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803环境学概论(含环境化学)之环境化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生物积累

【答案】生物积累是指生物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生物放大或生物富集是属于生物积累的一种情况。生物积累也用生物浓缩系数表示。

2.

【答案】辛醇一水分配系数

参数。是指平衡状态下化合物在正辛醇和水相中浓度的比值。它反映了化合物在水相和有机相之间的迁移能力,是描述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中行为的重要物理化学与化合物的水溶性、土壤吸附常数和生物浓缩因子等密切相关。

3. 二次污染物【答案】二次污染物又称继发性污染物,是指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物理、化学性状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在大气中有硫酸雾、硫酸盐、硝酸与硝酸盐、光化学氧化剂等,在水体和土壤中有重金属离子的络合物、农药及一些有机物经生物降解、光解、水解及氧化还原等化学作用的产物。

4. TCA 循环

【答案】TCA 循环又称三羧酸循环或柠檬酸循环,是指柠檬酸通过酶促反应途径,最后形成草酰乙酸,与丙酮酸持续转变成的乙酰辅酶A 生成柠檬酸,再进行新一轮的生物转化的循环途径。

二、简答题

5. 为什么排放到大气中的

【答案】

排放到大气中的

因为

可催化能破坏臭氧层,写出有关化学反应式并举例说明。

破坏臭氧层的原理以及有关反应式如下:转变成

和它们在波长为分解,

使

紫外光照射下会产生

光解产生的可破坏其机理为

总反应

6. 简述多氯联苯的来源与分布。

【答案】(1)多氯联苯的来源

可作为变压器和电容器内的绝缘流体;在热传导系统和水力系统中作介质;在配制润

滑油、切削油、农药、油漆、油墨、复写纸、胶粘剂、封闭剂等中作添加剂;在塑料中作増塑剂。

(2)多氯联苯的分布

由于多氯联苯挥发性和水中溶解度较小,故其在大气和水中的含量较少。由于

物所吸附,故在废水流入河口附近的沉积物中,

可从水中快速吸收

在其富集系数为含量可高达通过食物链的传递,鱼体中易被颗粒的含量约水生植物通常范围内(湿重)。在某些国家的人乳中也检出一定量的

7. 简要说明温室效应产生的机理及大气温度升高的原因,京都议定书的目标是什么?【答案】温室效应产生的机理,大气温度升高的原因及京都议定书的目标如下:

(1)温室效应产生的机理

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吸收了地面辐射出来的红外光,把能量截留于大气之中,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的现象。能够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大气中的某些微量组分,能使太阳的短波辐射透过,加热地面,而地面增温后所放出的热辐射. 却被这些组分吸收,使大气増温,这就是温室效应产生的机理。

(2)大气温度升高的原因

由于人口急剧増加,工业迅猛发展,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水平。

由于对森林乱砍乱伐,大量农田建成城市和工厂,破坏了植被,减少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条件。

三、论述题

8. 多氯联苯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过程。

【答案】(1)多氯联苯在环境中的迁移

主要在使用和处理过程中,通过挥发进入大气,然后经干、湿沉降转入湖泊和海洋。

转入水体的极易被颗粒物所吸附,沉入沉积物,使大量存在于沉积物中。虽然近年来的使用量大大减少,但沉积物中的

(2)多氯联苯在环境中的转化PCBs 由于化学惰性而成为环境中的持久性污染物。它在环境中的主要转化途径是光化学分解和生物转化。光化学分解

多氯联苯分子的共轭平面几何结构,在受光激发后,氯原子的空间效应破坏了联苯的平面结构,使其激态分子变得不稳定,邻位碳氯键断裂后,恢复了联苯分子的共轭平面结构,故邻位碳氯键优先断裂。

的光化学分解反应与溶剂有关,加用甲醇作溶剂光化学分解时,除生成脱氯产物

外,还有氯原子被甲氧基取代的产物生成,而用环己烷作溶剂时,只有脱氯的产物。此外,

光化学分解时,还发现有氯化氧芴和脱氯偶联产物生成。

生物转化

经研究表明,的细菌降解顺序为从此可以看出从

不易被生物降解。有研究认为,的生

数越多,也就是含氯原子数单氯到四氯代联苯均可被微生物降解。高取代的

量越少,越容易被生物降解。仍然是今后若干年内食物链污染的主要来源。物降解性能主要取决于化合物中碳氢键数量。相应的未氯化碳原子

9. 推导天然水体的电子活度与氧化还原电位的关系。

【答案】天然水体的电子活度pE 与氧化还原电位的关系推导如下;

如果有一个氧化还原半反应:

根据能斯特方程式,则上述反应可以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