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在间歇强化的条件下,刺激——反应联结的特点是( )。

A. 建立快,消退也快

B. 建立快,消退慢

C. 建立慢,消退快

D. 建立慢,消退也慢

【考点】对强化程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答案】D

【解析】连续强化的条件下,新行为建立快,但消退也快。组织行为学中强化程序的一种,指每一次理想行为出现时,都给予强化,也可以说是即每一次正确反应后都给予一次强化。可以快速学习新行为,但习得行为也会快速消失,例如表扬和恭维。在间歇强化的条件下,新行为建立慢,但消退也慢。凡是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强化物。在强化的时候,可以使用普雷马克原理。行为强化的程序主要有两种基本模式: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根据间歇强化的比例和时间是否固定,可以把它分成四种类型,分别是固定比例的间歇强化、可变比例的间歇强化、固定时间的间歇强化、可变时间的间歇强化。固定比例的间歇强化(定数强化)是指当个体的行为达到所要求的特定次数时才能得到强化。可变比例的间歇强化(变数强化)是指每次强化所要求的行为反应数目不是固定的,而是围绕一个平均值不可预测地变化着。固定时间的间歇强化(定时强化)是指行为在前一次强化之后,需要经过一段固定的时间后再次发生才给子强化。这是以反应时间而非反应数量为单位来实施的强化。可变时间的间歇强化(变时强化)是指每次给予强化的间隔时间是不固定的。在间歇强化程式中,相比固定强化方式安排下习得行为的消退而言,可变强化方式安排下习得行为的消退要慢。

2. 过度学习的最佳程度是( )。

A.40%

B.50%

C.70%

D.100%

【答案】B

3. 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 )

A. 教师的主导教学

B. 独立完成作业

C. 家庭作业

D. 个别课堂练习

【答案】A

4. 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

A. 刺激情境

B. 即定疑问

C. 思维状态

D. 思维起点

【答案】A

5. 在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中,执行控制系统和期望系统的箭头没与操作系统的任何部位直接相连,表明它们对整个操作系统的各个部分都起( )作用。

A. 调节与控制

B. 指导与监督

C. 控制

D. 监督

【答案】A

6. 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称为( )

A. 原型启发

B. 原型定向

C. 原型操作

D. 原型内化

【答案】D

7. 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问大致为( )。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20世纪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答案】C

8. 认知技能是人借助于( )在头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方式。

A. 认知策略

B. 元认知

C. 内部言语

D. 外部言语

【答案】C

9. 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的依据是( )。

A. 学习的方式

B. 学习的内容

C. 学习的目的

D. 学习的层次

【答案】A

10.为了消除恐惧情绪,华生首创了( )。

A. 厌恶疗法

B. 满灌疗法

C. 系统脱敏法

D. 森田疗法

【答案】C

二、简答题

11.如何根据信息编码的规律来提高知识识记的效果?

【答案】识记是获得知识、积累经验的必由之路。要提高记忆效果,首先要有良好的识记。因此,根据信息编码的规律可以提高知识识记的效果。

(1)识记材料的数量要适当,并且结合所学材料的性质

识记总是识记一定的材料,材料的数量和性质等属性影响识记效果。识记的材料数量要适当,因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识记的效果随所识记材料数量的增加而降低。识记时结合材料的性质,如识记有意义联系的材料比识记无意义联系的材料效果要好; 识记系统性、连贯性较强的材料比识记系统性、连贯性较差的材料效果好; 识记直观形象的实物或图像材料比识记抽象概括的言语材料效果好; 识记韵文比识记散文效果好。因此,根据材料的性质可以采取相应的策略。

(2)识记的目的性要明确,而且主动性要高

识记的效果不仅与材料特点有关,而且直接受识记时的目的性与主动性的制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有意识记,明确记忆的目的和任务,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提高其识记效果。

(3)增加对材料意义的理解

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或学习者是否理解了其意义,可以把识记分为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意义识记指在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运用有关的知识经验进行的识记。机械识记指在对事物没有理解的情况下,依据事物的外部联系而进行的识记。实验证明,对教材意义的理解程度是影响识记效果最重要的条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对教材有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