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概率进入中学数学教材是近几年的事情,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论正是研究不确定现象的规律性的数学分支,这与代数、几何在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上不一样。我国中学概率教学起步较晚,经验缺乏,如何实现中学生思维方式从确定性数学到随机性数学的转变,充分发挥概率的教育价值,如何将概率的知识转化为一种随机性意识指导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是需认真思考的问题。
笔者设计问卷对学生的概率学习进行调查。通过访谈和问卷分析得出学生概率学习方式存在一些问题:(1)缺乏对概率问题的实际操作,对概率有关概念理解不够(频率与概率)(2)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学习所占比例大,主动探究还不够(开放题:方案设计)(3)对概率的学习仍停留在套公式计算层次(4)教学内容不够丰富,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对学生概率学习方式进行研究。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认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样,现代信息技术对概率的发展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的一门学科,而要想获得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就必须进行大量重复实验。计算器、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概率统计的内容成为可能.计算机可以大大提高数据整理的时间和显示的效果,在建立、记录和研究信息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具,可以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探究统计与概率的本质,有利于加深对实验结果的随机性和规律性的认识,更好地体会概率的意义.本文介绍了三个用几何画板、超级画板模拟概率的典型教学案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笔者在利用信息技术对概率教学一段时间之后,对学生进行成绩分析及问卷调查,很明显实验班的学生在概率学习方式方面大有改观。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实验研究,学生的概率学习方式有了两个明显转变:(1)由学习方式单一、封闭到学习方式多样、开放的转变。(2) 由注重结果到注重活动过程的转变。最后对概率的教学提供了四条建议供一线教师参考:注重在实验过程中,理解随机现象,体会概率与频率的关系;建议运用计算器或计算机辅助概率学习;通过实例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积极开发概率学习资源包,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