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北电力大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纤维化学(3选1)之微生物学教程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防腐剂。
【答案】防腐剂是防止劣变发生的化学物质。
2. 内质网。
【答案】内质网是指细胞质中一个与细胞质基质相隔离、但彼此相通的囊腔和细管系统,它由脂质双分子层围成。有两类:其一因膜上附有核糖体颗粒,称糙面内质网,具有合成和运送胞外分泌蛋白至高尔基体中去的功能;其二为膜上无核糖体的光面内质网,是脂代谢、钙代谢和合成磷脂的部位。
3. 选择毒力。
【答案】选择毒力一般是指某化学治疗剂对病原体的抑制或杀害力与对其宿主毒害力之比。凡选择毒力强的化学治疗剂对病原体有尚度抑杀能力而对起宿主的毒性却很低。
4. TCA 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TCA 循环,【答案】(tricarboxylicacidcycle )即三羧酸循环又称Krebs 循环或梓檬酸循环(citric
acid cyele),是指由丙酮酸经过一系列循环式反应而彻底氧化、脱羧,形成的过程。这是一个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中的重要生物化学反应,在各种好氧微生物中普遍存在。
5. 氨基酸异养型生物(amino acid heterotrophs)。
【答案】氨基酸异养型生物(amino acid heterotrophs )是指凡需要从外界吸收现成的氨基酸作氮源的微生物。
二、简答题
6. 生长因子包括哪些化合物?微生物与生长因子的关系分几类?举例说明之。
【答案】(1)生长因子是:一类对微生物正常代谢必不可少且不能用简单的碳源或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它的需要量一般很少。广义的生长因子除了维生素外,还包括碱基、卟啉及其衍生物、留醇、胺类、C4〜C6的分枝或直链脂肪酸,以及需要量较大的氨基酸;而狭义的生长因子一般仅指维生素。
(2)各种微生物与生长因子的关系可分以下几类:
①生长因子自养型微生物,这类微生物不需要外界提供生长因子的生长因子自养型微生物。如多数真菌、放线菌和不少细菌,如E.coli 。
②生长因子异养型微生物,这类微生物需要多种生长因子,如乳酸细菌、各种动物致病菌、原生动物和支原体等。一般的乳酸菌都需要多种维生素;许多微生物及其营养缺陷型(突变株)都需要不同的嘌呤、嘧啶碱基。
③生长因子过量合成微生物,有些微生物在其代谢活动中,会分泌出大量的维生素等生长因子,因此,它们可以作为维生素等的生产菌。
(3)举例说明:例如是生产维生素B2的阿舒假囊酵母和棉阿舒囊霉。
7. 污水处理也可以说是一种微生物培养过程,试从微生物的基质利用、培养方式和培养目的与微生物的工业发酵进行对比。
【答案】污水处理从微生物的基质利用、培养方式和培养目的与微生物的工业发酵的比较: (1)基质利用
污水处理和微生物工业发酵的基质从根本上来说是一样的,工业发酵的基质是人工配制的易于为微生物利用的营养物,而污水处理中的营养物则是污水中各种有机物,有的易于利用,而有的是难降解的。
(2)培养方式
工业发酵一般是不连续的批式培养,而污水处理是连续进行的。
(3)培养目的
工业发酵的目的是收获有用的代谢产物,产物可以存在于发酵液或菌体中,而污水处理的目的一般是使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各种有机物,降低其中的有机物含量,其目的主要在净化方面。
8. 什么是单细胞蛋白(SCP )? 为什么酵母菌是一种优良的单细胞蛋白?
【答案】(1)单细胞蛋白质(SCP )是从藻类、细菌、真菌等单细胞生物中所提取的蛋白质。
(2)酵母菌是一种优良的单细胞蛋白的原因是:
①它是利用一种特殊的微生物作为菌种,如酵母或细菌于正烷烃类(n-alkane )中培养而成;
②酵母菌营养丰富,其蛋白质含量在40%以上,氨基酸组分齐全;
③利用原料广,能利用各种糖类,可就地取材;
④对营养要求简单;
⑤可连续发酵;
⑥生产速率高,酵母菌的倍增时间较短,因此多用酵母生产单细胞蛋白(SCP )。
9. 简述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细胞构造。
【答案】(1)细菌的基本形态可分为: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依据形态分别被称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2)细菌细胞的构造:
①一般构造:包括细胞壁、细胞膜、问体、细胞质(核糖体、内含物、储藏物)、核区; ②特殊构造:包括糖被(荚膜、黏液层等)、鞭毛、菌毛、性毛、芽孢等。
10.决定传染结局的三个因素是什么?简述三者间的相互关系。
【答案】(1)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因素是病原体、宿主的免疫力、环境因素。
(2)病原体侵入其宿主后,按病原体、宿主与环境三方面力量的对比或影响的大小决定着传染的结局,所以病原体、宿主的免疫力、环境因素三者的相互关系:
①如果宿主的免疫力很强,而病原菌的毒力相对较弱,数量又较少,传染后只能引起宿主的轻微损害,且很快就将病原体彻底消灭,而基本上不会出现临床症状者,即为隐性传染;
②如果病原菌与宿主双方都有一定的优势,但病原菌仅被限制于某一局部且无法大量繁殖,两者长期处于相持的状态,即为带菌状态,如不注意,就成为该传染病的传染源;
③如果宿主的免疫力较低,或入侵病原菌的毒力较强、数量较多,病原菌很快在体内繁殖并产生大量有毒物产物,使宿主的细胞和组织蒙受严重损害,生理功能异常,于是就出现了一系列临床症状,即是显性传染或传染病。
11.微生物的代谢调节有何特点?调节代谢流的方式有哪两类?
【答案】(1)微生物细胞的一整套代谢调节系统可塑性强、灵敏度高和反应精确,可以确保上千种酶能准确无误、有条不紊和高度协调地进行极其复杂的新陈代谢反应。
(2)调节代谢流的主要方式有两类:
①一类是酶合成的调节,该方式调节的是酶的合成量,有诱导和阻遏两种机制;
②另一类是酶活性的调节,该方式是调节已有酶分子的活性,有激活和抑制两种机制。
三、论述题
12.试以E.coliT 偶数噬菌体为例,图示并阐述复合对称型病毒的典型构造,并指出其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
【答案】T4的模式结构如下图。由图可知,T4由头部、颈部和尾部三个部分构成。由于头部呈二十面体对称而尾部呈螺旋对称,故是一种复合对称结构。头部长95nm , 宽65nm , 在电镜下呈椭圆形二十面体,其衣壳由8种蛋白质组成,蛋白质含量占76〜81%, 每个衣壳粒的直径为6nm ,共有212个衣壳粒。头部内的核心是线状dsDNA 。头部与尾部相连处有一构造简单的颈部,由颈环和颈须构成。颈环为一六角形的盘状构造,直径37.5nm ,有6根颈须自颈环上发出,其功能是裹住吸附前的尾丝。尾部由尾鞘、尾管、基板、刺突和尾丝五部分组成。尾鞘长95nm ,是一个由144个分子量各为55000的衣壳粒缠绕而成的24环螺旋。尾管长95nm ,直径为8nm , 其中央孔道直径为2.5〜3.5nm , 这是头部核酸注入宿主细胞时的必经之路。尾管亦由24环螺旋组成,正好与尾鞘上的24个螺旋环相对应。尾部的基板与颈环一样,是由六角形盘状物构成,中空。基板的直径为30.5rnn ,上长着6根尾丝和6个刺突。刺突长为20議,有吸附功能。尾丝长为140rnn ,折成等长的两段,直径为2rnn 。尾丝是由2种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和4种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分子构成,它具有专一地吸附在敏感宿主细胞表面相应受体上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