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务专业综合之国际商务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对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各自的优点展开辩论。从国际商务的角度来看,在这二者之间进行选择的最重要的标准是什么?哪种制度对国际商务更有利?
【答案】(1)固定汇率制度的优点有:①固定汇率制度维持固定汇率平价的要求,使政府不能以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的速度增加货币供应量;②固定汇率制度可限制投机对汇率稳定的破坏作用;③固定汇率制度可以消除投机给未来货币汇率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增长。
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点有:①浮动汇率制度消除了维持汇率平价的义务,这将恢复政府对货币的控制;②浮动汇率制度下,贸易收支调节机制的运行更加平稳。如果一国出现贸易逆差,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供求不平衡(供应超过需求)会引起其汇率的下跌。由于出口商品变得便宜而进口商品价格上升,汇率的下跌转而又纠正了贸易逆差。
(2)从国际商务的角度看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制度,主要是基于汇率风险来考虑的。由于在浮动汇率制度中,汇率是变化的,而从事国际商务的企业很难准确地判断汇率接下来的变动,这将加剧进口、出口和国际投资的风险,可能使本来有利可图的商务行为变得无利可图。而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各国之间的汇率比例是不变的,而且,固定汇率制度能限制投机对汇率稳定的破坏作用。因此,固定汇率制度对国际商务更有利。
2. 金本位制度为什么会崩溃?是否有理由恢复某种形式的金本位制度?理由是什么?
【答案】(1)由于各国竞相用汇率作为贸易政策的工具,将货币的黄金价格提高,使货币贬值,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从而促进生产,增加就业。如此恶性循环,没有一个国家能从中受益。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击碎了大家对这个体系尚存的一点信心。由于各国随意对其货币实行贬值,人们再也不能确定一种货币能够购买多少黄金。人们不再持有任何别国的货币,而是立即将其兑换成黄金,以免货币发行国在干预期间对其货币实施法定贬值。而这就对各个国家的黄金储备形成了压力,迫使各国放弃了对黄金的兑换。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金本位制度终于消亡。
(2)有理由恢复经改良的金本位制度。2010年,当时的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向全球主要经济体大胆呼吁,考虑重新采用经改良的金本位制来引导汇市走势。佐利克可能想推动一种制度,让世界银行自己的货币——特别提款权(SDR )——反映美元、欧元、英镑、日圆和人民币价值,并以某种方式体现黄金。
(3)想要恢复金本位制度的理由有:①历史经验表明,实施金本位制可以长期保持较低的通胀率,维持国内价格水平稳定;②实施金本位制有效限制了政府滥发纸币以收取“铸币税”的权利;③由于国内实施金本位制带来各国货币币值的相对稳定,使金本位制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④金本位制能够有效遏制政府的长期赤字财政,政府无法制造通胀来逃避或减轻偿债责任。
3. 假如一公司将其战略从国际改为跨国战略,在贯彻这一变革时,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是什么?公司怎样才能战胜这些挑战?
【答案】(1)当一个公司打算改变其战略和组织构架时,会面临组织中强大的惰性力量。这些力量有许多来源:①组织内部现有权力和影响力的分配;②现有的文化;③高级经理们对恰当的企业模式或范式先入为主的看法;④制度限制。
(2)由于惰性力量,渐进的变革通常就等于没有变革。这便引入了变革的大手笔理论,它提倡有效的变革需要及早采取大胆行动,公司可以宣布大幅度结构重组。其次,要让高级经理投身其中。高级经理必须清楚阐明变革的必要性,让员工理解变革的原因和成功变革后将带来的利益。高级经理同时必须身体力行,采取必要的大胆行动。
组织变革成功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纳为:①通过休克疗法来为组织解冻;②通过组织构架的积极能动变革,把组织推进到一个新的状态;③把组织结构重新冻结在新的状态中。
4. 国际企业的战略类型及其演进规律是什么?
【答案】(1)根据地区调适的压力和降低成本的压力之间的强度差异,企业的战略选择可分成四种:全球标准化战略、跨国战略、国际战略和本土化战略。
①全球标准化战略
采取全球标准化战略的企业强调的是增加盈利能力,通过规模经济、学习效应及区位经济以实现成本的降低。也就是说,它们采用的是低成本战略。运用全球标准化战略的企业,其生产、营销和研发活动都集中于若干个有利的区位。全球企业往往不随地区条件而改变其供应的产品和营销策略,因为这样会提高成本;相反,全球企业喜欢在全世界销售标准化的产品,以便基于规模经济和学习曲线获取最大的效益。它们也往往利用其成本优势在世界市场上使用其进攻性的定价策略。当成本降低的压力强烈而地区调适的要求最低时,这一战略最为有效。
②本士化战略
本土化战略强调的是通过改变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来增加利润,所以企业在不同国家的市场上提供与其消费者兴趣与偏好相适应的产品。当各国消费者的兴趣和偏好差异较大,而且降低成本的压力不太高时,本土化是最合适的战略。按当地的需求改变其供应的产品,企业可以在当地市场上增加其产品的价值。如果价值下滑,是因为涉及职能上的重复和缩小生产批量;降低成本与大量生产标准化产品满足全球消费有关,而客户定制服务限制了企业降低成本的能力。然而,这一战略可能是有意义的。一旦地区客户定制服务实现的价值增加有助于更高的定价,能够让企业收回其高成本,或者说,如果它带来了地区需求的持续性增加,也能够让企业通过在当地市场上获得一定程度的规模经济从而减少成本。
③跨国战略
当成本降低的压力强烈而地区调适的要求最低时,全球标准化战略最为有效。相反,当地区调适的压力高而降低成本的压力一般或较低时,采取本土化战略最为有效。然而,当企业同时面
临强烈的降低成本的压力和很高的地区调适要求时,应当采用跨国战略。
跨国战略试图同时取得低成本优势、产品差异化优势和技术的扩大效应。通过区位经济、规模经济和学习效应获得低成本;通过区域市场解决地方差异问题以实现产品差异化;通过在公司全球营运网络的子公司间实行技术流动促进技术的扩大效应。这一理论听起来很有吸引力,实际上采取这一战略并非易事。实现产品差异化以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将会抬高成本,违背了降低成本的目标。
④国际战略
当跨国公司处于成本压力低并且地区调适压力也低的有利情形时,大多数追求的是国际战略,先为国内市场生产产品,再根据其他地区情况稍作改变,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这些企业的特点在于,其产品满足普遍需求,不同于追求全球标准化战略的公司,它们没有强大的竞争者,没有降低成本的压力。追求国际战略的企业往往把产品开发职能集中于母国。然而,它们往往又会在各个有业务的主要国家设立制造与营销职能。
(2)国际企业的战略演变
随着大量竞争者的出现,竞争的加剧使企业降低成本的压力增大,最初实行国际战略和本土化战略的企业很可能会被更高效的全球竞争者超越。因此,在长期来看,随着竞争加剧,国际战略和本土化战略变得不太可行。所以企业为了生存,必须比竞争者提前将国际战略向全球标准化战略或跨国战略转移,将本土化战略向跨国战略转移。
二、论述题
5.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为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国经济带来很大的净收益。试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答案】(1)赞同这一说法的依据:
支持者认为,协定为整个地区创建一个更大范围、更有效率的生产基础提供了机会。他们承认,协定的影响之一是一些美国和加拿大的公司将把工厂转移到墨西哥,以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成本。他们认为,最有可能向墨西哥迁移的工厂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低技能的、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产业。协定的支持者认为,许多人能从这种趋势中获得好处。墨西哥因为得到了急需的外来投资和就业获得了收益。美国和加拿大也获得了好处,原因是墨西哥人收入的提高,使得他们能够进口更多的美国和加拿大产品,从而扩大了需求,对向墨西哥转移工厂的行业所丧失的就业岗位提供了补偿。美国和加拿大的消费者将从墨西哥制造的产品的较低价格中得到好处。除此之外,那些向墨西哥转移工厂,以利用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的美国和加拿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将获得提高,使其能够
更好地与亚洲和欧洲的对手竞争。
(2)反对这一说法的依据:
反对的人声称,这个协定批准之后,由于雇主寻求从墨西哥低廉的工资、标准较低的工作环境和劳工法律中牟利,这将使美国和加拿大大量的就业岗位流向墨西哥。还有人认为,贸易壁垒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