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保险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目录

2018年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保险学考研核心题库(一) .... 2

2018年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保险学考研核心题库(二) .. 18

2018年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保险学考研核心题库(三) .. 32

2018年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保险学考研核心题库(四) .. 47

2018年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保险学考研核心题库(五) .. 60

一、名词解释

1. 费差益(损)

【答案】费差益是指年度内按品种设计可提取的附加费用总额大于实际支出的费用总额产生的差额收益。如果是负数,则为费差损。一般假设费用开支在全年是均衡分布的,因此,平均都经过半年的时间。费差益一般用下列公式计算:

费差益=(预定营业费用率-实际营业费用率)×保险费总额

或费差益=(预计附加费用总额-实际营业费用总额)×(1+预定利率/2)

式中预计附加费用总额要分品种、按年期统计汇总,具体方法与计划费用控制率指标中的“本期个险计划可用费用额”相同。费差益受责任准备金积累方式影响。一般情况下,首个保单年度新契约费用支出较大,因而,多数发生费差损:但随着保单经过年数的增多而逐渐收回成本,逐渐产生费差益。

2. 赔付率

【答案】赔付率是一定时期的赔款支出与保费收入的比率,一般用百分数表示。赔付率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技术指标,也是评价保险业务的经营状况、衡量保险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3. 道德风险

【答案】道德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签订交易合约后,信息占优势的一方为了最大化自己的收益而损坏另一方,同时也不承担后果的一种行为,即是市场的一方不能查知另一方的行动一种情形,又被称作隐藏行动问题。道德风险的存在小仅使得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受到损失,而且会破坏原有的市场均衡,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4. 市场支配力

【答案】市场支配力是指一个或多个销售者或购买者对他们所交易商品或服务的价格的影响能力。在竞争性市场中,销售者或购买者是价格接受者,他们与市场规模相比是非常弱小的,不可能对价格造成影响,所以他们不具有市场支配力。如果某些市场参与者能够影响价格,那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就失效了。市场支配力产生的原因很多,如政府设置的市场准入壁垒、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产品差异或价格歧视等。

5. 场所责任保险

【答案】场所责任保险是公众责任保险最具代表性的业务来源,承保固定场所因存在着结构上的缺陷或管理不善,或被保险人在被保险场所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因疏忽发生意外事故,造成他人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且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

场所责任保险是公众责任保险中业务量最大的险别,场所责任保险的险种主要有宾馆责任保险、展览会责任保险、电梯责任保险、车库责任保险、机场责任保险以及各种公众活动场所的责任保险。

6. 合同的终止

【答案】保险合同的终止是指当事人之间由合同所确定的权利义务因法律规定的原因出现时而不复存在。导致保险合同终止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合同因期限届满而终止

保险合同订立后,虽然未发生保险事故,但如果合同的有效期己届满,则保险人的保险责任即自然终止。这种自然终止,是保险合同终止的最普遍、最基本的原因。

(2)合同因解除而终止

解除是较为常见的保险合同终止的另一类原因。在实践中,保险合同的解除分为法定解除、约定解除和任意解除三种。

(3)合同因违约失效而终止

因被保险人的某些违约行为,保险人有权使合同无效。但在一定条件下,中途失效的合同经被保险人履约并为保险人所接受,还可以恢复效力。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保险合同在失效后都可以复效。不能如期缴纳保险费而被中止的合同,其后果也可能不同。

(4)合同因履行而终止

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完成全部保险金额的赔偿或给付义务之后,保险责任即告终止。

7. 保险商品的使用价值

【答案】使用价值是保险商品的属性之一,保险商品的使用价值可以从质和量两方面来说明:

(1)质的规定性——提供经济保障。保险商品对于保险人是价值,对于被保险人是使用价值。保险商品的使用价值表现为它为被保险人提供经济保障,因此,保险商品是一种保障性商品。具体表现为:免除恐惧——观念上的消费; 补偿损失——实质上的消费。因为人们在生产活动和经济生活中对危险损失都怀有恐惧的心理,一旦把危险损失转嫁给保险公司便可获得安全感,这种安全感即保险商品的观念上消费。由于保险补偿仅对损失补偿,被保险人不可能从损失补偿中获得额外的利益,因此,善意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并不希望实现对保险商品的实质性消费(生存保险与储蓄寿险除外)。保险商品的实质性消费是观念上消费的物质基础,但保险商品的消费主要是观念上的消费,体现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共济理念。

(2)量的规定性——保险金额。保险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以货币为衡量单位,具体表现为

保险金额。保险金额是保险人在约定的保险事件发生后,履行赔付或给付的最高责任限额。

8. 资产负债监管

【答案】资产负债监管是指监管机构通过对保险公司的资产种类及其运用程度、资产负债比例等的具体限制,从法律方面制约其投资政策和投资程序,也可以从质量方面提出要求。

保险人应当制定并实施其资产管理总体战略,要求董事会依据对公司风险及风险承受能力的评估来确定投资政策,明确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对投资活动的监督和管理责任,制定内容广泛、准确灵活的投资风险识别、衡量和评估制度,在不同层次上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程序和监督制约机制,建立重要岗位和职责的分离制度,采用适当的方法对投资效果进行衡量和评估。在保险公司内部各层次之间,适当及时地交换有关投资活动的信息,建立对投资政策和投资方法适当性的内部检查制度,建立严格有效的审计监督制度,确认并报告在投资控制以及遵循投资政策方面存在的弱点。

9. 保险保障率

【答案】保险保障率是衡量给付高低的标准,即必要的给付金额与实际给付金额的比率。以保险保障率为标准,可以将保险区分为1和1以下的两种形态。保险实务中的足额保险和超额保险的保险保障率为1,不足额保险的保险保障率为1以下。

10.企业年金保险

【答案】企业年金保险指一种承诺在一定时期按期给付一定款项的保险。大多数年金都带有一定的储蓄性质。其纯粹的形式是一方缴纳一定的保费,另一方(保险公司)同意按规定的时间、规定的金额向年金受领人支付款项。如果年金受领人死亡,则所缴纳的保费不会返还,因而不具备完全的储蓄性,年金保险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年金受领人的生活水平免受未来收入下降的影响。

二、简答题

11.在订立保险合同时,谁是要约方? 明确这个问题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性?

【答案】在订立保险合同时,通常投保人是要约方。要约亦称“提议”,它是指当事人一方以订立合同为目的的而向双方作出的意思表示,一个有效的要约应具备三个条件:①要约需明确表示订约愿望; ②要约须具备合同的主要内容; ③要约在其有效期内对要约人具有约束力。保险合同的要约通常是由投保人提出的。虽然在许多场合,看起来是保险公司或其代理人在积极主动地向投保人“推销”保险,但实质仍然是投保人提出要约,即投保人是要约方。

明确保险合同的要约方,对保险合同的成立以及明确保险合同的当事人具有重要意义。保险合同的订立是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基于意思表示一致而作出的法律行为。保险合同的订立须经过投保人提出要求和保险人同意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即合同实践中的要约与承诺。保险合同和其他合同一样,必须有订立合同的当事人,作为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承担的主体。保险合同的当事人就是投保人和保险人,也即保险合同的要约方和承诺方。保险人及其代理人的展业不能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