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暨南大学经济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国际金融新编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选择题

1. 在直接标价法下,根据国际收支模型可以判断( )。

A. 汇率与本国物价成同方向变动

B. 汇率与本国物价成反方向变动

C. 汇率与本国收入成同方向变动

D. 汇率与外国收入成同方向变动

E. 汇率与本国利率成反方向变动

【答案】ACE

【解析】国际收支处于均衡状态时所决定的汇率即均衡汇率,故均衡汇率可以表示为:

式中,r 为现汇汇率;

外价格水平;为本国国民收入;为外国利率;为外国国民收入;为国内价格水平:为国为本国利率;为未来汇率的预期值。

这个函数式说明,均衡汇率是由国内外国民收入、国内外价格水平、国内外利率水平以及人们对未来汇率的预期值等因素综合决定的。具体地,本国国民收入增长将增加进口,引起国际收支赤字,使外汇市场出现超额需求,本国货币趋于贬值;外国国民收入增加,通过本国出口的增加引起国际收支盈余,造成本币趋于升值。本国物价水平相对于外国物价水平上升时,提高本国商品相对于外国商品的价格,引起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导致本币贬值,反之则升值。本国利息率相对于外国利息率上升时,会刺激国外资金流入增加,本国资金流出减少,从而带来外汇价格下降。如果人们对外币汇率的未来走势看涨,就会在外汇市场上抛出本币,换成外国货币,造成外汇汇率上涨,反之则下跌。

2. 一项资产的值为1.25, 无风险利率为率为( )。

A.10.125%

B.2%

C.15%

D.13.25%

【答案】A

为:解析】根据CAPM 模型, 股票的期望收益率市场指数收益率为则该项资产的预期收益

3. 下面关于外汇看跌期权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 合约买方拥有卖出外汇的权利

B. 合约买方拥有买入外汇的权利

C. 合约卖方承担买入外汇的义务

D. 合约买方支付的期权费不能收回

【答案】B

【解析】外汇看跌期权的买方拥有卖出外汇的权力,在买方执行合约时期权卖方承担买入外汇的义务,若买方放弃执行合约其支付的期权费也不能收回。

二、简答题

4. 请简述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几种类型。哪些因素会导致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答案】一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并适合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国际收支失衡可分为以下六种:

(1)临时性不平衡

临时性不平衡,是指短期的、由非确定或偶然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这种性质的国际收支失衡,程度一般较轻,持续时间不长,带有可逆性,因此,可以认为是一种正常现象。

(2)结构性不平衡

结构性不平衡是指国内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结构性失衡通常反映在贸易账户或经常账户上。结构性失衡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因经济和产业结构变动的滞后和困难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第二层含义的结构性不平衡,是指一国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随着经济发展或外来冲击的出现,就会发生国际收支失衡。结构性不平衡与暂时性不平衡不同,它具有长期的性质,扭转起来相当困难。

(3)货币性不平衡

货币性不平衡,是指一定汇率水平下国内货币成本与一般物价上升而引起出口货物价格相对高昂、进口货物价格相对便宜,从而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在这里,国内货币成本与一般物价上升的原因被认为是货币供应量的过分增加,因此,宂其根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货币性的。货币性失衡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中期的或长期的。

(4)周期性不平衡

周期性不平衡是指一国经济周期波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当一国经济处于衰退期时,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也相应下降,国际收支发生盈余。反之,如果一国经济处于扩张和繁荣时期,国内投资与消费需求旺盛,对进口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国际收支便出现逆差。周期性不平衡在二战前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表现得比较明显》在战后,由于发达国家对进口产品的消费相对稳定,经济衰退期间出口下降,国际收支的表现经常出现扭曲。

(5)收入性不平衡

收入性不平衡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它统称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而导致进口需求的增长超过出口增长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的原因有多种多样,可以是周期性的、货币性的,或经济处在高速增长阶段所引起的。

(6)预期性不平衡

预期因素从实物流量和金融流量两方面对国际收支产生重要影响。从实物角度而言,当预期一国经济将快速增长时,本国居民和外国投资者都会增加在本国的实物投资,当本国的资本品供给不能满足需求时,投资就通过进口资本品来实现,出现资本品进口的增加和经常账户的逆差。从金融角度而言,一方面,经常账户的逆差要由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顺差来融资;另一方面,在资金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对本国经济增长和证券价格上升的预期会吸引国外资金直接投资于本国的证券市场,带来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顺差。

5. 试分析一国外汇储备快速増长的利与弊。

【答案】外汇储备指一国政府持有的、被各国普遍接受的、可自由兑换的外国货币及其表示

,是当今国际储备的主体。充当国际储备资产的货币的短期金融资产(主要是银行存款和国库券)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①能自由兑换成其他储备货币;②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③其购买力必须具有稳定性。外汇储备主要通过其国际收支顺差、货币金融当局的国外借款、外汇市场干预(出售本币、购入外币)获得,外汇储备快速增长根据途径不同,其利弊也不同,一般情况下,我们谈论的外汇储备增长主要是指由于国际收支顺差引起的外汇储备增长。目前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也主要是因为国际收支顺差引起。

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好处主要体现在:①可以保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对于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的国家来说,一般本币贬值的压力比本币升值的压力大,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保证本国货币不贬值,从而保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在不考虑政治因素的情况下,经济因素造成货币升值的压力较小)。②可以增加国外投资者的信心。充足的外汇储备从一方面说明了本国的经济实力,可以增加国外投资者在本国直接投资的意愿和动力。③可以增加外购资源。快速增加的外汇储备可以使国家有更多的资源在国际市场上采购本国发展所需要的能源、技术等。比如我国目前较充足的外汇储备为我国建立能源储备建立了坚实的物资基础。

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弊端主要体现在:①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外汇储备的快速增加导致货币供应量的急剧增长,货币供应量的急剧增长又会影响国内的利率水平和物价水平,最终影响国内经济。因此,外汇储备增长给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带来了新的问题。②外汇储备的成本。外汇储备实际上是对国外资源的持有,外汇储备的成本是用于国内生产性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与外汇储备本身利息收益之间的差额。外汇储备增速越快,外汇储备越多,外汇储备的成本就越大。③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使本币有升值压力,特别是在国外政治因素影响下,形成本币升值的强大预期。

6. 简述利率平价理论。(theory of interest-rate parity)

【答案】利率平价理论是关于远期汇率的决定以及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关系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在没有交易 成本的假设前提下,由于存在着寻求高利息的套利行为,远期利率与即期利率的偏差总是保持着与利差相等的幅 度。该理论最初产生于外汇市场的实践,凯恩斯在其《货币论》中首次系统的提出了利率平价理论。在以美元为 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该理论被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