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贵州省培养单位地球化学研究所829构造地质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海沟
【答案】海沟是指位于海洋中的两壁较陡、狭长的、水深大于5000m 的沟槽。是海底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达到一万多米。海沟多分布在大洋边缘,而且与大陆边缘相对平行。
2. 岩石的构造
【答案】构造是岩石中由于物质组成的差异或结构的差异所反映出的外观的总体特征,如块状构造、气孔状构造、层状构造、片麻状构造等。
3. 指相化石
【答案】指相化石是指能够指示生物生活环境特征的化石称为“指相化石”。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生活着不同的生物组合,也沉积着不同的沉积物,形成不同的沉积相,如海相、陆相、泻湖相等。
4. 岩石地层单位
【答案】岩石地层单位是指主要根据地层的岩性特征进行划分、对比,建立起不同级别的完整的地层系统。岩石地层单位分为四级,即群、组、段、层。
5. 火山锥
【答案】火山锥是指火山喷出物在喷出口周围堆积而形成的山丘。山于喷出物的性质、多少不同和喷发方式的差异,火山锥具有多种形态和构造。以组成物质划分:有火山碎屑物构成的渣锥; 熔岩构成的熔岩锥(熔岩丘); 碎屑物与熔岩混合构成的棍合锥。以形态来分:有盾形、弯形、钟状等火山锥。圆锥状的火山锥是标准的火山锥形象。
6. 上升泉
【答案】上升泉是指承压水的天然露头,地下水受静水压力作用,上升并溢出地表所形成的泉。如断层泉、承压盆地泉等都是上升泉。由承压含水层补给的泉。泉口水流通常冒涌; 但若通过松散覆盖物出露时,泉口附近的水流也可能呈下降运动。
7. 溶洞
【答案】溶洞是指发育在潜水面附近,由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横向延伸的洞穴。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由此形成的地貌一般称为喀斯特地貌。
8. 海退层序
【答案】海退层序是指山下至上沉积物山细变粗或山碳酸盐岩变为碎屑岩; 沉积时的海水山深变浅; 海相沉积逐渐演变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和陆相沉积,与之伴生的生物群也随之由海相生物群逐渐演变为海陆交互相生物群和陆相生物群。
9. 水平构造
【答案】水平构造是指水平岩层虽经垂直运动而未发生褶皱,仍保持水平或近似水平产状者。在未受切割情况下,同一岩层形成高原面或平原面,受到切割而顶部岩层较坚硬时,则形成桌状台地、平顶山或方山。软硬岩层相间时形成层状山丘或构造阶地。我国中新生界红色砂砾岩产状平缓,遭受侵蚀后常形成顶平、坡陡、麓缓形状奇特而多样化的丹霞地貌。不仅东部地区,中西部也同样发育此类地貌。
二、简答题
10.澙湖与一般湖泊有什么不同?
【答案】(1) 澙湖
是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海岸带泥沙的横向运动常可形成离岸坝—澙湖地貌组合。当波浪向岸运动,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形成高出海水面的离岸坝,坝体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半封闭或封闭式的澙湖。在潮流作用下,可以冲开堤坝,形成潮汐通道。涨潮流带入澙湖的泥沙,在通道口内侧形成潮汐三角洲。澙湖沉积是由入澙湖河流、海岸沉积物和潮汐三角洲物质充填,多由粉砂淤泥质夹砂砾石物质组成,往往有黑色有机质粘土与贝壳碎屑等沉积物。
(2)湖泊
是盆及其承纳的水体。湖盆是地表相对封闭可蓄水的天然洼池。湖泊按成因可分为构造湖、火山口湖、冰川湖、堰塞湖、喀斯特湖、河成湖、风成湖、海成湖和人工湖(水库)等。按泄水情况可分为外流湖(吞吐湖)和内陆湖:按湖水含盐度可分为淡水湖(含盐度小于lg/L)、咸水湖(含盐度为1-35g/L)和盐湖(含盐度大于35g/L)。湖水的来源是降水、地面径流、地下水,有的则来自冰雪融水。湖水的消耗主要是蒸发、渗漏、排泄和开发利用。
11.火山锥有几种类型? 它们与火山喷发形式、物质组成及锥体内部构造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案】(1)碎屑锥
组成锥的物质以固态喷发产物为主,火山碎屑量占95%以上,原始坡度300左右,顶部平坦,火山口呈漏斗状,多次喷发的火山锥中火山碎屑成层状产出。
(2)熔岩锥
火山锥全部或几乎山熔岩组成,最常见的是山玄武岩组成的熔岩锥,其火山碎屑含量小于10%,原始坡度20°~10°,形如盾牌。
(3)复合锥
由熔岩和火山碎屑物质互层组成,为爆发于溢流交替喷出的产物,火山碎屑含量占10%~95%,坡度小于35°。复合锥往往是多孔道的火山锥,在侧翼上常有寄生火山锥。
1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及其依据
【答案】(1)圈层的划分
①地壳
地幔以上的部分。地壳以康拉德不连续面分两部,上部为花岗岩层,富含硅铝,下部为玄武岩层,富含硅镁。地壳表层受水、大气、生物及温度变化的作用和影响,形成土壤层、风化壳和沉积岩石层。
②地幔
从2900km 到莫霍洛维奇面(简称莫霍面)为地幔。莫霍面深度不一,大陆处平均深度为30-40km ,大洋则只有5-l0km 。以1000km 为界分为上、下地幔,上部以橄榄岩为主要成分,下部以金属氧化物、硫化物为主。
③地核
从地心至地表2900km 的地方为地核。因地震波在该处的传播速度与在高压下铁中的传播速度相近,故推测可能是高压状态下铁、镍成分的物质。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可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深度为2900-5100km 地震波横波不能通过,推测为液体。内核从5100km 到地心,地震横波又重新出现,推测为固体。
(2)划分的依据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转播速度的变化。
13.火成岩产状有哪些类型? 它们与岩石性质有哪些对应关系?
【答案】(1)熔透式喷发形成的产状
(面式)喷发形成的产状。这种型式首先由美国岩石学家R. A.戴利提出,他认为花岗岩浆大规模侵入上升时,由于较高的温度及化学能,项盘岩石熔透,因而岩浆大量溢出地表。其特点是火山岩分布范围很大,火山岩和侵入岩过渡相连,喷出通道大,而且不规则。这种喷发型式的形成机制还有争论.
(2)裂隙式喷发形成的产状
岩浆沿某一方向的大断裂或断裂带上升喷出地表,火山口常呈带状或串珠状分布,向下则连成岩墙状通道。玄武岩浆沿裂隙溢出,向四周广泛流动而形成熔岩被,面积达几千至几万平方公里,个别可达50万平方公里,厚达几百米至1000~2000米,称为熔岩高原。流纹质火山碎屑物沿裂隙喷发,由于富含挥发分(主要为CO 2沿斜坡广泛流动,而成火山碎屑(灰)流,分布面积和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