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撤销厌恶刺激以增强一个反应发生可能性叫做( )。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替代强化

【答案】B

2. 强凋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与情境性的理论是( )。

A. 格式塔的顿悟说

B. 认知发现理论

C. 认知同化理论

D. 认知建构理论

【答案】D

3. 心理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一种方法是( )。

A. 观察法

B. 谈话法

C. 实验法

D. 问卷法

【答案】C

4. 一般人们认为标准化考试与学校课程之间关系( )。

A. 比较密切

B. 缺乏学业效度

C. 很不协调

D. 基本协调

【答案】C

5. 提出学习的认知同化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 桑代克

B. 奥苏伯尔

C. 托尔曼

D. 布鲁纳

【答案】B

6. 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 )。

A 各种智力活动

B. 各种子目标

C. 各种课堂行为

D. 教学阶段

【答案】B

7. 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的关系( )。

A. 彼此独立

B. 儿心是教心的基础

C. 教心是儿心的具体应用

D. 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答案】D

8. 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 )。

A. 桑代克

B. 斯金纳

C. 华生

D. 布鲁纳

【答案】A

9. 马期洛认为:音乐家必须演奏音乐,画家必须绘画,这样才能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这种需要叫做( )。

A. 自我实现的需要

B. 安全需要

C. 尊重需要

D. 生理需要

【答案】A

10.尼斯比特在依据功能的不同划分的六种学习策略中,“监控”的功能是( )。

A. 将目前的任务与以前的工作联系起来

B. 试图将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

C 对活动结果进行初步的评估

D. 重新计划或重新设置目标

【答案】B

二、简答题

11.什么是教学目标?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如何科学地陈述教学目标? 分析教学任务?

【答案】(1)教学目标的含义

教学目标即教学的目的与仟务,也是教学活动中所要构建的能力与品德的心理结构。它既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又是一切教学工作的终点。

(2)教学目标的科学陈述

①行为目标。它是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也就是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来陈述的目标。一个陈述得好的行为目标应符合三个条件:要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即表述行为; 要规定学生的行为产生的条件,即表述条件; 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的标准,即表述标准。

②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行为目标是以行为主义的刺激一反应模式为基础的,只要将刺激和反应规定得具体了,则陈述的目标也就具体了。但坚持学习认知观的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内在心理状态的变化。因此教育的目标不是具体的行为变化,而是内在的能力或品德结构的变化。为此,格伦兰(N.E.Gronlund 采用描述内在心理过程与外显行为表现相结合的方法来陈述目标。按照内部心理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方一法来陈述教学目标,首先应明确陈述记忆、理解、创造、欣赏、热爱、尊重等内在的心理变化。但是,内在的心理变化不能直接进行观察和测量。为了使这些内在变化可以观察和测量,还需列举反映这些内在变化的若干行为样例。如果没有行为样例,则就失去了评价教学目标究竟是否达到的依据。

③表现性目标。艾斯纳(E.N`.Eisner)提出了表现性目标,该目标只要求教师明确规定学生必须参加的活动,而不必精确规定每个学生应从这些活动中习得什么。表现性目标只能作为具体的教学目标的补充,教师切不可完全依赖这样的目标。

(3)教学任务的分析

任务分析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教学目标中规定的且需要学生形成的能力或品德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据以确定促使这此能力或品德习得的有效教学条件。

①确定学生的起点行为或倾向

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解释,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确定并填补教学空间的过程。教学空间是指教学目标所确定的教学终末状态与教学开始前学生原有的起始状态之间的心理差距。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