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大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7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8年大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7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核心题库(一) ... 2 2018年大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7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核心题库(二) . 16 2018年大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7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核心题库(三) . 30 2018年大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7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核心题库(四) . 45 2018年大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7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核心题库(五) . 60
一、单项选择题
1. 哲学史上的二元论,主张世界有物质和精神两个各自独立的本原。它是( )。
A. 唯心主义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B. 唯物主义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C. 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最后导致唯心主义
D. 独立于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之外的一个哲学派别
【答案】C
【解析】“二元论”是指主张世界存在物质和精神两种性质不同、互不依赖、彼此平行的本原的哲学学说。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有物质和精神两个独立的本原。二元论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而实际是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最终往往倒向唯心主义。
2. 认识的主体性原则是指( )。
A. 主观性原则
B. 主体决定客体的原则
C. 主体的能动性原则
D. 客体依赖主体的原则
【答案】C
【解析】认识的主体性,是指主体在认识活动中自觉地将自身因素即主体因素投入认识过程,融合或凝结于认识结果而使认识不可避免地带有主体属性。认知的主体性原则是指认识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是遵循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原则,人的主体因素的最积极调动和各因素功能的最充分发挥。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改变,这是因为( )。
A. 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
B. 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穷尽了一切真理
C.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前进的新生起点
D.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思想发展的顶峰
【答案】C
【解析】A 项,哲学不等同于各门具体科学,更不能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所谓“科学之
科学。BD 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相对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并不能穷尽了一切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改变是因为其是哲学
4. 以下关于意识的主观性的论点中,正确的是( )。
A. 意识只具有客观性,不具有主观性
B. 意识的主观性意味着意识与客观世界毫不相干
C. 意识的主观性并不能否定意识内容的客观性
D. 意识的内容首先是主观的,其次才是客观的
【答案】C
【解析】A 项,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反映,是人脑机能。B 项,意识是客观物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意识是物质的产物。C 项,意识的主观性并不能否定意识内容的客观性,任何意识都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D 项,意识来源于客观的物质世界,因此意识的内容首先是客观的,其次才是主观的。
5. 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是否起促进作用,取决于( )。
A. 它是否适合于各种经济制度的需要
B. 它是否能有效地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C. 它是否能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 它所维护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答案】D
【解析】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不取决于自身的性质与状况,而是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如果所服务的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是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如果不适合则起阻碍作用。
6. 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
A.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B. 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
C.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D.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答案】A
【解析】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范畴是指人们改造自然,使之适应人的需要的物质力量,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地实际能力和水平。因此,生产力表示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
7. 社会形态是( )。
A.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
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答案】D
【解析】社会形态是指社会经济与物质基础和上层建筑与社会活动这二者同时构成的社会模式。社会形态是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的统一体; 包括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意识形态。社会形态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特有的范畴。
8. 在生产关系结构中,决定生产关系本质的是( )。
A.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B. 交换关系
C. 分配关系
D. 消费关系
【答案】A
【解析】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与历史上依次经历的五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相适应,有五种不同性质的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类型,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的性质; ②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中,由于具体形式不同,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也有不同特点。
9. 真象与假象的区别在于( )。
A. 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
B. 真象是内在的,假象是外在的
C. 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D. 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答案】D
【解析】真象和假象都是客观的、外在的,都是本质的外在表现,区别就在于前者是正面表现本质,后者是歪曲地表现本质。
10.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
A. 根本动力
B. 惟一动力
C. 最终动力
D. 直接动力
【答案】D
【解析】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必然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阶级斗争的实质是阶级之间根本经济地位、经济利益的冲突和较量,但它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