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344风景园林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单选题

1. 所谓“梅花亭”、“扇亭”等,一般来说是按亭子的( )来分的。

A. 屋顶形式

B. 平面形状

C. 所处位置

D. 所起作用

【答案】B

【解析】在建筑艺术上,亭集中了中国古代建筑最富民族形式的精华。按平面形状分,常见的有三角亭、方亭、矩形亭、六角亭、八角亭、圆亭、扇面亭、梅花亭、套方亭; 按屋顶形式分,有单檐亭、重檐亭、攒尖亭、孟顶亭、歇山亭。按所处位置分,有桥亭、路亭、井亭、廊亭。

2. 北京北海公园的琼华岛属于下列岛的类型中的( )。

A. 平岛

B. 山岛

C. 半岛

D. 礁

【答案】C

3. 御花园又名( )。

A. 后殿

B. 后苑

C. 名苑

D. 名殿

【答案】B

【解析】御花园又名“后苑”,在内廷中路坤宁宫之后,这个位置也是紫禁城中轴线的尽端,体现了封建都城规划的“前宫后苑”的传统格局。建筑布局按照宫廷模式即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来安排,园路布设亦呈纵横规整的几何式,山池花木仅作为建筑的陪衬和庭院的点缀。这在中国园林中实属罕见,主要由于它所处的特殊位置,同时也为了更多地显示皇家气派。但建筑布局能于端庄严整之中力求变化,虽左右对称而非完全均齐,山池花木的配置则比较自由随意。因而御花园的总体于严整中又富有浓郁的园林气氛。

4. 北京颐和园借十里以外的西山群峰,这种构景手段属借景中的( )。

A. 远借

B. 令日借

C. 仰借

D. 应时而借

【答案】A

【解析】北京颐和园借十里以外的西山群峰,这种构景手段属借景中的远借。园林中的直接借景法有:

①近借,在园中欣赏园外近处的景物;

②远借,在不封闭的园林中看远处的景物,例如靠水的园林,在水边眺望开阔的水面和远处的岛屿;

③邻借,在园中欣赏相邻园林的景物;

④互借,两座园林或两个景点之间彼此借资对方的景物;

⑤仰借,在园中仰视园外的峰峦、峭壁或邻寺的高塔;

⑥俯借,在园中的高视点,俯瞰园外的景物;

⑦应时借,借一年中的某一季节或一天中某一时刻的景物,主要是借天文景观、气象景观、植物季相变化景观和即时的动态景观。

5. 清代康熙、乾隆时期建造了许多规模宏大、内涵丰富、意境深远的著名离宫御园,尤以( )最为著名

A. 南京中山陵

B. 承德避暑山庄

C. 紫禁城御花园

D. 沈阳故宫

【答案】B

【解析】乾降十六年(1751年),扩建承德避暑山庄,五十五年(1790年)完工。在园内增建大量的景点,其中主要的36处是为“乾隆三十六景”。园外狮子沟以北、武烈河东岸一带,先后建成宏伟壮丽的“外八庙”,自北而东环绕避暑山庄有如众星拱月。

6. 我国最早出现的园林形式是3000多年以前的殷商时期的( )

A. 苑

B. 离宫

C. 囿

D. 院

【答案】C 。

7. 下列园林中,运用“藏而小露”和“缩龙成寸”手法将园林造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幽深广阔的绝妙佳境的是( )。

A. 可园

B. 梁园

C. 余荫山房

D. 清晖园

【答案】C

【解析】余荫山房布局精巧,以“藏而不露”和“缩龙成寸”的手法,将画馆、楼台、轩榭山石亭桥尽纳于三亩之地造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幽深广阔的绝妙佳境。A 项,可园内景观多以“可”字命名。B 项,梁园布局精妙,宅第、祠堂与园林浑然一体。D 项,清晖园疏而不空,密而不塞,建筑造型轻巧灵活,开敞通透。

8. 在中国长达几千年封建社会,民族文化最繁荣的时期是( )。

A. 唐代

B. 元代

C. 宋代

D. 明代

【答案】C

【解析】与汉唐相比,两宋人于心目中的宇宙世界缩小了。文化艺术已由面上的外向拓展转向于纵深的内在开掘,其所表现的精微细腻的程度则是汉唐所无法达到的。著名史学家陈寅悟先生所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9. 留园中的“冠云峰”是采用了下列石材中的( )。

A. 英石

B. 太湖石

C. 灵璧石

D. 宣石

【答案】B

【解析】冠云峰位于留园东部,林泉者硕之馆以北,因其形又名观音峰,是苏州园林中著名的庭院置石之一,充分体现了太湖石“冠云峰瘦、漏、透、皱”的特点。冠云峰相传为宋代花石纲遗物。

10.宋人李格非所著《洛阳名园记》,记述了洛阳当时比较著名的19处园林。以下哪个园林没有出现在《洛阳名园记》中? ( )。

A. 富郑公园

B. 金谷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