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Z0203发展心理学Ⅱ(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发展心理学

【答案】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发展心理学是研宄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种系心理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是研宄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即研宄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通常所说的发展心理学指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它研宄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具体地说,研宄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范围,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的方面。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为了研宄生命全程或个体毕生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这两个主要部分,还必须结合研宄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二是生理因素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言语的发展。

二、简答题

2. 简述儿童同伴关系的作用。

【答案】随着儿童独立性与批判性的不断增长,儿童对父母,教师的依赖逐渐减少,更加平等关系的同伴交往在儿童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儿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同伴提供了儿童学习的榜样,通过互相学习,儿童认知能力和技能都得到最快的发展。

(2)提供了形成和评价自我概念的机会,有利于儿童的观点采择,共情等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

(3)通过同伴交往,儿童对归属感,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

总之,同伴关系对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良的同伴关系可能导致儿童孤僻,缺乏基本的交流技巧,认知能力发展受阻等,对儿童的身心造成长远的影响。

3. 青少年生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有哪些? 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引发了青少年哪些心理矛盾?

【答案】(1)青少年生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形的变化、体内机能的增强及性的发育和成熟三个方面。

①身体外形的变化

青春期的少年身体发育很快,身高、体重及面部等变化使他们在外形上逐渐接近成人。

②体内机能的増强

包括心脏压缩机能的增强、肺的发育也明显加速、肌肉力量的增强大脑的发育接近于成人。

③性的发育与成熟

随着性器官的发育,男女生均出现第二性征。性器官的迅速发育,使青春期女生出现月经。 (2)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引发了青少年下列心理矛盾

①焦虑和抑郁

抑郁一般会表现在情绪、认知和行为上,情绪上的主要症状有压抑、沮丧、对各类活动都不感兴趣,在认知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衰退、犹豫不决等,还会出现厌食、失眠和精力不旺盛等症状。

焦虑的主要来源中,与学校有关的项目占到了2/3。将近半数学生对大量的家庭作业感到焦虑,一半左右焦虑与离校以后的就业有关。

②青春期精神分裂症

从15岁开始,青春期精神分裂症发病率明显增多,到青年期达到高峰。主要表现为:

a. 在真正患病前,常表现出先兆,如社会行为退缩、交往困难、敏感固执、戒心过多以及缺乏幽默感等。

b. 患病之后的表现主要是:思维紊乱,扭曲现实或脱离与现实的联系,不能控制情绪以及人格混乱等;患者还常有对性的妄想,这与青春期性机能的迅速发展有密切关系。

③自杀倾向

自杀的倾向和行为在童年期以前极为少见,从青春期开始直至青年期呈直线上升趋势。据调查显示,自杀已是我国全人群的第五位死因,是15〜34岁青少年人群的第一位死因。

女性多采用消极的自杀方式;男性多采用主动的自杀方式

4. 简述少年期的一般心理特点。

【答案】少年期一般指13岁左右,大概是初中阶段。表现出的一般心理特点是: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

(1)少年期心理发展存在着矛盾性。具体表现为: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初中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成人感,进而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他们不服从权威,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与此同时,在初中生的内心中并没有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内心闭锁但又表现出愿意结交朋友,了解外界的开放性;表面上表现出勇敢,但某些场合又表现出怯懦;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偏差等等。

(2)思维品质存在着矛盾发展。初中生在思维发展上最主要的特点是思维的抽象逻辑性,但有时思维中的具体成分还起作用。思维品质的矛盾性具体表现为: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日益明显;思维的片面性和表现性依然存在;思维中自我中心的再度出现。

(3)少年期个性存在不平衡。具体表现为:不平衡性和极端性或偏执性;自我意识高涨,有强烈的维护自尊的愿望;反抗心理严重,比如态度强硬,举止粗暴;易片面看待问题。

(4)情绪表现出矛盾的特点。具体表现出两面性: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情绪

;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常从一种情绪转为另一种情绪;内向性与表现有时像“疾风暴雨”

表现性共存,有时会故意隐蔽自己的某些情绪。

5. 简述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历史过程。

【答案】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所著的《儿童心理》的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西方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形成、演变和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19世纪之前是西方儿童心理学形成的准备时期。在近代社会发展、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近代教育发展的推动下,经过许多科学家对儿童发展研究的促进,终于在19世纪后期诞生了科学的儿童心理学。

(2)从1882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儿童心理学形成时期。在欧洲和美国出现了一批心理学家,开始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此外,继普莱尔之后,有一些先驱者和开创者,如美国的霍尔、鲍德温、杜威、卡特尔,法国的比纳,德国的施太伦等,都以他们各自的成就,为这门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3)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分化和发展时期。由于整个心理学的发展,这一时期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和著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各种心理学流派,如精神分析、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等;一些著名心理学家也相继出现,如瑞士的皮亚杰、美国的格赛尔、奥地利的彪勒夫妇、法国的瓦龙等,这个时期儿童心理学已达到相当成熟的阶段。

(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演变和发展的时期。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理论观点的演变,原来的学派,有的影响逐渐减小,如霍尔的复演说、施太伦的人格主义以及格式塔学派;有的则以新的姿态出现,如比纳、西蒙的测量学说;有的学派在革新后,仍具有很强的势力,如新精神分析、新行为主义等。二是在具体研究方法上的变化,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研究方法的不断现代化,发现了许多关于儿童发展的新事实,从而丰富了儿童心理学的理论。

6. 简述学习迁移的形式训练说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答案】(1)形式训练说

形式训练说主张迁移要经过一个“形式训练”的过程才能产生。这种理论是以官能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官能就是注意、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白的,对官能的训练就如同司对肌肉的训练一样。

(2)对教育的影响

从形式训练的角度看,心理是由各种成分组成的整体,一种成分的改进会加强其他的各种官能,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形式训练说认为,官能训练重点不在于训练的内容,而在于训练的形式。也就是,学校教材的选择不必重视其使用价值,只应重视它们对心理官能训练所具备的形式。

形式训练说缺乏足够的实验依据和现实依据,其对迁移的解释是从唯心主义的观点出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