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市培养单位理化技术研究所806普通物理(乙)[专业硕士]考研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若两列波不是相干波,则当相遇时,相互穿过后且互不影响;若两列波是相干波则互相影响,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同时请分析叠加原理成立的条件。

【答案】正确,不相干的波根据波的叠加原理,保持各自原有的特性,互不影响;但对于相干波会出现有些地方 振动加强,有些减弱的现象;叠加原理只适用于小振幅波动的线性叠加。

2. 若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足够高,是否能看清任何细小的物体?

【答案】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足够高,也不一定能看清任何细小的物体。因为要看清细小物体

不仅需要有一定的放 大能力,还要有足够的分辨能力,才能把微小物体放大到清晰可见的程度。

3. 为什么核子由强相互作用决定的结合能和核子数成正比?

【答案】核的结合能和其中核子数成正比就是说核的平均结合能大致相等。这一事实是强力的短程性的直接后果。由于一个核子只和与它紧靠的其他核子有相互作用,而在

合能和其中的核子数成正比的结果。

4. 能否根据薄透镜的形状判断薄透镜的作用(是会聚或发散)?

【答案】因为薄透镜的总光焦度不仅与透镜本身的形状有关,还与透镜两侧的介质密切相关。所以,在判断透镜 是会聚光束还是发散光束时,不能单看透镜的形状,还要看透镜两侧的介质,即要根据薄透镜的总光焦度决定薄 透镜的作用。

5. 如果光速较小或无限大,“同时”的相对效应会怎样?

【答案】狭义相对论是用光速不变原理作为比较时间先后的客观依据。如果光速较小或无限大,“同时”的相对效 应会遭到破坏。

6. 若有一块金属表面的平整程度需要检验,你可否利用光学的方法提出一个可行的检验方案?并请解释你 所提方案的基本原理。

【答案】类似图所示的方法,将一块标准的光学玻璃与待测金属构成一个劈尖,通过观察劈尖条纹的形状 可以检验出金属表面的平整程度。其应用的原理就是劈尖干涉条纹所对应的等厚干涉条纹的特点,即厚度相同的 那些位置对应同一干涉条纹的特点。 时核内和一个核紧靠的粒子数也基本不变了,所以每一个粒子的结合能也就基本不变了。这就导致了核的结

7. 试说明:

(1)当线圈中的电流增加时,自感电动势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相同还是相反;

(2)当线圈中的电流减小时,自感电动势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相同还是相反,为什么?

【答案】(1)相反;

(2)相同。根据楞次定律可知,这两种情况下产生的自感电动势都将阻止引起感应电动势的原因,由此可以得出相应结果。

8. 在空气中的肥皂泡膜,当肥阜泡吹大到一定程度时,会看到肥皂泡膜表面出现彩色,而且随着肥皂泡的 增大,其表面的彩色会发生改变,其原因是什么?当肥皂泡膨胀到极限,即肥皂泡膜变薄到即将破裂时,膜上将 出现黑色,这又是为什么?

【答案】(1)空气中的肥皂泡膜表面产生的彩色是薄膜干涉的结果。随着I 巴桌泡的増大,肥皂泡膜的厚度不断变 化,此时在肥皂泡膜表面发生的薄膜干涉现象中,对应干涉加强的入射光波长也会随之变化,使得肥皂泡膜表面 的彩色也会发生改变。

(2)当肥阜泡膨胀到极限时,其最薄处的厚度接近于零,这些位置由于半波损失的缘故,对应的光程差正 好满足干涉减弱的条件,从而将出现黑色。

9. 经典力学认为,如果已知粒子在某一时刻的位置和速度,就可以预言粒子未来的运动状态,在量子力学看来是否可能?试解释。

【答案】量子力学用波函数描述粒子的运动,波函数是概率函数,只能得到粒子出现的概率。同时由于不确定关系,无法同时准确得到位置和速度。

10.一对正、负电子从同一位置同时姑入一均匀磁场中,如图所示,已知它们的速率分别为2v 和v ,且 都和磁场垂直,试指出它们的偏转方向,并判断经磁场偏转后哪个电子先回到出发点?

【答案】如图所示,正、负电子的速度均满足由洛伦兹力可知,速率为如的正电子将作逆时针匀速率圆周运动,而速率为v 的负电子则作顺时针勾速率圆周运动。两电子的轨道半径不同,速率大者、 即正电子的轨道半径大,但两电子的运动周期相同,所以它们将同时回到出发点。

二、计算题

11.能引起人眼视觉的最小光强约为如瞳孔的面积约为计算每秒平均有几个光子进入瞳孔到达视网膜上。设光的平均波长为550 nm。

【答案】设最小光强为I , 瞳孔的面积为S , 每秒平均进入瞳孔的光子数为N ,单位时间内垂直进入瞳孔单位面积的平均光子数为n 。

由光强的定义,有:

则每秒平均进入瞳孔的光子数:

12.一容器内贮有标准状态下的氮气。求:(1)

平均自由程(设氮分子的有效 直径

a. 因为在标准状态下,气体占据的体积为中有多少个氮分子?(2)氮分子的质量;)。 所以

b. 根据理想气体压强P 与温度T 的关系式可得

(2)已知氮的摩尔质量则氮分子的质量:

(3)在空间,平均每个分子占据的体积为将此体积看成立方体,则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为

可见,分子间平均距离约为分子直径的10倍.

(4)由分子的平均速率得

(5

)由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得

(3)分子间的平均距离;(4)平均速率;(5)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6)平均碰撞次数;(7)【答案】(1)求单位体积内分子数的解法有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