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872人文地理相关知识之人文地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目录
2018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872人文地理相关知识之人文地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一) ... 2 2018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872人文地理相关知识之人文地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二) . 14 2018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872人文地理相关知识之人文地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三) . 26 2018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872人文地理相关知识之人文地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四) . 37 2018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872人文地理相关知识之人文地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五) . 50
一、名词解释
1. 城市性质
【答案】城市性质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城市性质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
2. 地理物象
【答案】地理物象是指地理环境以及事物通过知觉、认知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映象),是知觉判断、地理优选以及决策行为形成的基础,是人们对周围的地理环境通过直接或间接观察、体验和了解而得到的具体形象,与客观地理环境并不完全一致,并不是人们对地理环境的“照相”,而是通过稳定性思维而形成的。
3.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答案】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以地球表层一定地域为基础的人地关系系统,是人与地在特定的地域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动态结构。人地系统是由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两个子系统交错构成的复杂的开放的巨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机制。在这个巨系统中,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两个子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相结合,就形成了人地系统发展变化的机制。
4. 经济区
【答案】经济区是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层次和各具特色的地域经济单元,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交通运输和商品流通为脉络,具有发达的内部经济联系,并在全国经济联系中担负某种专门化职能的地域生产综合体。
5. 循环经济的3R 原则
【答案】循环经济的3R 原则是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三种原则的简称。减量化是指通过适当的方法和手段尽可能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污染排放的过程,它是防止和减少污染最基础的途径; 再利用是指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多种方式地使用物品,以防止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 再循环是把废弃物品返回工厂,作为原材料融入到新产品生产之中。
6. 旅游业
【答案】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业务要有二部分构成:旅游业、交通客运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他们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旅游业从业务种类划分看,主要有3种类型:①组织国内旅客在本国进行旅行游览活动。②组织国内旅客到国外进行旅行游览活动。③接待或招徕外国人到自己国家进行旅行游览活动。
7. 乡土文化区
【答案】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除在感情上有所反映外,有的还有一种符号作标志。具体指某一地方、区域的教育、科学、文艺等精神文化和某一地方、区域的历史遗迹、文化等。
8. 环境感知论
【答案】环境感知是文化地理学借心理学新的研究成果来分析人地关系的。他们认为,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中的各种可能性进行选择时不是任意的、随机的和毫无规律的,而是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可寻的。它是受一种思想意识的支配,这种思想意识就是环境感知。对环境感知方面研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关于对自然灾害的感知问题。环境感知现象在移民身上反映也是比较明显的。
9. 城市规划
【答案】城市规划是指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做的未来空间的安排。它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前提; 它以发展眼光、科学论证、专家决策为前提,对城市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发展进行规划,具有指导和规范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
10.李特尔
【答案】李特尔,德国地理学家,近代地理学创建人之一。最早阐述了人地关系和地理学的综合性、统一性,奠定了人文地理学的基础。认为地理学是一门经验科学,人是整个地理研究的核心和顶点。创用“地学”一词。主张地理学和历史学结合。坚持目的论的哲学观点,认为上帝是建造地球的主宰。著有《欧洲地理》、《地学通论》等。
二、简答题
11.简述地理物象的二种距离。
【答案】(1)地理物象
地理物象是指地理环境以及事物通过知觉、认知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映象),是人们对周围的地理环境通过直接或间接观察、体验和了解而得到的具体形象。它是知觉判断、地
理优选以及决策行为形成的基础。
(2)地理物象的三种距离
①物理距离,表示人们与某地理事物间隔的实际长度。
②时间距离,表示人们到达某地理事物所需的时间。
③价格距离,表示人们到达某地理事物所需要的费用。
由于人们在环境中认识客观距离时受到主观因素(对区域的熟悉程度、年龄对距离估计的影响等)、刺激因素(路线转变、环境地物等)以及主观因素与刺激因素相互作用因素(刺激吸引力、距离联通、情感牵涉、乡土观念等)的影响产生认知距离,认知距离往往夸大或缩小了相应的客观距离。认知距离一般同里程、耗时和花费三个要素呈现正相关关系,由于认知距离不同,地理物象的清晰程度也存在着差异。
12.旅游对区域文化影响
【答案】(1)旅游与文化的变更和交流
①文化变更的原因
a. 生态环境的改变。
b. 两种不同文化的接触。
c. 社会进化过程影响的结果。
②旅游与文化的变更和交流的表现
文化移植理论认为,当两种文化相碰撞时,两者都会通过“借用”的方式向对方靠拢。这种借用并不是对等的,而往往是较先进的文化影响较落后的文化。
③旅游成功的因素
a. 游客
团队游客和散客与旅游地居民交流的机会大不相同。这种交流的程度随行程安排、游客的旅游动机、欣赏力水平、爱好和生活经历不同而变化。
b. 时间、空间和交流
游客和旅游地居民的交流还受游客逗留时间、双方交往的自然和社会空间、双方的语言能力、双方交流的愿望的影响。
c. 文化经纪人
旅游地主人在交流中也起一定作用,这就需要文化经纪人的努力。文化经纪人往往是能使用两种语言的人。他们在旅游动中或充当翻译和导游,或充当旅游团领队和旅游产品的销售者。文化经纪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主客交流的程度。
(2)旅游对文化的影响
①传统艺术形式的复兴
旅游业使工艺品的生产得到复兴,从而为旅游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同时工艺品的设计和质量都得到了提局。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