论主要研究信息获取、存储、传输、处理与利用的相关理论与技术。

管理从信息学的角度看,管理控制过程就是信息获取、加工并利用信息进行管理控制决策的过程。所以,信息论的基本原理成为管理控制的基本原理之一。

(3)控制论原理

控制论主要研究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控制规律。

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在管理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实质性成果。控制论原理己经成为管理控制的基本原理之一。

控制论在管理领域应用的主要技术是“功能模拟技术”,又称“黑箱方法”。它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来模拟对象,并通过模型来研究原型的规律性。管理意义卜的控制正是依据这一技术,通过调整系统的输入条件而影响系统的输出,使之符合管理的目的。

(2)MRPII 的特点

在闭环MRP 完成对生产的计划与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将企业的生产制造、财务会计、市场营销、采购供应以及信息管理等各个部门纳入整体管理之中,利用计算机网络把生产计划、库存控制、物料需求、车间控制、能力需求、工艺路线、成本核算、采购、销售、财务等功能综合起来,实现企业生产的计算机集成管理,形成MRPII 系统,全方位地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MRPII 系统是站在整个企业的高度进行生产、计划及一系列管理活动的,它通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做出有效的计划安排,把分散的工作中心联系起来进行统一管理。因而,MRPII 是将企业的生产、财务、销售、采购、技术管理等子系统综合起来的一体化系统,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提供数据。成本核算要利用库存记录和生产活动记录:供应计划是建立在生产计划上的按需供应; 生产计划的制定要依赖于销售计划与生产计划大纲; 能力平衡过程是各下作中心的可用能力与

生产计划中的能力需求的平衡过程; 设计部门不再是孤立的,而是与各项生产活动相联系; 产品结构构成控制计划的重要方面,财务成本核算可及时进行,而不再是事后算账。这样,MRPII 系统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实现了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全面控制和管理。

(3)ERP 的特点

ERP 的基本构架和基本逻辑与MRPII 并无本质卜的不同。ERP 系统从功能卜看仍是以制造过程为中心,其核心是MRP ,它体现了制造业的违用模式。

ERP 在MRPII 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向内、外两个方向延仲。向内主张以精益生产方式改造企业生产管理系统,向外则增加战略决策功能和供需链管理功能。这样,ERP 管理系统主要由以下功能子系统组成:

①支持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战略经营系统。该系统的日标是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建立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相适应的战略经营系统,实现基于Intranet/Internet环境的战略信息系统,完善决策支持服务体系,为决策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持; 完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系统,既面向市场又注重企业内部人员的培训。

②全面成本管理(totalcostmanagement )系统。在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价格在竞争中仍旧占据着重要的地位。ERP 的全面成本管理系统的作用和目标就是建立和保持企业的成本优势,并山企业成本领先战略体系和全面成本管理系统予以保障。

2. 何谓人力资源管理? 其基本职能有哪些?

【答案】(1)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一定管理主体为了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对不断获得的人力资源所进行的整合、奖酬、调控、开发诸环节的总和。其结果,能提高组织的生产率和竟争力,同时,也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和增加工作满意感。

(2)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

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地运用人力资源实现企业的目标。由这个目的衍生出人力资源管理的六项职能:

①工作分析。

②员工招聘。

③培训与开发。包括员工培训、职业生涯设计。

④薪酬管理。一个经过认真考虑和精心设计的奖酬系统,会根据员工在实现企业目标过程中做出的贡献给予适当的、公平的奖酬,公平合理的奖酬又反过来激励员工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包括薪酬管理、福利管理和激励计划等。

⑤绩效管理。包括员工绩效考核与素质评估,在此基础上决定员工的晋升、调动、奖惩、离退、解雇等,对员工实行公平的动态管理。

⑥劳资关系管理。这是使员工之间和睦相处、协调共事、取得群体认同的过程,是员工融人组织使个人认知与组织理念、个人行为与组织规范的同化过程。

巨述六项职能是相辅相成、彼此互动的,且都以工作分析为核心。

3. 六西格玛的统计学原理及管理学原理是什么?

【答案】(1)六西格玛的统计学原理

西格玛是希腊字母,在数理统计中表不“标准偏差”。a 用来表征任意一组数据或过程流程中的离散程度,是评估产品和生产过程特性波动大小的统计量,可作为测量列中单次测量不可靠性的评定标准。a 值小,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就大,即测量精度高; 反之,测量精度就低。由于。的大小可以反映质量水平的高低,所以六西格玛采用“a 水平”的尺度来衡量绩效。

a 质量水平是将过程输出的平均值、标准差与顾客要求的目标值、规范限联系起来进行比较,是过程满足顾客要求能力的一种度量。a 水平越高,过程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越强,出现缺陷的可能性越小。实际上过程输出质量特性的分布中心与规格中心重合的可能性很小,且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这时计算出的过程能力称为短期过程能力。在生产中,即便是最佳的过程随着时间推移也会存在波动一一漂移,长期的质量水平就要将各种短期的情况综合起来考虑。总体值增大,缺陷概率变大的情况称长期过程能力。计算过程长期运行缺陷概率时,一般考虑将产品正态分布的中心向左或向右移动1.5e 。

通常所说的六西格玛质量水平代表3.4ppm 的缺陷率,是考虑了分布中心相对规格中心漂移士

1.5。后的情况,是过程长期运行时出现缺陷的概率。

(2)六西格玛的管理学原理

①真诚地以顾客为关注中心。获得高的顾客满意度是企业所追求的目标之一。顾客只有在其需求得到充分理解井获得满足后,才会满意和忠诚。六西格玛管理一切以顾客满意和创造顾客价值为中心。

②基于数据和事实驱动的管理方法。六西格玛把“由事实管理”的理念提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一开始就澄清什么是衡量企业业绩的尺度,然后应用统计数据和分析方法来建立对关键变量的理解和优化结果。

③聚焦于流程改进。流程是采取行动的地方和成功的关键。设计产品和服务、度量业绩、改进效率和顾客满意度,甚至经营企业等都是流程。精通流程是在给顾客提供价值时建立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

④有预见的积极管理。有预见的积极管理意味着关注易于忽略的业务运作,确定远大的目标并经常加以检视,确定清晰的工作优先次序,注重于预防问题而不是疲于处理已发生的危机。六西格玛用动态的、有预见的、积极的管理方式,促使组织在当今追求几乎完美的质量水平的竞争环境下能够快速发展。

⑤无边界合作。无边界合作并不意味着无条件个人牺牲,而是需要确切理解最终用户和流程中下作流向的真正需求。更重要的是它需要有使用各种顾客和流程知识使各方同时受益的态度。它建立在广泛沟通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能真正支持团队合作的管理结构和环境。

⑥追求完美,容忍失误。两者似乎自相矛盾,但从本质上却是互补的。如果有能够实现更低成本、更高质量、更好服务的接近完美的可能方一法,却又害怕失误,就永远不会进行新尝试,就不会向前发展,甚至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