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暨南大学管理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资源限制理论和可证伪标准。
【答案】(1)资源限制理论
①该理论是由卡内曼最初提出的。他把注意看作心理资源,认为人的心理资源总量是有限的,注意的有限性不是过滤器作用的结果,而是受到了从事操作的有限心理资源的限制。注意的功能就是资源分配。
②诺曼和博布罗又通过对资源限制的区分进一步精确化了心理资源的概念。他们提出了“材料限制”和“资源限制”。材料限制是指其作业受到任务的低劣质量或不适宜的记忆信息的限制,因而即使分配到较多的资源也不能改善其作业水平。资源限制即人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一个任务没有用尽所有的资源,那么注意可以同时指向另外的任务。
(2)可证伪标准
可证伪标准是由科学哲学家波拍提出的。在波拍看来,理论永远不能被证真,只能被证伪。根据证伪观点,归纳法的暂时性使得否定证据比肯定支持更重要。如果某一理论预测被数据支持了,还不能说该理论正确。然而,如果一个理论导出的预测没被数据支持,波拍就认为该理论一定是错误的,应该抛弃。
(3)二者的关系
虽然资源分配理论适用性很强,但是,资源分配理论的可证伪性小高。按照资源分配理论,如果两个任务无法在任务作业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被同时执行,那么它们需要同一个资源; 但如果没有观察到任务作业水平下降,那么它们不需要同一个有限资源。这样似乎所有注意机制都是资源分配机制,没有哪种数据浦、能用这种理论来解释。
2. 怎样理解颜色编码是两阶段的过程?
【答案】视网膜锥体联系着视觉系统的三对对立的神经过程:蓝一黄过程,绿一红过程和白一黑过程(与光的强弱有关而与颜色无关),在视网膜以后的视觉通路上都存在着对立的神经过程,因此,颜色编码是一个两阶段的过程:
(1)第一阶段是S 、M 和L 锥体接受不同波长的光刺激,这可以理解为三色过程。
(2)第二阶段是神经细胞的两对对立过程对颜色进行编码,这可以理解为是四色过程。在视觉皮层区,人们也发现了颜色编码的兴奋一抑制过程。总之,红、绿、蓝三种颜色首先由视网膜锥体细胞进行加工,然后颜色信息在视神经通路的不同水平上以兴奋一抑制的对抗过程逐步得到编码。
3. 简述反应时的影响因素。
【答案】(1)反应时是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反应时是心理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反应变量和指标之一。
(2)影响反应时的因素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机体因素两大类:
①外部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刺激呈现的感觉通道:不同的感觉通道的刺激的反应速度存在差异。
b. 刺激的物理特征:刺激物的大小、形状、颜色等会影响到反应时的长短。
c. 刺激物的复杂程度:刺激物的复杂程度会影响到反应时。
d. 刺激呈现的位置:不同的呈现位置会影响到反应时。
e. 刺激的时间特性和空间特性:时间和空问因素的累加会影响到反应时。
f. 其他来自环境和实验仪器方面的因素也会影响到反应时。
②机体因素包括:机体的适应水平、被试的准备状态、额外动机、被试的年龄、练习、个体差异等。
4. 什么叫做阈下知觉?
【答案】阈下知觉是指低于阈限的刺激所引起的行为反应。作用于各种感受器的适宜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引起感受。那种刚刚引起感受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低于绝对阈限的刺激,虽人们感觉不到,但却能引起一定的生理效应。例如,低于听觉阈限的声音刺激能引起脑电波的变化和瞳孔的扩大。刚刚能引起生理效应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生理的刺激阈限。有意识的感觉阈限和生理的刺激阈限并不完全是同等的。一般生理的刺激阈限要低于意识到的感觉阈限。阈下知觉一般应用在内隐记忆的研究中。
5. 经典双任务范式有哪三类常见结果?
【答案】在最经典的双任务范式中,要求被试同时执行两项任务,而且规定了他们对每个任务的投入程度。其三类常见结果分别如下:
(1)第一类结果
如果两个任务包含相同的认知加工过程,那么更注意某个任务会使该任务的作业水平提高而另一任务的作业水平相应降低。例如,如果任务A 要求被试记住左耳听到的一系列单词,而任务B 要求被试记住右耳听到的一系列单词。那么由于这两个任务相互竞争工作记忆资源,左耳成绩和右耳成绩之间将会呈现近似标准的反比关系。
(2)第二类结果
当两个任务相对独立时,同时执行两个任务的水平可以和单独执行每个任务一样好。例如,在记住左耳和右耳信息的双任务中,正常被试会表现出任务间的竞争,但某些裂脑人却可以表现出左耳作业水平与右耳作业水平相互独立的结果。
(3)第三类结果
某项任务略受另一个任务的影响,但小成完全相反的关系。例如,一个经验丰富的钢琴师可以一边很流利地谈话一边弹奏难度适宜的曲子,但如果弹奏太难的曲子或参加复杂的谈话时他就无法应付自如了。
6. ERP 的哪些变化与注意的特定状态相联系? 举例说明。
【答案】ERP 即事件相关电位,指在时间上与事件相联系的电位,对注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是注意的电生理学研究的主要手段。事件相关电位发生变化的大脑部位、电位随时间变化的方式以及刺激呈现后的电位变化方向和潜伏期等特征都可能与特定的注意状态密切相关,通过事件相关电位成分的分析可以对注意的某些特点作出推论。
(1)通常要把事件相关电位中的许多成分分离出来,并以峰值方向和潜伏期加以命名,这些成分往往与某种特定的注意状态相联系,因此可以把它们作为对应的注意状态的指标。峰值的方向用字母P (正波), N (负波)来表示。例如,P 300表示的是潜伏期为300毫秒的正波,而N 400。则表示潜伏期为400毫秒的负波。
(2)事件相关电位研究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根据某个事件相关电位成分的特征来推断某种注意状态的特征或作用。那么实验中最基本的自变量就是注意的状态(如注意指向一个刺激而忽略另一个刺激),而最基本的因变量就是不同注意状态下的事件相关电位记录,实验者分析这些事件相关电位中与特定的注意状态相联系的成分。
(3)事件相关电位的N 100成分(N 表示负电位,100表示潜伏期是100毫秒)常被看做对刺激进行感觉分析的指标。P 200和P 300(P 表示正电位)成分则表明个体开始注意到刺激。研究表明当个体注意分散时,这两个成分通常比较大。又如,N 400往往产生于个体注意到某些奇怪的事件时。许多实验表明,当被试听到句子的结尾方式不符合语义预期时,产生的N 400电位会变大。
7. 什么是Fechner 定律? 它与Weber 比例有什么关系?
【答案】(1)Fechner 定律
Fechner 定律假定心理量是与辨别成比例的,即一个刺激引起的心理量的大小与绝对阈限以上的JND 数目成比例,其数学表达式为:Rk=logS0+Klog(1+W); 其中W 为Weber 比例,当刺激强度增大时,差别阈限也相应增大,这样才能使主观感觉的增量保持恒定,即保持着最小可觉差。
(2)Fechner 定律与Weberl 比例的关系
Fechner 定律建立在两个假设的前提下:假定Weber 比例在强弱不同的刺激水平上都是恒定的; 在所有刺激强度水平上的JND 都是相等的,即主观的刚刚感到的差别在不同刺激水平上都是一样的。
8. 红光为什么可以保护暗适应?
【答案】红光可以相当有效地刺激锥体细胞,因此,在红光条件下人们可以看清环境。但红光几乎不能刺激杆体细胞,相当于杆体细胞已经进入了暗适应状态。如果需要进入到黑暗的环境,只需要大约5分钟就可以完成暗适应曲线的最后一部分,使眼睛感受性达到最高的程度。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