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大连医科大学伦理学7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

A.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

B.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C.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D. 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答案】D

【解析】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特殊性中包舍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如果割裂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联系,就会导致“白马非马”的诡辩命题。

2. 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

A. 唯心主义

B. 经验主义

C. 不可知论

D. 二元论

【答案】C

【解析】不可知论是指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即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作出否定回答的哲学理论。它认为除了感觉或现象之外,世界本身是无法认识的。它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否认社会实践的作用,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3. 时间和空间是( )。

A. 物质的两种属性

B. 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 整理认识材料的下具

D. 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

【答案】B

【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离的。一方面,实践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实践和空间是不存在的; 另一方面,物质运动也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也是不存在的。

4. 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 )。

A. 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

B. 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

C. 实践是检验真理惟一标准的观点

D. 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作出确定检验的观点

【答案】A

【解析】坚持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就是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了辨证法,①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是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外,再没有别的标准; 无限发展着的实践对一切认识都能做出确定的检验。②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相对性)是指:实践有着自身的局限性,它不能对现有的一切认识都做出确定的检验; 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经过实践证实的真理,还需要继续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

5.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答案】B

【解析】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指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关系的原理,毛泽东同志对事物矛盾的实质的概括。他认为:“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

6. 有一首断言缺了钉马掌的钉子会导致战争失败、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 蹄铁卸,战马撅; 战马撅,骑士绝; 骑士绝,战事折; 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C. 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 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答案】A

【解析】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普遍的。联系的普遍性包括两重含义:①是指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②是指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相互联系,任何事物本身都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和多样性的统一。因此,“钉子缺致国家灭”的童谣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7.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 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答案】A

【解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的原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表现为: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为两种情况: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8. “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这是一种( )。

A. 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B.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 形而上学的观点

【答案】B

【解析】否定之否定规律认为,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统一的。一方面,肯定包含否定,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任何一个事物都包含着肯定性的因素和否定性的因素,二者的对立与斗争必然使事物的发展进入自我否定阶段,并因自我否定而自我更新,这就是肯定中包含否定、肯定就是否定的真实含义和丰富内容。

9. 在个人还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问题上,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在于( )。

A. 承认伟大人物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 承认政治权力和暴力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 否认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D. 否认英雄和群众共同创造历史

【答案】C

【解析】历史唯心主义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点出发,把人们的思想动机、杰出人物的主观意志或某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看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否认社会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否认阶级斗争规律,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

10.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区别是( )。

A. 对世界有无统一性的两种不同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