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世界经济概论(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最不发达国家
【答案】最不发达国家是指某些国际机构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所划分的发展中国家类型之一,指经济上最贫困落后的发展中国家。1981年规定的标准是:①按1976到1978年间平均价格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250美元;②在GDP 中制造业所占比重低于下。
2. 渐进式改革模式
【答案】渐进式改革模式是经济转型中采用的一种改革模式。这种模式认为改革旧体制的过程必须是平缓的、渐进式的过程,以防止经济的激烈震荡。因为突然破坏旧体制在经济上将产生较大负作用。在体制转轨过程中首先不是把改革的重点放在旧体制的废弃上,而要放在培育和引进市场经济体制的要素,使之成长,并在这一过程中建立、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其中,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就采用了这种模式。
3. 发达国家的产业高级化
【答案】发达国家的产业高级化是指随着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再到后工业社会,产业结构的演进经过了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再到以现代高科技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比重占据主导地位的过程。随着战后科技革命在主要发达国家发生,其产业结构不断高级化。在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一般占60%以上,第二产业占以下。
第一产业占③人口识字率在以
二、简答题
4. 如何评价叶利钦执政期间的“休克疗法”激进式改革?
【答案】转轨之初的俄罗斯试图通过快刀斩乱麻的方式迅速实现所有制形式的变革,从而完成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然而事实却证明,这种激进式的改革方案不但没有产生预想的效果,反而引起了社会经济的一片混乱,把俄罗斯推到了崩溃的边缘。如果说戈尔巴乔夫时期的经济形势比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的经济形势糟糕,那叶利钦时期的经济形势比戈尔巴乔夫时期更糟。俄罗斯自1992年初实行激进的经济改革直到1998年的6年间,除1997年经济略有回升外,经济一直大幅度下滑,并与脱缰般的恶性通货膨胀相伴。整个经济倒退了将近20年。经济状况的持续恶化导致失业率急剧上升。与此同时,贫富差距在迅速扩大,而这种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少数人利用手中特权产生的。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公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导致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和黑社会组织的猖獗,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激化。政治上的不稳定又反过来使经济进一步恶化。
5. 导致
方面: 年代后期各国金融风险发生机制联系日益紧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年代后期各国金融风险发生机制联系日益紧密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两个【答案】导致:
(1)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金融自由化的发展拆除了阻碍资金跨国流动的藩篱,使各国的金融机构能够更为自由地跨越国界在相同的“游戏规则”下进行金融交易,从而使原本独立运行的一国金融逐渐融入到全球金融之中,各国的金融市场也因此而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2)金融创新的发展
金融创新的发展使各种新的金融工具成为引导资金跨国流动的载体,最终将各国的金融市场真正联结在一起,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球金融运作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一国政府尤其是某个大国政府的货币金融政策的变化,常常会通过一体化的金融市场,迅速地传递到其他国家,从而产生巨大的国际影响。同样,无论是一国金融市场的价格变动还是国际金融市场的价格变动,都会迅速传播到其他国家的金融市场,从而使各国金融市场的价格走势趋于一致。
总之,金融全球化不仅意味着各国金融活动联系的日益紧密即一体化,而且也意味着各国金融风险发生机制联系的日益紧密或趋同,其集中表现就是金融危机的全球化。
6. 如何看待列宁提出的“新经济政策”?
【答案】“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苏联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1925〜1926年度国民收入比1920年增加1倍多,为1913年的
年的农业总产值为1913年的
化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新经济政策”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否定,是苏维埃国家探索出的一条在以小农为主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列宁已经认识到,在一个生产力不发达、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应该说,这是列宁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又一次重大的突破和发展。对于一个生产力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新经济政策”应该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长期坚持的基本政策,并非只是权宜之计。可惜,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却在其推行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路线中背离了“新经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恢复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一些措施。
1925年工业总产值比1921年增长2.9倍,为1913随着经济的恢复,国家财政状况好转,人民群众物质文
三、论述题
7. 如何认识和理解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社会经济意义?
【答案】认识和理解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社会经济意义,应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信息时代来临的必然性
在历史已进入21世纪的今天,仅将信息作为生产力的一个要素是很不够的,它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人类已经告别了农业社会,现在正在告别工业社会,而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时代来临有其必然性,主要体现在:①信息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 ②信息产业日益发展壮大并促使产业结
构发生重大变化; ③信息经济时代已经来临。
(2)信息经济的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飞跃
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信息经济是“智力驱动型”经济。信息社会的主导产业,是以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撑的高技术产业,其核心动力是技术创新,其核心资源是创新型人才。因此,信息经济时代,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知识阶层将成为社会的主体,只有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能在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中发挥核心作用。②信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信息社会的主导资源和能源主要来自知识、技术、技能,它们不仅是具有反复使用、低成本复制和扩散特点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而且它们所创造的日益升级的高科技产业,既能不断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又能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干净的能源和功能更高的新材料。因此信息经济将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③信息经济是“无疆界”的全球经济。在信息经济时代,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无形贸易和服务性贸易増大,而且. 越洋电话、卫星通信网络、全球性因特网的发达,使国际贸易费用不断降低。信息经济不仅意味着国际间信息传播的加快,传播成本的降低,而且意味着各国规则上的相互交融,将各国社会经济联结成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