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功能空间格局研究

关键词:都市农业;多功能测评;时空评价;功能分区;西安都市圈

  摘要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迅速扩张,都市圈和大都市带相继出现,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诸如城市人口密度增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资源短缺、城乡差距加大等。都市农业是伴随城市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农业,和都市社会经济间有着非常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具有经济、社会及生态等各种功能,发展都市农业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和现实选择。西安都市圈是我国西北重要的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近年来,西安城市发展快,人口剧增,而空气污染日益严重,人均资源量逐渐减少,都市农业的多功能越来越明显,可防止城市过度蔓延,调节城市小气候,增加乡村居民的生活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为城市居民提供新鲜、安全的农产品以及休闲旅游的优美环境,满足都市居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本文基于TM遥感影像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以RS、GIS和SPSS软件为平台,借鉴现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测评方法,对西安都市圈1999、2004和2010年农业功能进行测算,并进行时空演变分析,以及对1999和2010年都市农业功能进行分区研究。本文研究有助于促进西安都市圈各功能区和都市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全面优化西安都市圈农业空间布局,提高都市农业竞争力,增强人们对发展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重要性的关注,对于改善西安都市圈生态环境、城乡协调发展,推动都市圈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功能价值总量呈先减少后增多的趋势,1999-2004年,都市农业功能总价值减少了3.1%,2004-2010年都市农业功能总价值增加了10.3%,1999-2004年,城镇人口快速增长,住房需求加大,造成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积均有所减少,而2004-2010年,城市进一步扩张,但由于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视,以及西咸都市圈积极响应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园地大幅度增加,使其就业功能增幅较大,提高了都市圈的农业功能值。都市农业的单项功能中,生态功能呈波动减少的趋势,生产功能和就业功能呈持续增长的趋势,城市扩张和人类的滥砍滥伐、毁林为耕等不合开发利用致使农业的生态功能值降低,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可提高都市农业的生产功能和社会功能。
2、都市农业功能总体格局从城市核心区向外围逐渐增强,功能值密度高值区分布在都市圈南部和北部边缘,都市圈中部主要为中值区和低值区;都市农业功能总价值减少的地区为城市核心区外围,且减幅较大,其余地区均有所增加,其


中礼泉县增幅最大,城市核心区外围受城市化影响大,农业用地逐渐减少,而礼泉县的园地面积逐渐增加,园地的生产和就业功能均较高。单项服务功能的空间格局差异明显:生产功能密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都市圈的北部,低值区分布在都市圈南部的秦岭北麓;就业功能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渭河以北的就业功能较高,以南的较低;生态调节功能总体上北部较低,南部较高,都市圈中部和北部的农业景观主要为耕地和园地,南部为秦岭山脉,农业景观主要为林地和草地;其中,西安市周围的生产功能减幅较大,而蓝田县北部的增幅最大;长安区、蓝田县的生态功能减幅较大,礼泉县由于大力发展水果产业,园地面积逐年增加,其生态功能增幅较大;西安市周边受城市扩张的影响,就业功能呈减少的趋势且范围逐渐扩大,而渭河以北的就业功能增幅较大。
3、可以把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功能区分为农业生产主导功能区、农业生产与就业保障主导功能区、生态调节主导功能区和休闲娱乐主导功能区,与1999年相比,2010年各个区所辖范围有所变化,其中休闲娱乐功能区变化明显,范围扩大。随着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环境的恶化,对都市农业休闲旅游的需求愈来愈强,都市农业休闲旅游功能的地位将不断提升。都市农业的主导功能主要受区域资源、经济和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并随着区域发展战略目标而有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