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重庆大学艺术概论(同等学力等加试)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非物质文化遗产
【答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等。
2. 情感符号说
【答案】情感符号说是西方符号论美学对艺术本质的解释,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恩斯特·卡西尔和美国的符号美学家、艺术评论家苏珊·朗格。卡西尔将艺术定义为一种符号语言,苏珊·朗格发展了这一学说,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一切艺术都是创造出来的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但这里的情感不是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情感”和“艺术符号”。该学说提出了富有启发性的见解,但“符号”究竟是什么,艺术究竟是不是“符号”,有没有抽象的普遍人类情感等问题未作圆满回答。
3. 阿尔都塞
【答案】阿尔都塞是法国结构主义学者。他将结构主义符号学与精神分析学结合起来,用于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理论,用于意识形态批评研究; 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并进一步提出了多兀决定辩证法,或者结构的辩证法。
4. 意在笔先
【答案】意在笔先是指艺术家在下笔前须先有充分的审美思维活动和立意,意在笔先又称“意在笔前”、“意存笔前”。传言王维所作《画学秘诀》:“凡画山水,意在笔先”; 清代画家方薰将“意”与风格相联系,认为“意”具有奇、高、深、远等特点,因此作品应具有相应的风格。
5. 书法
【答案】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造型美来表现人的气质、品格和情操,从而达到美学的境界。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讲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书法”。狭义上的“书法”则特指“汉字的书写艺术”,其中尤其以毛笔书法最受研究者重视。中国书法不断演变发展,就大的类别有篆、隶、真、行、草等字体。
6. 表现说
【答案】表现说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和艺术本质的学说,它与“模仿说”直接对立。“表现说”
形成于20世纪初,创始人为意大利的克罗齐。表现主义美学在艺术作品与艺术家的相互关系中,突出强调艺术家的主体决定性作用,认为艺术作品在本质上是艺术家主体生命意志的表达和外化。同时,表现说认为艺术就是情感的表现,而情感的表现就是直觉的表现,是与外在形式无关的心灵活动。克罗齐美学理论的核心论点就是“艺术是直觉”。克罗齐的表现说把艺术和审美作为人类一种最重要的精神活动,着力探寻艺术和审美的独特规律,这对后世美学有着重要启示。
7. 新古典主义音乐
【答案】新古典主义音乐是20世纪初开始盛行的一种创作思潮,它主张音乐应回归到“古典”当中去。最典型作品有斯特拉文斯基的《阿波罗》、《妖女的亲吻》、《圣诗交响曲》等。这些作品有的选自古代神话故事,有的采用中世纪宗教题材; 在音乐上力求模仿古代音乐风格,创作手法上则多运用现代技术。
8. 形象性
【答案】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哲学、社会科学总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文学、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各个具体艺术门类,因为它们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的不同而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雕塑、绘画、电影、戏剧等门类的艺术形象,欣赏者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到,而音乐、文学等门类的艺术形象,欣赏者则必须通过音响、语言文字等媒介才能间接地感受到。但无论怎样,任何艺术都不能没有形象。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二、简答题
9. 请结合具休的艺术作品,论述中国绘画的审美特色。
【答案】中国画的审美特点来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画的传统画法有工笔画,也有写意画。前者用笔细致工整,结构严谨,无论人物或景物都刻画得十分具体入微; 后者笔墨简练,高度概括,洒脱地表现物象的形神和抒发作者的感情。
(2)不管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在处理形神关系时都要求“神形兼备”,在造型和意境的表达上都要求“气韵生动”。
(3)中国画总体上的美学追求,不在于将物象画得逼真、肖似,而是通过笔墨情趣抒发胸臆、寄托情思。画家往往只画山水的一个局部、花果的一枝一实,画中有大量的空白,都留给观众用想象来补充,为欣赏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4)中国画非常强调“立意”和“传神”。东晋顾恺之就提出“以形写神”和“迁想妙得”,就是要求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来表现其内在精神。为了达到这一要求,画家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渗透自己的理想和情感。
(5)以《韩熙载夜宴图》为例
《韩熙载夜宴图》最精彩、最深刻的地方,在于它不但画出了夜宴的全过程,而且表现出了
夜宴过程中韩熙载自始至终闷闷不乐、郁郁寡欢的精神状态。尽管夜宴的排场很豪华,气氛很热烈,韩熙载的形象在画中也先后出现五次,但他始终处于沉思和压抑的精神状态。因为韩熙载其实本来就是以这种纵情声色的行动来掩饰其躲避政治危机的日的,他的内心深处应当是相当苦闷的。韩熙载人物形象的刻画,充分体现出画家顾闳中“传神”之笔力。
10.为什么说艺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
【答案】艺术接受之所以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原因在于:
(1)艺术作品属于哲学家波普尔所说的“第三世界”中的存在者
它既不同于纯自然物,也不同于纯主观的思想和观念,它负载主体给予的意义,具有符号功能,可以面对历史上无限的接受者。
(2)艺术作品是一个有待实现的对象,留给接受者想象和阐释的空间
对艺术形象进行再创造,可能会赋予作品更多的即使艺术家自身也没有意识到的解释和意义。任何艺术作品,无论表现得如何全面、生动、具体,在其艺术结构中组合着大量的未定点和艺术空白,即所谓的“召唤结构”,需要接受者的积极参与,发挥想象、联想等多种审美心理的功能,通过再度创造和具体化,填补、充实这些不确定点。
(3)艺术接受具有历史发展性
不同历史环境中的接受主体会对同一件作品有不同的感受、理解和体验,从而在接受上有所创造。同时,任何一个接受主体去理解历史中的作品时,都会带上他所处时代的精神,带有自己时代的“偏见”和“热情”,这样就会用新的眼光去重新接受并再创造作品。这也就是解释学家迦达默尔所说的历史视野与现代视野的结合。
(4)从根本上说,艺术接受是历史视野与现代视野的融合
任何一个企图去理解(接受)历史中艺术作品的主体,都必然带上他所处时代的精神,他那个时代所关心的问题,那个时代的“偏见”和“热情”,这样,他对某一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就会不同于以前历史中的接受者,他将用新的眼光,带着新的问题去接受它、评价它、创造它。
11.灵感有什么特征? 灵感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为什么艺术灵感的顿悟正好就是艺术家所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揭示产生灵感的条件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1)灵感的特征
灵感的主要特征是突发性、突破性、亢奋性、易逝性。其情思超常明晰和敏锐; 其情态如迷如狂,如醉如痴; 其效果是一种猛然间突破性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往往富有独一无二的个别性,形成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中最自由、最活跃、也是最佳的心态。
(1) 灵感产生的条件
①艺术心理定势
艺术心理定势包括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审美观、科学文化知识信息量、社会生活经验信息量、创作经验信息量、艺术个性心理强度等诸要素的有机组合。这些既定的基本要素由于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反复运用,都己经熟练到习惯意识和习惯无意识的程度,而且它们都围绕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