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之体育心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体育价值观
【答案】体育价值观是体育的价值在人们头脑中的反应,或者说是关于体育价值的基本观点,基本看法,是指导人们对体育问题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的基本原则。包括体育经济价值观、体育社会价值观、体育精神价值观和体育健康价值观。
2. 肌电图
【答案】肌电图是指通过肌肉电图仪的引导和放大,把肌肉兴奋时产生的动作电位描记下来所得到的图形。肌电图的检测主要利用肌电图仪,它一般由放大器、显示和记录装置、记录电极等组成。
二、简答题
3. 谈谈“阳光体育运动”的由来与目的。
【答案】(1)“阳光体育运动”的由来
①2006年8月19日,在新时代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心承办的“2006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上,向社会发布了一条消息:自1985年起,中国青少年学生在肺活量、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等方面指标连续20年下降。此信息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震动,并引起中央高层的关注。
②自2006年12月至2007年11月,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中央高层领导就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相关部委的一把手亲自出席会议并讲话,围绕着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一系列举措,形成了具有战略意义的纲领性文件等重大政策和工作部署,是建国以来从没有过的。
(2)“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
①近期要求是:通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使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85%以上的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
②长期目标是:在大中小学校推行“阳光体育证章、奖章制度”,使“健康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在阳光体育奖励机制的推动下,使一代青少年体质状况得到根本转变。
4. 简述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联系和区别。
【答案】(1)联系
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可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间接兴趣可转化为直接兴趣。体育运动的直接兴趣又转化为间接兴趣,而直接兴趣又有利于参与者继续从运动中得到乐趣。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这种转化,对于促使个人积极而有效地参加体育运动非常必要。
(2)区别
①概念不同。
直接兴趣是由于对体育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能促使人们产生愉快感,如对参与体育活动、观看体育比赛等方面的兴趣。间接兴趣不是对体育活动本身产生的兴趣,而是对体育活动的未来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保持体型、增进健康、强身健体等等。
②意志努力程度不同。
在产生直接兴趣的体育活动中,不需要或较少需要意志努力。间接兴趣则不然,因为个体对体育活动本身不一定有强烈的兴趣,一般都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才能获得好的结果。
③年龄差异。
随着年龄的増长,学生的学习将由较多地受直接兴趣影响转向更多地受间接兴趣的影响。
5. 何谓体育心理学?
【答案】(1)学科概念
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景中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的科学,具体而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景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学科性质
体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学科。
(3)研究任务
①理论任务:揭示体育活动与人的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点或品质,以及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揭示体育教学条件下动作技能的获得和发展的心理规律,以丰富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有关方面的内容。
②实践任务:直接为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服务,即为有效地进行体育教学、锻炼和竞赛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
(4)学习目的
①理解心理因素如何影响个体在体育运动时的生理表现。
②理解参与体育活动如何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健康和幸福。
6. 什么是归因?归因的理论主要有哪几种?
【答案】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目前影响较大的归因理论有的成败归因理论。
(1)Heider 的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最初是由
海德
始人。
①归因的分类
a. 情境归因。情境归因是指把个人行为的根本原因归为外部力量,如环境条件、社会舆论、
的理论、和的相应推断理论、的三度理论和在《人际关系心理》中提出。海德是归因理论的创
企业的设备、工作任务、天气的变化等。
b. 个性倾向归因。个人倾向归因是指把个人行为的根本原因归结为个人的自身特点,如能力、兴趣、性格、努力程度等。
②归因理论的主要内容
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对过去的成功或失败,主要归结于四方面因素: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四因素又可按内外因、稳定性和可控性进一步分类。
a. 从内外因方面来看,努力和能力属于内因,而任务难度和机遇则属外部原因。
b. 从稳定性来看能力和任务难度属于稳定因素,努力与机遇则属不稳定因素。
c. 从可控性来看,努力是可以控制的因素,而任务难度和机遇则超出个人控制范围。
(2)和的相应推断理论
“相应推断”指外显行为由行动者内在的人格特质直接引起,一个人的行为与其人格特质一致。在从行动者意图到行动者个性本质的推断过程中,应考虑三个基本因素:社会赞许性、独特性、选择自由性。
(3)的三度理论
人们在归因的过程中总是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客观刺激物、行动者、所处关系或情境。三因素构成一个协变的立体框架,所以称为三度理论。三度理论遵循的总原则是协变性原则。对上述三因素的任何一个因素的归因都取决于行为的三个变量:
①区别性:针对客观刺激物,即行动者是否不对同类其他刺激作出相同的反应。
②一贯性:针对情境,即行动者是否在任何情境和任何时候对同一刺激作相同的反应。 ③一致性:针对人,即其他人。
(4)的成败归因理论
的归因理论是当前归因研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
败的原因分类。
①内外源维度:据此可把导致成败的原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即个人的原因,如个人的能力、努力等;外部原因即个人之外的原因,如任务难度、运气等。
②稳定性维度:据此可以把内部和外部原因再分为稳定的原因和不稳定的原因。
③可控制维度:根据稳定和不稳定的原因还可再细分为个人能控制的原因和个人不能控制的原因。
7. 简述体育锻炼对改善心境状态的作用。
【答案】不同人群参与不同类型及强度的身体锻炼对心境的变化大多具有积极意义。
(1)在年龄方面
①身体锻炼与老年人积极心境的提高和消极心境的降低显著相关。
②老年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心境变化比青年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心境变化更趋向持久。
(2)在锻炼强度方面
①不同强度的体育锻炼对心境有不同的影响。
提出,可以根据三个维度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