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大学商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国际金融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美式期权是指期权的执行时间( )
A. 只能在到期日
B. 可以在到期日之前的任何时候
C. 可以在到期日或到期日之前的任何时候
D. 不能随意改变
【答案】C
【解析】期权分美式期权和欧式期权权。按照美式期权,买方可以在期权的有效期内任何时间行使权利或者放弃行使权利;按照欧式期权,期权买方只可以在合约S 期时行使权利。
2. 根据货币主义(弹性价格)汇率理论,下列哪一经济事件可能导致美元对日元贬值?( )
A. 美联储提高利率,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
B. 日本发生严重通货膨胀
C. 美国实际国民收入呈上升趋势
D. 美国提高对日本进口品的关税
【答案】C
【解析】按照货币数量论的剑桥方程式,两国货币供给量可分别表示为:本国货币供给量
,
外国货币供给量:式中,P 和分别为本国与某外国的物价水平;Y 和分别为本国和某外国国民生产总值;M 和分别为本国和某外国货币供应量。按购买力平价公式,可得:
货币分析说认为汇率要受两国货币供给量的制约,从而把汇率与货币政策联系起来。
3. 假设2012年1月8日外汇市场汇率行情如下:伦敦市场1英镑=42美元,纽约市场1美元=58加元,多伦多市场100英镑=220加元,如果一个投机者投入100万英镑套汇,那么( )。
A. 有套汇机会,获利98万英镑
B. 有套汇机会,获利98万美元
C. 有套汇机会,获利98万加元
D. 无套汇机会,获利为零
【答案】A
【解析】若投机者投入100万英镑,那么他在伦敦市场可以换取142万美元,然后进入纽约
,最后进入多伦多市场则可兑换市场,142美元则可兑换142X58=236(万加元)
,因此有套汇机会,获利198-100=98(万英镑). 镑)
第 2 页,共 36 页 (万英
二、论述题
4. 自己设计五笔国际交易,涉及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并以此编制一张国际收支平衡表。
【答案】①甲国企业出口价值100万美元的设备,所得收入存入银行。在该笔交易中,本国的资金来源是出口货物所得的收入,本国的资金运用形成金融资产,具体记作:
借:其他投资——银行存款100万美元贷:货物(出口)100万美元
②外商以价值1000万美元的设备投入甲国,兴办合资企业。在此过程中,本国的资金来源是外商的投资,本国的资金运用是进口外
商投入的该笔等值设备,具体记作:
借:货物(进口)1000万美元贷:外国对甲国的直接投资1000万美元
③甲国政府动用外汇库存40万美元向外国提供无偿援助,另提供相当于60万美元的粮食药品援助。在此过程中,本国的资金来源是国际储备的动用和商品的出口,本国的资金运用是经常转移,具体记作:
借:经常转移100万美元贷:储备资产40万美元货物(出口)60万美元
④甲国某企业在海外投资所得利润150万美元。其中75万
美元直接用于当地的再投资,75万美元调回国内向中央银行结售,换得本币后,将相当于25万美元的本币用于股东分红,将相当于50万美元的本币用于购买国产设备后重新投资于国外企业。这些活动可以分记两笔。第一笔,即获得投资收益后再投资和结汇的处理。本国的资金来源是投资收益,本国的资金运用是兑换本币(反映为央行储备资产的减少)和对外直接投资,具体记作:
借:储备资产75万美元
甲国在外直接投资75万美元贷:收益一投资收益150万美元
第二笔,即分红和购买设备的处理。对国内股东的分红不影响国际收支,不作记录。用国内机器对国外企业投资,从国际收支的角度来看,本国的资金来源是机器的出口(甲国母企业在甲
,本国的资金运用是增加对外直接投资,具体国购买机器,然后再把机器卖给国外的被投资企业)
记作:
借:甲国在外直接投资50万美元贷:货物(出口)50万美元
⑤甲国居民动用外汇[存款40万美元购买外国某公司的股票。在此过程中,本国的资金来源于银行存款的动用,本国资金运用于外国证券投资,具体记作:
借:甲国对外证券投资40万美元贷:其他投资——银行存款40万美元
表 五笔交易构成的国际收支账户(单位万美元)
第 3 页,共 36 页
5. 试述现代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
【答案】近年来,现代国际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是:分业监管向混业监管转变;机构性监管向功能性监管转变;各国金融监管模式日益趋同;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不断加强。美、英、日等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体现了这种趋势。具体阐述如下:
(1)金融监管体制的内容
金融监管体制是指金融监管的权力制度安排和监管组织体系。监管的权力制度安排就是指行使政府监管权力的相关机构之间的权力分配。监管组织体系主要由金融当局宏观监管体系、金融机构内部监管体系、金融业行业自律体系和社会监督防范体系四个层次组成。前二者在金融监管中起主导作用,后二者起重要补充作用,四个体系相互作用、相互协作。
金融监管模式概括起来大致有三种类型:
①统一监管模式。对于不同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无论是审慎监管还是业务监管,都由一个机构负责,这个机构通常是各国的中央银行或另设的独立监管机构。这是一种典型的混业监管模式,以英国为典型代表。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成本优势,统一监管能节约人力和技术投入,大大降低信息成本,改善信息质量,获得规模效益;二是改善监管环境,统一监管可避免由于监管者的监管水平和监管强度的不同,使不同的金融机构或业务面临不同的监管制度约束,也可避免被监管者对多种机构重复监管及不一致性无所适从;三是适应性强,统一监管能迅速适应新的金融业务,既可避免监管真空,降低金融创新形成的新的系统性风险,又可避免多重监管,降低不适宜的制度安排对创新形成的阻碍。其缺点在于:缺乏竞争性,易导致官僚主义。
②分业监管模式。将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按照银行、证券、保险划分为三个领域,在每一个领域内,分别设置一个专业的监管机构负责包括审慎监管和业务监管在内的全面监管。目前分业监管模式较为普遍,中国便是实行这一模式。其优点在于:一是具有监管专业化优势。每个专业监管机构负责各自的监管领域,职责明确,分工细致,有利于达到监管目标,提高监管效率。二是具有监管竞争优势。尽管监管对象不同,但不同监管机构之间存在竞争压力。其缺点在于:一是各监管机构之间协调性差,容易出现监管真空,若设置多重目标或不透明目标则易使被监管对象难于理解和服从,出现多头管理和相互扯皮现象。二是从整体上看,分业监管机构庞大,监管成本较高,规模不经济。
第 4 页,共 36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