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617社会学通论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指标
【答案】社会指标是指一定社会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特征,是衡量社会状况的尺度,是预测社会后果的重要手段。社会指标具有具体性、定量性、易于解释性、时间性、综合性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特点。
2. 信度与效度
【答案】(1)信度是指测量数据(资料)与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即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到它要测量的社会现象的程度。简言之就是测量的一致性。若在同等条件下,对变量进行重复测量,其结果相同,那么测度是可信的。
(2)效度是指测量的内容是否同测量的要求(理论前提)相符合。测量的效度有两方面的含义:①测量效度是指所测量的指标内涵正是概念内涵,二者在内容性质上是一致的。
②测量指标应该尽可能涵盖概念,二者在程度上应尽可能重合。
3. 角色混淆
【答案】角色混淆即角色不清,是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干什么、不应该做干什么和怎样去做。角色混淆使得角色扮演无法顺利进行。社会的急剧变迁,常常是造成社会角色不清的最主要原因。
4. 差序格局
【答案】差序格局一词是费孝通老先生提出的,旨在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如同水面上泛开的涟晕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差序格局”深刻地概括了传统中国农村社区的社会结构,极宫学术活力,因此引发了当代社会学家们的热烈讨论。
5. 不遵从越轨
【答案】不遵从越轨(nonconforming deviant)与反常越轨不同。不遵从越轨者相信规则是坏的,以至于有必要通过蓄意和集体的违反它而向它进行道义上的挑战。同希望隐瞒其行为的反常越轨者不同,不遵从越轨者吸引人们对其行为的注意。他们的目标不是个人得失而是改变规则。
二、简答题
6. 简述西方社会学理论关于社会不平等的主要解释。
【答案】分层研究借助阶级、阶层的范畴把视角集中于社会结构中的不平等方面。社会不平等是对垂直分化所产生的各阶级、各阶层之间关系的集中概括,指的是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的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性。
(1)对社会不平等研究的主要视角:
社会阶级、阶层关系既是一种稳定的地位结构,同时义是具体的群体关系,涉及地位和人两个基本层面,这两个层面之间的关系状态确定着社会学考察社会不平等的两个理论视角,其中每个视兔都由一对既区别又联系的范畴构成。
考察社会不平等的第一对范畴是法律上的不平等与事实上的不平等。法律上的不平等直接与地位相联系,指的是各个层次的社会地位享有不同的法定的权利和义务,这些相互区别的权利义务得到整个社会的公认。事实上的不平等则涉及具体人群间的关系,指的是尽管各个地位群体和个人在法律上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但由于各自在行使自身权利的手段上存在着差别,而导致实际行使权利上的差别。考察社会不平等的第二对范畴是稳定性不平等和暂时性不平等。稳定性不平等是指社会分层地位与处于这些地位上的社会成员具有长期固定的联系,即社会成员长时期(终身乃至世代)停留在同一个阶级、阶层之中。暂时性不平等指分层地位与社会成员间的联系是短暂的、临时性的,社会成员有可能或者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地位层次,或者是自动跨越地位层次。
(2)西方社会学对社会不平等的解释:
社会学对社会不平等的研究有两大理论渊源,从而形成两个理论传统:一个是以马克思阶级理论为渊源的理论传统:另一个是以马克斯·韦伯三位一体分层论为渊源的理论传统。这两大传统在理论目标上是有重要分歧的。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马克思的阶级理论更多地强调了社会冲突的方面; 反之,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维护的目的,韦伯一位1体分层论更多地强调了社会协调的一面。
①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本结论是:资本的私人占有及以此为核心形成的各种生产关系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最深刻根源,因而也是社会冲突的主要根源。以资本主义现有的生产力水平,一旦消灭私有制就有可能大大缩小整个社会的不平等差距,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对平等。
②韦伯三位一体的分层模式
韦伯承认,在研究社会不平等时,把经济作为分层标准是必要的。但社会的分层结构是个多层面的统一体,除了经济地位之外,至少还有两种同样重要的分层属性,在造成社会不平等方面具有突出影响力,这就是声誉和权力。由此韦伯主张从经济、声誉、权力三个角度综合考察一个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三大领域中的不平等。
韦伯也把根据经济因素划分的地位群体叫做阶级,认为阶级是指一批在经济状态和变化方面相同或相似的人群。
声誉地位是由社会公认的评价体系确定的,社会的评价从肯定到否定构成了高低有序的阶梯,声誉地位是指人们在这一阶级中所处的位置。权力地位则是依据人们是否拥有权力以及权力的大
小确定的。权力,在韦伯那里意味着为实现自身意志,无视他人意愿而支配他人的能力。权力分层反映了政治领域的不平等。韦伯认为,任何有组织的社会生活都存在权力分层现象。在现代社会中,合法权力的主要源泉并非所有权,而是科层组织管理部门中的各种管理职位。
③帕雷托的精英理论
意大利社会学家帕雷托是开创西方社会学分层研究的另一个先驱,他用以说明社会不平等现象的精英理论在西方社会学界也深具代表性和影响力。帕雷托认为,社会分层结构的存在是普遍的和永恒的,稳定的等级结构是稳定的经济状态的产物,因而仅仅是静止的农业社会的典型结构。现代社会是建立在创新、竞争、变革基础上的动态性工业社会,因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存在终身的或世袭的阶级。现代社会的不平等主要是由个人与生俱来的生理差异决定的,即基于自然差别。社会成员归属于哪个社会层次取决于他们天生的能力和才干。
7. 试分析现代社会初级群体衰落的原因及其影响。
【答案】(1)现代社会初级群体衰落的原因
①社会分化加剧,初级群体原有功能不断发生转移。在今天的城市里,儿童从小就被送到了托儿所、幼儿园,以后又上小学、中学以至大学,主要是接受次级群体的教育。这与传统社会中初级群体功能有较大差别。
②随着社会流动的加速、大众传媒的发展、价值观念的转变、以及家庭规模的缩小,人们之间的交往日趋带有短暂性、问接性和功利性的特点。
③在农村中的村落已有解体的趋势,城市中的“邻居”成了纯粹地理上的概念。
(2)现代社会初级群体衰落的影响
从初级群体的正负功能来看,初级群体日渐衰落对社会生活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
①积极影响
a. 这种衰落有可能提供更多的个人自由;
b. 初级群体的衰落,有可能促进更大范围的社会整合;
c. 初级群体的衰落与初级关系的淡化,标志着人们更多地依靠正式分工及规章制度等次级关系来处理问题,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组织目标;
②消极影响
a. 初级群体的衰落削弱了社会支持网络;
b. 初级群体的衰落也削弱了非正式控制手段的影响力,增加了社会控制的难度;
c. 初级群体的衰落带来人际关系的疏远、冷漠,妨碍了人们的感情生活,人们的情感等精神需要难以得到有效满足,这成为现代社会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
8. 简述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
【答案】城乡协调发展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包括;
(1)优势发展的原则。中国地大物博,一个地区总有自己的自然资源、人文地理、经济和技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