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鲁东大学人文地理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人地关系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两者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案】(1)人地关系

①人地关系概念

人地关系是指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人文地理学将人地关系解释为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问互感互动的关系。

②人地关系基本内涵

a. 人地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关系;

b. 人地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

c. 人地关系是一种因果关系。

(2)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①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概念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指人与地在特定的地域中所形成的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系统。 ②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基本内涵

a.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关系系统;

b.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

c.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一个复杂开放的巨系统;

d. 人地关系系统由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

2. 人口素质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

【答案】(1)人口素质

人口素质是指一定社会制度下人口群体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一般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及思想道德素质。

(2)人口素质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社会生产方式是影响人口素质的决定因素,教育是影响人口素质的中心环节,优生是改善人口遗传素质的重要因素。教育在增长智慧、增强创造力和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优生学是关于改良人的遗传素质,产生优秀后代的科学,对提高人口素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②人口素质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提高。

生产力的发展对人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刺激和推动人口素质的提高。同时生产力的发展又为人口素质的提高提供了物质和社会条件。

③提高人口素质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人口素质的提高直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此外,人口素质的提高推动社会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变革。

3. 分析人类日常活动行为空间的规律性。

【答案】从总体上看空间行为呈距离递减的规律性。

(1)通勤活动的行为空间

①哈格斯坦德(瑞典)的时空棱柱体模式,利用时间、空间分析法研究人们通勤的行为空间范围。通常一个人的日常行为空间主要由居住地、工作地、交通手段和活动时间决定。通勤和通学的行为空间,就要受制于居住地点与行程速度两方面的因素。

②棱柱体规模的大小反映个人生活、工作环境的状况,以及个人爱好、态度等多种限制因素。这些限制因素可以分成以下类型:

a. 能力限制因素

如个人身体状况,交通网络,用车机会等因素,限制着个人活动能力的发挥。

b. 共轨限制因素

指一些人与其他人对同一时间、地点的需要,如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学生在同时、同地才能进行。

c. 权威限制因素

如一些活动时间、地点,很大程度上是按领导的意愿来安排的。

(2)购物活动的行为空间

①行为特征

购物行为从行为方式上可分为四种类型:马歇尔型一一理智型、巴甫洛夫型一一刺激反映型、弗洛伊德型一一情绪型、维布雷宁型一一从众与名望。消费者的年龄、性别和性格不同,消费行为方式也有差异,从而造成购物行为空间的差异。

②商业环境

商业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其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能否形成固定的购物行为空间取决于能否满足消费者购物的需求。一般消费者购物总是倾向于出行高级商业中心和距自己住宅最近的商业中心,购买价格高的耐用消费品选择高级商业中心、购买日用消费品选择距住宅最近的商业中心。

③居住地环境

居住地的远近与交通便利程度影响购物行为。居住地环境条件包括居住地的位置条件、交通条件、自然条件。在购物行为决策上消费者优先考虑在通勤地和沿交通线购物。优越的交通条件可使消费行为空间扩大,购物行为决策面拓宽。自然条件中的气候条件对消费者购物行为空间影响最大。

④社会环境

不同的家庭阶段性、社会阶层、经济收入状况、职业、年龄层次、审美观念影响购物行为。消费者周围的社会群体、社会文化背景对其消费行为空间也有影响,社会群体的影响常会导致消费者行为表现为维布雷宁型。

(3)交际与闲暇活动的行为空间

交际活动也是人类活动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非专职交际人员的交际活动只能在业余进行。普通的交际活动次数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亲属之间的交往则受距离的限制较少。时间较长、距离较远的交际活动大多又与旅游活动有关。

4. 论述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

【答案】(1). 经济发展对区域文化的作用

①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对文化发展起支撑作用,决定着文化发展水平的高低。

②区域经济结构、类型、性质影响着区域文化发展的结构、类型、性质等。

(2)区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

①精神文化与经济发展

a. 区域文化观念有的具有经济价值,有的无。

b. 文化表现形式上的差异会从多方面对经济产生影响。

c. 文化内核也会给区域经济结构带来影响。

②制度文化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依赖于市场对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文化基础。

③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文化本身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区域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论述题

5. 当前我国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义是什么? 对如何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你有什么建议。

【答案】(1)我国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义

①经济作用

a. 城市化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工业企业在城市的集中,有利于生产的专业化和各企业间的协作,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 商业企业在城市聚集,有利于商业信息的交流和商品交换的扩大,降低流通费用,增加商业利润; 基础设施在城市的完善,有利于减少投资,提高使用效率。由此产生的城市经济引力,使得城市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中心。

b. 城市化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工作效率

城市吸引了大量的熟练劳动者、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他们将在城市的广阔平台上实现经验交流和资源重组。在竞争中焕发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无疑成为提高生产技术的动力,这是由城市的生产方式决定的。

c. 城市化有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鼎力支持; 同时,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城市工业化的反哺。城市将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设备支持,还会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广阔的市场。

②社会服务作用

a.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上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