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803环境学概论(含环境化学)之环境化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肠肝循环

【答案】肠肝循环是指有些物质由胆汁排泄,在肠道运行中又重新被吸收的现象。这些物质呈高脂溶性,包含胆汁中的原形污染物或污染物代谢结合物在肠道经代谢转化而复得的原形污染物。能进行肠肝循环的污染物,通常在体内停留时间较长。

2. 土壤环境容量

【答案】土壤环境容量又称土壤负载容量,是指既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保证农产品的生物学产量与质量,又不使环境系统污染超过土壤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不同土壤其环境容量是不同的,同一土壤对不同污染物的容量也是不同的,这涉及到土壤的净化能力。

3. 环境化学效应【答案】环境化学效应是指在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下,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所引起的环境效应。如湖泊的酸化、土壤的盐碱化、地下水硬度升高、局部地区发生光化学烟雾、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的填埋造成地下水污染等。

4. K 区理论

【答案】K 区理论是指人们在研究中发现,凡是PAH 分子中具有致癌活性的,大多含有菲环结构。其显著特征是相当于菲环9, 10位的区域有明显的双键性,即具有较大的电子密度。因此,认为PAH 的致癌性与这个区域的电子密度大小有关。PAH 中相当于菲环9, 10位的区域叫做:&区》

二、简答题

5. 简述DDT 的主要特性和在环境中迀移、转化与归趋的主要途径。【答案】(1)DDT 的主要特征

①热稳定性高,挥发性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和脂肪

②在植物叶片中积累大

,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③易被土壤胶体吸附,在土壤中移动难;

④可发生生物降解,

可分为还原氧化和脱氯化氢,

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发生光解和光降解。

(2)DDT

迁移、转化、归趋主要途径

主要反应是脱去氯化氢生成

DDE 。DDE

对昆虫和高等动物的毒性较低,几乎不为生物和环境所降解,因而DDE 是贮存在组织中的主要残留物。在生物系统中DDT 也可被还原脱氯而生成DDD , DDD 不如DDT 或DDE 稳定,而且是动物和环境中降解途径的第一步。DDT 在土壤环境中消失缓慢,一般情况下,约需10年。

6. 什么是急性毒性?表达急性毒性的指数是什么?发生降解时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1)急性毒性的定义

急性毒性是指一种时间较短的快速严重的反应。急性中毒干扰必需的生理过程,导致各种症状,甚至死亡。

(2)表达急性毒性的指数

急性毒作用一般以半数有效剂量或半数有效浓度来表示。和

和是和分别是数值毒物引起一群受试生物的半数产生同一毒作用所需的毒物剂量和毒物浓度。越小,受试物质的毒性越高,反之,则毒性越低。急性毒作用也可用半数致死剂量

(3)发生降解时的条件

存在适当发生条件时;

当适当的代谢活性表达时;

当污染物、营养素和生物之间有接触时;

当毒性和优先利用没有产生时。或半数致死浓度来表示,以死亡率作为毒作用的观察指标。根据半数致死剂量,一般分为4或5级。

7. 三种主要温室气体是什么?

【答案】三种主要温室气体分别是:

(1)水蒸气

大部分的自然温室气体是水蒸气,它导致了地球上约

的温室效应(不包括云);

三、论述题

8. 己知与水反应生成的主要配合物及平衡常数如下:

请用图表示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与pH 的关系。

【答案】

(1)

(2)

(3)

(4)

(5)

用图表示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与的关系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