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学位]之传媒经济学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从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入手,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公众对各类媒介产品的需求量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答案】(1)需求量
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媒介产品或服务的量,即该媒介产品或服务的需求量。“愿意”表达的是主观倾向,“能够”则表明客观购买力。主观倾向与客观购买力同时具备,才表现为需求量。
ca )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①嗜好是影响主观倾向的最重要因素。
②影响客观购买力的因素主要有收入、价格、相关物品的价格和预期。
(3)主观倾向和客观购买力
根据消费者需求量的影响因素来看,主要有主观倾向和客观购买力两方面。中国未来的市场主要消费人群逐渐年轻化尤其是伴随着电视成长起来的80后和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90后,他们对于媒介的嗜好更偏重于网络和电视,很少有人还是报纸的忠实读者。未来的网络媒体,比如各种移动终端将是人们需求最多的媒介产品。报纸、杂志的需求量将下滑,电视的观众也将流失。
2. 什么是“二元产品市场”?
【答案】1989年,传媒经济学者罗伯特·皮卡德在其《媒介经济学一一概念与问题》一书中写道:“从经济角度看,媒介产业不同于一般产业,原因为其在所谓的二兀产品市场中运作。媒介生产一种产品,却参与两个独立的商品与服务市场。每一市场的表现都会影响到另一市场。”
自此,“二元产品市场”这一概念便深入人心,成为传媒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下图所示,对报社而言,报纸作为一种媒介产品,同时参与了两个产品(服务)市场(内容产品市场及广告服务市场)、两类消费者(家庭和企业)和两个收入来源(发行收入与广告收入)。
3. 什么是外部性?
【答案】(1)外部性的含义
这是指在商品与服务的生产或消费过程中,买卖双方的经济交易中产生的但是不由双方而由他人承担的外溢成本或外溢收益。在现实经济中,存在许多外溢现象。个人或厂商的行为直接影响到他人,或给他人带来收益或损害,却没有得到相应报酬或支付赔偿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些现象我们称之为外部性,或外部效应。
(2)外部性的类型
①按照影响的范围划分,外部性可分为消费外部效应和生产外部效应。
②根据外部影响的“好与坏”,外部性可分为“正的”和“负的”两种。
(3)外部性的影响
①外部性本质上是未被市场交易所体现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
②按照影响的范围划分,外部性可分为消费外部效应和生产外部效应。
③根据外部影响的“好与坏”,外部性可分为“正的”和“负的”两种。
④一旦存在外部性,市场就不会带来社会效率。
4. 如何比较几种市场结构的产业绩效?
【答案】(1)不同市场结构的经济效率是有差别的。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最高,垄断竞争市场较高,寡头市场较低,垄断市场最低。可见,市场竞争的程度越高,经济效率也越高,反之亦然。
(2)不同市场结构下的绩效可以是从综合的角度来评估的,包括以下一些维度:配置效率、生产效率、技术进步、公平、文化目标和观点多元化等。
①配置效率
这是指以一种最优方式分配资源来生产不同的商品和服务。完全竞争是有配置效率的,因为它使总剩余,即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总和最大化。
②生产效率
这是指在给定的技术水平下,行业的产量很大,而生产总成本却很低。完全竟争厂商的生产效率是最高的。
③技术进步包括发明与创新
它是生产力和经济增长的关键。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垄断者在长期内可能享有的正经济利润会激励垄断者以外的厂商去发明与创新,从而也获得攫取这些利润的机会。
④公平与收入分配效果有关这一般会牵涉到价值判断。一般情况下,由于在垄断竞争条件下的价格低于寡头垄断下的价格,寡头垄断厂商长期享受经济利润,所以垄断竞争通常对消费者更加公平。
⑤文化目标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厂商也不可能去服从这样的目标,这样做将会带来负经济利润。不过,由于正的经济利润带来了闲置资源,垄断者反而更愿意服从此类压力。特别是当它的垄断地位本来就依赖于管制规则时。
③媒介产品之间的差别显而易见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媒介产品之间的差别常常是显而易见的,无须太过担心。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都向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产品选择。市场上有大量的杂志和几乎无限的图书可供选择。但是在寡头市场上,所提供的产品种类很可能比想象中的要少
5. 什么是“规模经济”? 传媒产业实现规模经济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规模经济的含义
规模经济,是指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的特性。实现规模经济的前提条件为,长期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总成本。
(2)媒体实现规模经济的原因
规模经济的获得来自由规模增加所引起的生产成本的下降、经营管理费用的下降和对规制环境的正面影响等。媒体实现规模经济原因如下:①可以使用专用性资产。专用性资产,是指投资形成的某种有专门用途的资产。②可以利用更大型有效的先进技术设备。③增强与各生产要素供应者以及媒介产品买方的市场谈判力。④网络外部性提高规模大的媒介对消费者的价值,更能吸引消费者购买。⑤通过专业化分工提高员工技术水平。⑥管理经济。一些管理职能不会以与产出相同的比例增加。⑦可以通过游说对政治体系实施更人影响,谋得更好的政策环境。
6. 保护文化产业是正当的吗? 为什么电影电视节目贸易如此有争议? 为什么美国在同法国和加拿大等国的文化产品国际贸易协商中一直纷争不断?
【答案】(1)在文化领域,存在很多争议,总体来看逐渐形成了文化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之间的争论:一些学者主张自由的不加干预的文化贸易政策; 另一些学者则强调文化产业的特殊性,主张保护性的政府干预政策。
(2)电影电视节目贸易之所以如此有争议的原因如下:
①国外(尤其是美国)文化产品的大量进口对国内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带来巨大冲击,特别是视听服务、音像制品等部门,为维护本民族自豪感和保护本国文化主权要求对文化产业加以保护。
②霍斯金斯和米卢斯认为,自由放任的文化贸易政策将给文化产品生产小国带来损失。因为文化产品的生产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产品生产,一般具有很高的初期投人成本和较低的边际成本。文化生产大国可以通过将较低边际成本的文化复制产品以较低的价格出口到他国来分散初期投人,从而获得高额的利润。进口国生产相似文化产品的成本很高,文化产品价格上无法与大国相竞争,因而文化生产小国福利受损。
③弗朗索瓦和冯·雅浦塞尔的认为:限制文化贸易有利于进口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并能同时增进出口国和进口国的福利水平。
(3)美国在同法国和加拿大等国的文化产品国际贸易协商中一直纷争不断的原因如下:
①许多国家认为,繁荣的文化产业,对于保护他们特有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对于国家发展甚至长治久安,都是必要的。这也可以归为保护的外部收益论。
②与此相反,美国没有意识到文化产业的存在,倒是将这些产业看作是娱乐产业,与其他商业产品并无二致。在美国人眼里,关于文化的争论不过是花言巧语,是为促进保护(产业游说团体所要求的保护)所扔下的烟雾弹。
荷兰学者弗朗索瓦和比利时学者冯·雅浦塞尔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