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京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请对《广播电视管理条例》进行简要介绍。
【答案】(1)《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的背景
①1997年,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已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己基本形成中央和地方、城市和农村、无线和有线、卫星和微波、光纤和电缆等多层次、多技术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高新技术的广泛运用,履需一部较为完备、全局性的法规来规范、协调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应运而生。
②《广播电视管理条例》是在1986年起草的《广播电视法(草案)))的基础上重新修改/拟定能够的,是根据我国实际国情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制定的,是国务院第一次全面地规范管理广播电视事业的行政法规,是现行最高法律效力的广播电视管理法规。
(2)《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的特点
①权威性。《条例》是目前广播电视体制中最高层级的行政法规,鉴于《广播电视法》一时尚难出台,由国务院颁行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在广播电视事业管理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具有权威性的特点。
②全面性。《条例》是目前广播电视管理工作中覆盖面最宽的法规,其内容涵盖了广播电视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广播电视活动的各个阶段,具有全面性的特点。
③针对性。针对我国广播电视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重点强调广播电视的治散治滥工作,对广播电视突出存在的多头批台、擅自设台、建网、乱播滥放等干扰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明确的规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④超前性和预见性。条例》突出了广播电视的高科技特色,明确了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广播电视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具有超前性和预见性的特点。
⑤可操作性。《条例》明确地规定了各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的职责,体现分级负责的行政管理原则,《条例》的规定具体、详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的主要内容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从以下方面对广播电视事业管理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①《条例》确立了广播电视宣传工作、事业建设和行业管理于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管理体制。
②设立广播电台、电视台(包括有线电视台、教育电视台),应当按照《条例》的有关规定
报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统一审批。以防止擅自设台、多头批台、重复建设等问题,进行逐步形成合力的全国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总量、布局和结构。
③各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条例》的规定,对行政区域内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进行规划、组建、开发和管理。
④《条例》规定了保护广播电台、电视台、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设施的保护条款,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广播电视设施。
⑤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应按照《广播电视管理条例》规定,加强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放活动的管理,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条例》规定了广播电视节目必须由依法批准设立的节目制作经营单位制作。
⑥为确保广播电视宣传任务的完成,规范广播电台、电视台(包括有线电视台、教育电视台)的制作和播放活动,《条例》对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履行的义务进行规定如下:行政管理; 维护著作权人以及受众利益; 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转播义务。
2. 简述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答案】(1)广播电视具有传递信息、检测环境的功能
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大众传播媒介,可以通过报道、传播、传递新的符号及其内涵,来确立和改变社会上人们的共同认识,影响人们对社会问题的看法,甚至影响到人们在社会生活当中的实际行为,实现传播学上的“议程设置”作用。
(2)广播电视具有连接、协调、整合社会的功能
广播电视社会影响广泛,可以通过传递共同的信息和价值观,将现代社会零散的个体凝结起来,促成共同的社会认同,帮助新的社会成员融入其中,这样可以有效地将大规模的具有高度差异性的现代社会整合起来。
(3)广播电视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过程的重要基本元素
它既是政治人物和政府机构借助于媒介的优先使用权宣传政治主张、行使政治权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民众进行政治参与的平台。
(4)广播电视具有重要的娱乐功能
作为现代社会人们最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广播电视大量占据着人们的闲暇时间,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果从社会文化领域看,广播电视传承社会文化,塑造社会文化价值观。
(5)广播电视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
如与其他相关的娱乐行业形成紧密的产业联系,可以获取巨额利润。广播电视赢利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广告。
(6)广播电视的服务功能
广播电视的一些服务性节目采用杂志型板块力式,融新闻性、服务性、知识性于一体,人们在固定的节目长度内获得尽可能多样的丰富的信息; 同时内容的衔接由分割式转变为粘连式,符合
受众的习惯规律,增强了节目的连贯性,提高了传播效果。
3. 简述全新闻频率/频道的理念和实践策略。
【答案】(1)全新闻频率/频道的新闻理念广播电视全新闻频道(频率)的兴起,是新闻业和社会公共生活发展变化相互呼应的结果。从1970年代末美国有了第一家全新闻广播频率,到1980年世界上第一个24小时播出的电视全新闻频道CNN 开播,如今每时一每刻不间断的滚动新闻和现场直播已经让受众习以为常。
(2)全新闻频率/频道的组织架构和节目策略
广播电视圈新闻频道(频率)打破了以往受众只能在特定的时间接触广播电视新闻的系统。 ①“时间迁移(time-shifting )”
时间迁移是利用滚动新闻和重播让那些错过收听收看某些新闻栏目的听众和观众能在不同的其他时段补听补看。
②“极地方化新闻(hyper-localnews )”
极地方化新闻即利用24小时的全天候新闻播出时间来挖掘发生在中心城市以外地区,那些一般主流报纸、综合性电视频道新闻节目关注重点之外的新闻。
③新闻类别化
通过新闻内容的细分来满足接受者的“分众化”需要。在组织架构和运作上,专业分工基础上的人力资源和新闻信息资源的共享则是24小时全天候滚动播出新闻的重要保障。10.2典型题详解
4. 简述声音广播的发明与早期发展。
【答案】声音广播的发明与发展主要分为五个阶段。
(1)“无线电之父”李·德福雷斯特
①1899年,李·德福雷斯特发明了电解检波器和交流发电机。
②1902年,他公开表演了用于商业、新闻、军事的无线电报通信装置。
③1906年,他发明了三极真空管,这种真空管的功能是:检波、产生振荡、放大电信号、改变电信号频率等。
④1912年他开始用多个三极管连续放大微弱的高频无线电信号,这对无线电和长途电话通讯是个重大发展。
⑤他在纽约高桥自己的实验电台做实验广播,用《纽约美国人报》提供的简讯,广播了1916年威尔逊和休斯在总统竞选中的得票数字。这次广播被视为美国的第一次新闻广播。
(2)弗森登
①1900年,弗森登调制了无线电波的波幅,发明了一种用于无线电话很灵敏的电解检波器。 ②1902年,费森登于在马萨诸塞州建立了无线电发射台。
③1906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次语言广播试验,声音广播从此宣布诞生。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