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苏州大学体育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体育教育

【答案】体育教育即狭义的体育,俗称“小体育”。它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通过身体活动和其他一些辅助性手段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育本身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分为普通体育教育和专门体育教育两大类。其基本特征是突出的教育性和教学性。体育教育以教学为主要途径,以课堂教学或专门性辅导为主要形式,以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为主要手段。

2. 静息电位

【答案】静息电位又称跨膜电位或膜电位,是指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所存在的电位差。静息电位是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而形成的K+平衡电位。若以细胞膜外电位为零,细胞膜内电位则为-70〜-90mV 。

二、简答题

3. 教练员具体的领导行为有哪些?

【答案】教练员具体的领导行为有以下几种:

(1)训练和指导行为

在教练员的组织和指导下,让运动员掌握技术动作,提高技术、战术水平,不断提高运动成绩,教练员同时还要处理、协调各种关系,策划、指导、落实团队的业务活动。

(2)民主行为

在教练员的主持下,同运动员一起商讨并确定团队(或个人)的目标,并制定实施步骤、训练方法和比赛方案等。以此增强队员的参与意识,提高他们训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动团队中强调并保持权威的地位,以其知识能力、经验水平和个人魅力行使职权,有一定的专制性,以保证团队的正常运作。

(4)社会支持行为

教练员要善于对内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使大家和睦相处,彼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増进团队的凝聚力;对外能够得到社会各界以及运动员亲友、球迷、媒体的支持。

(5)奖励行为

教练员要对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良好表现和取得的成绩进行及时的评价与表彰,奖励表现突出的运动员,这样就可以大大激发运动员的进取心,使运动员在训练中更加刻苦努力,不断达到新的标准,实现既定目标。

4. 简述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联系和区别。

【答案】(1)联系

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可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间接兴趣可转化为直接兴趣。体育运动的直接兴趣又转化为间接兴趣,而直接兴趣又有利于参与者继续从运动中得到乐趣。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这种转化,对于促使个人积极而有效地参加体育运动非常必要。

(2)区别

①概念不同。

直接兴趣是由于对体育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能促使人们产生愉快感,如对参与体育活动、观看体育比赛等方面的兴趣。间接兴趣不是对体育活动本身产生的兴趣,而是对体育活动的未来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保持体型、增进健康、强身健体等等。

②意志努力程度不同。

在产生直接兴趣的体育活动中,不需要或较少需要意志努力。间接兴趣则不然,因为个体对体育活动本身不一定有强烈的兴趣,一般都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才能获得好的结果。

③年龄差异。

随着年龄的増长,学生的学习将由较多地受直接兴趣影响转向更多地受间接兴趣的影响。

5. 合作学习有哪些特征?

【答案】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利用师生尤其是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来促进学习,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的共同的特征有:

(1)小组目标、计分与奖励:大多数的合作学习都是按小组形式进行的。

(2)个人责任:在小组目标明确的前提下,还要将小组的任务进行分解,由每个成员负责完成其中的一个部分,小组的成绩以个人测验分数的总和或小组成员的平均分数来计算。

(3)成功机会均等:完成个人的任务就是成功,合作学习为每个成员都提供了成功的机会。

(4)组间竞争:许多合作学习的方法都将小组间的竞争作为激励学生们在组内进行合作的手段,简而言之,就是组内合作、组间竞争

(5)交往技能:社会交往技能的掌握与运用是合作学习小组有效活动的关键所在。

(6)注重个人需要:合作学习的方法将个人的交往、归属和尊重需要放在重要的位置,重视的是根据个人能力确定学习任务和评价学习的进步,小组的表现也是由个人的表现决定的。

6. 为什么在最大用力收缩时离心收缩产生的张力比向心收缩大?

【答案】肌肉最大收缩时产生张力的大小取决于肌肉收缩的类型和收缩速度。同一块肌肉,在收缩速度相同的情况下,离心收缩可产生最大的张力。离心收缩产生的力量比向心收缩大50%左右,比等长收缩大25%左右。在最大用力收缩时离心收缩产生的张力比向心收缩大的原因有:

(1)牵张反射,在离心收缩时肌肉受到强烈的牵张,因此会反射性地引起肌肉强烈收缩。

(2)离心收缩时肌肉中的弹性成分被拉长而产生阻力,同时肌肉中的可收缩成分也产生最大阻力。而向心收缩时,只有可收缩成分肌纤维在收缩时产生克服阻力的肌肉张力。肌肉在向心收缩时,一部分张力在作用于负荷之前,先要拉长肌肉中的弹性成分。一旦肌肉中的弹性成分被充分拉长,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才会作用于外界负荷上。因此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有一部分是用

来克服弹性阻力的,这就使实际表现出来的张力小于实际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

7. 重关系的教练员领导方式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教练员的领导方式就是教练员在行使教练员职权时的方式方法,亦即教练风格。由于领导风格上的特征,在执教过程中会对运动队或运动员产生心理上和行为上的影响,形成不同的心理气氛和行为规范,进而影响团队或运动员目标的实现。

重关系型领导方式的特点有:特别注重强化和维持团队内部和谐的人际关系,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尊重成员的意见,加强交流沟通、增强理解、化解纠纷、心理相容,促进队员自主性发展,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8. 简述教练员影响力的种类?

【答案】根据影响力的性质,教练员影响力可分为强制性影响力和自然性影响力。

(1)强制性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也被称为权力性影响力,是在组织任命而获得教练员职务与运动队中的地位和权力后形成的,是教练员对运动员进行的一种带有强迫性的影响力。

(2)自然性影响力

自然影响力也被称为非权力影响力,教练员和运动员都有这种影响力。只是因为各自的特征与条件的差异,而在力度和范围上有所不同。教练员作为运动队的领导者,除了社会组织赋予他的强制性影响力外,更需要的是具有本身内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它基于教练员本身的能力与人格魅力,源于他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的心理品质和道德修养等。

三、论述题

9. 试述并比较体育锻炼行为的几种理论。

【答案】体育锻炼行为的理论包括健康信念模型、合理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控制点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跨理论模型。

(1)健康信念模型

健康信念模型理论认为,人们一般不会主动参加体育锻炼,除非他们具备了一定水平的锻炼动机和锻炼知识,或认为自己有潜在的健康问题,或明白了体育锻炼的好处并且感觉到完成运动并不困难。当然,这些因素是受社会一经济状况、人口统计学因素和行为暗示的影响的,可以通过环境的影响而改变,如大众媒体的宣传或亲朋好友的带动等。

(2)合理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

①根据合理行为理论,锻炼行为是个体对某一个健康威胁的反应,当个体认识到由于他们的静止生活方式而使他们的健康受到威胁时,就会采纳合理的建议并做出参加锻炼的决定。

②计划行为理论比合理行为理论增加了一个称为“行为控制感(知觉到的完成行为的困难和容易程度)”变量,这一变量能更好地解释自主控制相对比较低的行为。

(3)控制点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