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852学前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选题
1. 能有效的提高幼儿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水平,且能充分地发挥幼儿主体作用的教育方法是( )。
A. 复述法
B. 故事法
C. 讨论法
D. 提问法
【答案】C
【解析】幼儿在讨论中可以自由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这就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主体性。同时,通过与其他幼儿的讨论,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认识,锻炼思维能力等。因此,答案为C 。
2. 皮亚杰把儿童智力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它们依次是( )。
A. 前运算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B.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C.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D. 前运算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答案】B
【解析】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并将其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因此,答案为B 。
3. 完成幼儿园教育任务,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指导思想是( )。
A. 幼儿园教育目标
B. 教育目的
C. 国家教育目的
D. 各幼儿园具体的教育目标
【答案】A
【解析】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幼儿园教育这一阶段的具体化,是国家对幼儿园提出的培养人的规格和要求,是全国各类型幼儿教育机构统一的指导思想。它是完成幼儿园教育在务,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指导思想。因此,答案为A 。
4. 家庭经济收入、支出、储蓄等不必让儿童知道,体现了家长育儿中( )的守则。
A. 尊重儿童
B. 做好榜样
C. 规矩明确
D. 适当回避
【答案】D
【解析】儿童和大人生活在一个家庭中,虽然属平等的成员,但由于年龄、知识和需要的差异很大,儿童与父母之间有着共同的需要和欢乐,也还有着许多不同的需求。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为了家庭生活的幸福和睦,家庭生活的某此方面儿童是小宜参与、小必知道的,这就是适当回避。家庭经济、收入、支出、储蓄,家庭社交活动中的某些不必让儿童知道的交谈内容,家庭中对一些政治问题的讨论,家庭成员为教育儿童的意见协商和对儿童的分析、教育的措施,对自己孩子和他人孩子的比较,家长准备和幼儿园老师交换的关于儿童的意见,以及夫妻生活等等,均属于儿童应回避的方面。
5. “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该目标属于幼儿全面发展的( )。
A. 德育目标
B. 智育目标
C. 美育目标
D. 体育目标
【答案】B
【解析】幼儿的智育目标包括: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意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6. 针对儿童期特有的自我中心化思维,( )能明显提高儿童的社会认知水平和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养成
A. 游戏化方法
B. 移情法
C. 行动操练法
D. 语言法
【答案】B
【解析】移情法强调认知情绪系统的交互作用,综合运用认知提示、情感换位、巩固深化和情境表演等技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开展儿童认知和行为的教育。它特别针对儿童期特有的自我中心化思维,能明显提高儿童的移情能力和认知水平,提高其社会认知水平和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养成。
7. ( )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思想就是要“把儿童当儿童看”。
A. 夸美纽斯
B. 卢梭
C. 洛克
D. 裴斯泰洛齐
【答案】B
【解析】卢梭教育理论体系的一个最大特点和最基本的思想,就是把儿童看作儿童,把儿童看作教育的主体和教育中最积极的因素。
8. 社区教育起源于( )。
A. 丹麦
B. 日本
C. 瑞典
D. 美国
【答案】A
【解析】丹麦的柯隆威等人于19世纪中叶创办的“民众中学”可视为社区教育的开端。因此,答案为A 。
9. 幼小衔接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 )方面。
A. 入学的适应性
B. 幼儿身体素质
C. 文化课学习
D. 社会性培养
【答案】A
【解析】幼小衔接的工作重点是要解决这一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不适应问题。因为幼儿入学后,是否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影响很大,也关系到其以后的生活质量和在小学的学习质量。幼儿只有适应了小学的生活后,才能安心学习、生活,进一步发展。因此,答案为A 。
10.幼儿教育是对( )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
A.4~5岁
B.1~6岁
C.3~7岁
D.3~6岁
【答案】D
【解析】人一生按年龄可分为若干阶段,如婴儿期(0~3岁)、幼儿期(3~6岁)、儿童期(6~11、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