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844人文地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实证主义方法论
【答案】实证主义是指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又称实证哲学。实证主义的基本特征: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其中心论点是: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
2. 赫特纳
【答案】赫特纳,德国地理学家,近代地理学区域学派奠基人。赫特纳强调地理学的区域特性。他的《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叙述了地理学的历史、性质、任务、研究方法、概念和思想的构成、地图和图片、文字表达以及地理学教育,系统地阐明地理学理论,是其地理学思想的代表作。还著有《区域地理学基础》等。
3. 国家实力
【答案】国家实力是指一个国家存在的两种实力,一种是硬实力,另外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是指支配性实力,是指一国的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和科技力量; “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
4. 人地适应论
【答案】人地适应论是关于人地关系的一种正确认识。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人地关系中,强调人类利用自然界时,要保持自然界的平衡和协调; 二是在研究人地关系时,强调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过程中,要保持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
5. 城市同心圆理论
【答案】城市同心圆理论是指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分区,环绕市中心呈同心圆带向外扩展的结构模式。为城市地域结构的基本理论之一。由伯吉斯提出,根据他的理论,城市可以划分成5个同心圆区域,居中的圆形区域是中心商务区,这是整个城市的中心,是城市商业、社会活动、市民生活和公共交通的集中心。在其核心部分集中了办公大楼、财政机构、百货公司、专业商店、旅馆、俱乐部和各类经济、社会、市政和政治生活团体的总部等。
6. 种族
【答案】种族又称人种,是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种族这一概念以及它的具体划分都是具有相当争议性的课题,其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文化中都有差异,种族的概念也牵涉到诸如社会认同感以及民族主义等其他范畴。世界上有四大人种:亚洲人种(黄种人)、高加索人种(白种人)、非洲人种(黑种人)、大洋洲人种(棕种人)。
7. 索尔(苏尔)
【答案】美国地理学家索尔,主要研究沙漠地区、热带地区的景观,以及印第安人的人文地理和东南亚、美洲等地的农业地理。创立美国人文地理学的景观学派。主张通过实际观察地面来研究地理特征,重视不同文化对景观的影响,认为解释文化景观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著有《景观的形态》。
8. 亨丁顿
【答案】美国地理学者亨丁顿在其《气候与文明》一书中,特别强调了气候对人类文明的决定性作用。他认为人类文化只能在具有刺激性气候的地区才能有所发展,而热带气候单调,居民生活将永远陷于相对贫困。
9. 城市系统
【答案】城市系统指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的城市结合成为有固定关系和作用的有机整体。一定地区内性质不同、规模不等的城市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补充,形成一个统一的城市地域系统,在内部不断地进行物质流、能量流、人员流、信息流的交换。城市系统内,大小城市之间还有等级从属及职能联系的关系,它们是人、中、小有规律的排列与组合。
10.领土
【答案】领土是国家构成要素之一,国家必须具备一定的领土,不问其大小。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部落,在国际法上不构成国家。但国家的领土并不要求绝对确定,部分边界未划定,或存在边界争端,均不妨碍其为国家。领土包括陆地和水域及其底土和上空。国家领土分为领陆、领水(包括内水和领海)和领空3个部分,上及高空,下及底土。领水附随于领陆。领空和底土又附随于领陆和领水。因此领陆是最重要的部分,是领土的主要成分,领陆如发生变动,附随于领陆的领水、领空和底土亦随同变动。
二、简答题
11.简述政治地理的主要过程。
【答案】政治地理过程十分复杂,概括地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扩散
政治现象在某一地方出现后,可通过各种方式向另一地方传播,形成政治事件的扩散。其扩
散方式有迁移扩散和扩展扩散。迁移扩散主要通过移民(包括殖民)的方式,将原土政治文化带到新的移民地区,从而形成与原土相似的政治地理单元,或将新的地区纳入原土的版图。
(2)政治整合
政治整合就是若干较小的政治地理单元,因为某种权力和利益的需要自愿组合成具有共同利益和期望、采取共同行动的更大的政治地理单元的过程。
(3)政治分离
政治分离是相对于政治整合而言的,它是与政治整合相反的政治地理过程。政治分离方式主要有帝国的崩溃、殖民体系的瓦解、国家的政治分裂等。
(4)主权的变化
主权是指某一政治组织及其全体公民对某一政治地理单元的支配权。这种支配权常因领土变化、民族独立而发生变化。
12.当代世界面临哪些共同的问题?
【答案】当代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1)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过快已成为当代人类社会的沉重负担。目前全球人口已突破70亿,其中94%的增长出现于发展中的国家。人口的激增必然导致人类向“地球母亲”索取更多要求和南北差距扩大。
(2)资源短缺
资源短缺是全人类将要面临的普遍问题,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我国石油、天然气、钢、铁、锰、铬、贵金属及磷、钾盐等重要矿产后备储量严重不足; 人均耕地不及全世界平均水平的1/3,半数以上城市缺水。我国是存在资源短缺危机的最大发展中国家。
(3)环境退化
环境退化已成为当代全人类面临的紧迫危机。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使得人们能以空前的规模改变着地球的面貌。随着今后工业化、城市化趋势的加强,问题将更为突出。
(4)发展失衡
当代世界正处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但发展的不平衡和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不平衡表现却越来越突出。发达国家过多地消耗了世界资源,却未对由此产生的环境后果承担应有的责任; 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人口增长、贫困和环境退化的多重压力。泡沫经济、金融危机。民族纠纷困扰着经济的发展。
13.简述汉语的类型及分布。
【答案】汉语是我国汉族使用的语言,也是一些少数民族使用的语言,使用人数达12亿以上,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语言。根据语言特点可分成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和闽方言。
(1)北方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在我国西南地区,尤其是在云南和贵州两省,由于明朝时中央政权管辖范围的扩大,使北方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