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803环境学概论(含环境化学)之环境化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光化学反应【答案】光化学反应是指分子、原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化学物种吸收光量子后可产生光化学反应的初级过程和次级过程,初级过程是指化学物种吸收光量子形成激发态物种,次级过程是指在初级过程中反应物、生成物之间进一步发生的反应。
2. 光化学烟雾【答案】光化学烟雾是指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条件是大气中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大气温度较低,而且有强的阳光照射,多发生在阳光强烈的夏秋季节。
3. 硫酸烟雾【答案】硫酸烟雾又称伦敦型烟雾,是指由于燃煤而排放出来的
、湿度较高和日光较弱的气象条件下。颗粒物以及由氧化所形成的硫酸盐颗粒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现象,最早发生在英国伦敦。多发生在冬季、气温较低
4. 间接光解
【答案】间接光解是指由其它化合物吸收光子生成多种活性物种,进而引发有机物发生光化学反应的过程。光解反应能够使有机物结构发生不可逆转地改变,其对水环境有机污染物归趋有重要影响。光解过程主要有直接光解和间接光解,间接光解又包含敏化光解和氧化光解。
二、简答题
5. 为什么排放到大气中的
【答案】排放到大气中的
因为
可催化能破坏臭氧层,写出有关化学反应式并举例说明。
破坏臭氧层的原理以及有关反应式如下:转变成如
和
它们在波长为
分解,使
紫外光照射下会产生
光解产生的
可破坏
其机理为
总反应
6. 植物耐受重金属毒害的机制。
【答案】植物耐受金属毒害的机制是:
(1)植物耐金属毒害的机制复杂多样,包括细胞壁钝化、跨膜运输减少、主动外排、区域化分布、螯合、合成逆境蛋白、产生乙烯等。
(2)其中最主要、最普遍的机制是通过诱导金属配体的合成,形成金属配体复合物,并在器官、细胞和亚细胞水平呈区域化分布。植物体内存在多种金属配体,主要包括有机酸(草酸、组氨酸、苹果酸、柠檬酸等)、氨基酸、植物螯合肽(
富半胱氨酸的寡肽)和植物金属硫蛋白
(3)金属配体与金属离子配位结合后,细胞内的金属即以非活性态存在,或形成金属配位复合体转运到叶泡中,降低原生质体中游离态金属的浓度,它们参与植物对金属的吸收、运输、积累和解毒过程。是植物体内一类重要的非蛋白形态的
7. 简述土壤阳离子交换。
【答案】(1)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定义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是指每千克干土中所含全部阳离子总量,以(
(2)土壤阳离子交换特点
不同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不同。不同种类胶体的阳离子交换量的顺序为:
土壤质地越细,阳离子交换量越高;
土壤胶体中
著降低;
因为胶体表面基团的解离受的影响,所以下降,土壤负电荷减少,阳离子交换量降低;反之交换量增大;
)表示。值越大,其阳离子交换量越大,当小于2, 阳离子交换量显
阳离子交换一土壤保持养分和防止养分超越根过滤的能力
;
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离子,
如
高的土壤肥力水平
;
溶液中阳离子可以和任何带负电荷的物质(如黏土和有机物)表面的其他阳离子交换。阳离子交换得越多,土壤可能有一个更
三、论述题
8. 阐述当前世界范围最关注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
【答案】当前世界范围最关注的化学污染物有:
(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某些人工合成或天然的有机化合物,它们能在各种环境介质中长距离迁移并能长久存在于环境而不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2
)“三致”化学污染物
致突变
能够直接损伤DNA 或产生其他遗传学效应而使基因和染色体发生改变的外来化学物质称为遗传毒物,
又称致突变物或诱变剂。
致癌变
具有诱发肿瘤形成能力的化学污染物即为化学致癌物。
致畸变
致畸作用是指能作用于妊娠母体,干扰胚胎的正常发育,导致先天性畸形的毒作用。畸形仅指解剖结构上可见的形态发育缺陷。
(3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能干扰机体夭然激素的合成、分泌、转运、结合或清除的各种外源性物质称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它们可能是天然的也可能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对环境污染来说则主要是后者。它们通过模拟、增强或抑制天然激素的功能而产生危害作用。
9. 从环境化学角度综合分析我国酸雨的地域分布和形成过程。【答案】(1)影响酸雨地域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
i 酸性污染物的排放及K 转化条件
从现有的监测数据来看,降水酸度的时空分布与大气中
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这就是说,某地污染严重,降水中和降水中浓度的时空分布存就低。如我浓度就高,降水的
国西南地区煤中含硫量高,并且很少经过脱硫处理,直接用作燃料燃烧,二氧化硫排放量很高,再加上这个地区气温高,湿度大,有利于二氧化硫的转化,因此造成了大面积的强酸性降雨区。
大气中的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