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秦巴山区土地类型特征与结构研究

关键词:无

  摘要

土地是自然历史的综合体,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对象和一切物质的来源,国民经济的任何部门、任何行业均离不开土地这一物质基础,尤其是对农业的发展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对于土地的研究,我国远在二千多年前的周礼司徒,就进行过土地划分,战国时期的《管子。地员篇》则对土地作了系统的划分和详细地描述;《禹贡》对土地进行了等级划分,但科学的认识土地,并把它作为一学科来研究则是在上个世纪B.B道库恰耶夫提出"自然地带"这一自然地理综合体思想之后,本世纪30年代,苏联贝尔格建立了"景观学说",美国的J.O.维奇提出了"自然土地类型"的概念.美国的R.波纳发展了"不同等级土地单位"的思想,这些学说和思想促进了土地类型科学的发展,40年代以后,土地类型研究从理论走向应用,澳大利亚广泛开展土地调查工作,60年代以后,英国在土地类型科学的应用上迈出了新的步伐。我国的土地科学是应50年代全国自然区划工作的深入和苏联景观学说介绍的背景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尤其是1978年后"全国1:100万土地类型图"的编制和各省(区)陆续开展的土地类型研究,使土地类型研究进入一个新时期。 对于土地结构的研究国外虽有人提出,但却缺乏系统深入地研究,在我国起始于本世纪八十年代,刘胤汉、陈传康、申元村,蔡运龙、王风慧、付伯杰等人对土地类型结构先后都不同程度的作了研究。刘胤汉对土地结构理论进行了概括,并将土地结构的理论列入综合自然地理教学中,土地结构受不同地区背景条件和地理过程的影响,可以出现不同的结构格局,本文通过陕西秦巴山区土地类型特征和土地结构研究,旨在丰富土地结构的内容,纵深土地结构的理论和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