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行为先导体育教学法的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

关键词:行为先导 体育教学 运动技能 实证研究

  摘要


摘要 多年来,由于“体质观和技能观”对体育教学的影响,在目前体育教学中广泛采用“讲解示范→练习→防止与纠正错误→巩固与提高”的教学模式进行运动技术教学。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课程功能的变革,必然导致体育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这种变革要求体育教学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这从根本上颠覆了“体质观和技能观”强调的“学生适应性”体育教学思想的习惯性思维。作为实现课程目标重要途径的体育教学方法,目前的教法组合已不能适应当代体育教学的发展。为此,本研究在体育教学法理论探讨的基础上,针对目前体育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新的教法组合——行为先导体育教学法。其教法模式设想为:“示范→练习→纠错→讲解→巩固提高”,将传统体育教学中通过学生“看、听、想、练”的学习过程变为学生“看、练、纠、听、想、练”的学习过程。为了验证此教学组合的有效性,笔者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实验。首先将运动记忆的对比实验(以网球发球技术为例)作为行为先导教学法的可行性实验,接着选取篮球(开放式运动技能的代表项目)和武术(闭锁式运动技能的代表项目)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探讨的假说。初步结论为:
1. 行为先导体育教学法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视觉记忆,并将学生的视觉和本体感觉有效结合起来,有利于强化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建立运动条件反射,教学效果显著。
2. 行为先导体育教学法发展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自身纠错)、积极思维能力(学业求助)和自我锻炼能力。
3. 行为先导体育教学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愿意思考和创新、敢于发问和批判的品质,有利于形成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通过对“行为先导体育教学法”的研究,在理论上为目前体育教学法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在实践上为中学体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供了具有操作性的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