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之学前教育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幼儿智育

【答案】幼儿智育是幼儿教师根据幼儿认识活动特点和认知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进行探索活动,以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并培养良好学习品质的教育。其主要对应于幼儿园课程中的科学和语言教育领域,促进幼儿语言和认知的发展。幼儿智育应当根据幼儿发展的特点来进行。婴幼儿时期是智力急剧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其智力活动往往带有明显的行动性、直观形象性,这些特点贯穿于幼儿智力活动的各个方面。幼儿智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多种感官和运用语言的基本技能能力,以及初步的动手能力。

2. 客观性原则

【答案】客观性原则是指在科学研究中,必须按照客观事物本来的面目进行探索,人的心理现象是受外界条件制约的,在检验参与者的观点时必须保持客观的态度,不能凭主观臆测的轻易得出结论,一定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首先应客观地、一分为二地看待幼儿。幼儿教师对幼儿作品,包括整个审美教育过程的评价,应实事求是、公正合理,以正面引导为主。

二、简答题

3. 社区学前教育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社区学前教育是发展我国学前教育的有效形式,它既可为学前儿童提供更多的受教育场所。更可为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地区的众多儿童提供学前教育的机会。社区学前教育有着它天然的优势和特点:

(1)整体性

社区学前教育就是要将教育与社会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形成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整体格局,提倡社区成员“在社区中学,与社区共学,为社区而学代

(2)区域性

社区学前教育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进行的,因此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当然,区域可大可小,都可以自成体系地开展社区教育。

(3)全面性

社区学前教育在对社区儿童提供保育和教育的同时也对社区成员进行新知识和新能力的培养,是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大教育。

(4)平等性

社区学前教育能使社区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社区教育主要致力于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消除对不利人群的不平等,提倡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性别的人群之间相互理解、容纳和融合,反对种族歧视,反对歧视残疾人,从而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和谐、平等。

(5)有效性

社区学前教育它有助于解决中央对地方的教育管理权统得过死的问题,又能养成民众对教育价值的一种共识,调动地方和民众办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 遗传和生理成熟对学前儿童心里发展的作用

【答案】(1)遗传因素

①作用:遗传因素奠定幼几个性化发展基础同时也制约幼儿发展速度

遗传因素的不同是造成个别差异的重要基础,它规定了每个儿童心理不同发展的可能性。每个儿童具有他自己的遗传特性,这种不同的遗传特性是儿童心理发展与活动的个别差异的基础。但是,遗传因素也制约幼儿发展速度,遗传规定了个体能够发展到于什么程度或于什么范围。没有正常的遗传素质就不可能有心理的正常发展。例如,许多智力落后的儿童,常常有遗传方面的缺陷。虽然遗传并不完全预定或决定个体心理行为发展,但是它从很大程度上制约幼儿发展速度。

②理论基础:高尔顿的遗传决定论

遗传决定论认为认知发展由先天的遗传基因所决定,人的发展过程只不过是这些遗传决定论内在的遗传因素的自我展开的过程,环境的作用仅在于引发、促进或延缓这种过程的实现。(2)生理成熟

①作用: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理学基础

生理成熟的顺序性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譬如,孩子没有学会坐、爬、站时,他就不会走路。儿童不是生下来就会说话的,需要在一定的生理发育成熟时,即1岁左右才开始说话。可以说,生理没有成熟就不会产生语言能力。

②理论基础:格塞尔的成熟势力理论

格塞尔从对“双胞胎爬梯实验”结论分析出“成熟和学习”两者支配幼儿心理发展。影响发展的机制是生理上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变化过程。不成熟就无从产生学习,而学习只是对成熟起一种促进作用。

(3)遗传和生理成熟两者之间的关系:两者都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与前提; 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都是动态的,对于不同的年龄阶段,他们所起作用的大小不同。

(4)除了遗传和生理成熟之外,还有其他的其他影响因素:比如环境、幼儿主观能动性等都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5. 简述幼儿美育过程必须遵循的五项原则。

【答案】幼儿美育过程一般包括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表达、欣赏与评价四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应遵循以下五项原则:

(1)趣味性原则

美育过程一般具有娱乐性,即“寓教于乐”。幼儿活动兴趣性强,意志力较弱,审美活动易受兴趣的影响,因而,美育过程更应强调趣味性。幼儿美育过程应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生动活泼。

(2)形象性原则

形象性是一般美育过程的特点,即“寓教于形”。美总是体现在一定的形象之中。美育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手段和方法,也都是具体可感、生动鲜明的形象。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教师可用自然、社会和艺术中美的事物和现象熏陶和教育孩子,也可让孩子创造美好生活和艺术形象。

(3)情感性原则

情感性也是一般美育过程的特点,即“寓教于情”。幼儿活动易受个人情绪和情感的影响,因而,幼儿美育过程更须强调其情感性。幼儿教师应创设一定的情绪氛围,引导幼儿进入现实和艺术的美的意境,激起幼儿情感共鸣,使幼儿陶醉其中,将美融化于心灵。

(4)活动性原则

幼儿审美感知具有动作性,幼儿活泼好动,喜欢表现自己。因此,在美育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让幼儿亲自活动。如让幼儿摸、听、看、闻、做、评等。在艺术教育中,应注意让幼儿多唱,多跳,多画,多折纸和雕塑,使幼儿的审美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5)创造性原则

自由表现和创造是艺术的灵魂。幼儿教师让幼儿掌握艺术语言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自由、开放和创造性的心灵。幼儿教师应鼓励幼儿自由表达自我,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大胆地进行创造,允许幼儿的作品与教师的示范小雷同,理解并尊重幼儿在审美方面的个体差异。

三、论述题

6. 近日,在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刘延东同志指出,发展学前教育事关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是促进人终身发展的奠基工程。请你谈一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答案】学前教育是以学龄前儿童为对象的教育,既包括家庭中的学前教育也包括学前教育机构中的教育。学前教育是启蒙教育,是其他各个阶段教育的基础。学前教育不管是对儿童、家庭、社会都有其各自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1)学前教育对个人的意义:

①保证胎儿的健康发育

胎教是专门针对孕产妇及胎儿,保证胎儿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孕产妇顺利渡过孕产期所采取的一类特殊教育。在孕育期,胎儿的大脑功能听力感觉等均获得初步发展,大量研究表明,合理的饮食、美妙的胎教音乐、孕妇良好的行为举止、乐观的精神状态都有利于胎儿的成长。

②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

a. 影响儿童的认知发展

学前期是一个人认知能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在人的整个认知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