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625美学原理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形与神

【答案】形与神是中国传统美学范畴之一,即外在形象和内在的精神本质。最早出自东晋顾恺之《摹拓妙法》“以形写神”。他认为神应以形为依据,如果仅仅形似,而不能反映出绘画对象的特有神气,都不算成功。对于人物的描绘,他十分注意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与表情动态的一致性与复杂性。后来将形与神应用到批评文学文本的形象和内涵,影响深远。

2. 移情说

【答案】“移情说”是在西方现代美学中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也是心理学美学流派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理论。德国心理学家、美学家立普斯是“移情说”的主要代表和创立者,他真正从心理学出发,对移情说作了全面、系统的阐明的。立普斯的“移情说”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把审美对象与审美欣赏都视为同一个自我,即没有自我的欣赏、没有自我的移情,也就没有美的对象。移情现象是一种“外射”作用,即把我的情感“外射”到事物身上去,使它变成事物的属性,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

3. 直觉即表现

【答案】“直觉即表现”是表现主义美学的核心命题,由意大利克罗齐在1902年出版的《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克罗齐认为直觉就是见到一个事物时,不假思索,不审意义,心中只领会该事物的意象这样一种认识活动,它可以不依赖于概念赋予无形式的物质以形式。直觉活动能创造出表现人的主观感情的个别意象,直觉本质上就是一种表现,表现也总是一种直觉,是赋子所感觉到的东西以形象形式。直觉所表现的是主观的情感,一切直觉都是抒情的表现。该观点对以后的科林伍德、荣格等西方美学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对西方美学起了推动作用。

4.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答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操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是中国美学史上“外师造化”理论的代表性言论。“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外师造化”明确现实是艺术的根源,强调艺术家应当师法自然,是基于坚持艺术与现实关系的唯物论基础上,带有朴素唯物主义的色彩。从本质上讲不是再现模仿,而是更重视主体的抒情与表现,是主体与客体、再现与表现的高度统一。

二、简述题

5. 如何理解荒诞感。

【答案】(1)荒诞感就是在这个世界中体验到的一种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从而产生一种生存的恐惧。

(2)荒诞感的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人与世界的疏离,一个是由此造成的心理苦闷。

(3)荒诞感的实质就是,人面临虚无深渊时所产生的焦虑、恐惧和失望。是一种复杂的审美体验类型,可概括为含有痛感色彩的焦虑。荒诞感更多的似乎是一种理智感而不是一种激情。

(4)荒诞是反形式,这点和丑接近,荒诞的对象在很大程度上对审美主体的知觉和想象造成障碍和冲突。

(5)从内容上看,荒诞更接近于悲,是人与自然、社会最深的矛盾,他的对象不是具体的,是对人生的无意义的虚无性的感悟。

6. 丑的美学意义是什么?

【答案】丑是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有碍于人生的一种否定性价值形象,丑的美学意义主要有:

(1)就在于它是美的对立面,从而能以丑衬美,没有丑就没有美,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2)世界的发展有待于丑的刺激,丑是刺激人们前进的一种重要动力。

(3)审丑历来都是人们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历来的文学艺术都有表现奇丑怪异的杰作。原始艺术和现代主义艺术就充满了以丑为美的审美现象。

(4)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心灵点化,可转为艺术中的美,进而成为抨击丑的巨大的艺术力量。

7. 什么是喜剧? 它的审美特点是什么?

【答案】喜剧(或者滑稽)发源于古代希腊,时间比悲剧略晚一些,是和时间观念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个新陈代谢,辞旧迎新的过程。

喜剧感的突出特点是轻松愉快地笑; 包含了同情感,智慧感和新奇感。喜剧的笑也不是单一的,他还可以细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如:嘲笑、理智的笑(机智)、轻松的笑(幽默)、同情的笑(反讽)、戏谑的笑(诙谐)等。喜剧感使主体处于一种平静的,轻松地精神状态之中。

三、论述题

8. 详细说明艺术作品的层次结构有哪此?

【答案】我们觉得,把艺术作品分为两个层次或三个层次是比较合适的,分为再多层次可能会显得烦琐。

(1)材料层

艺术作品必然要有物质材料作为载体。这就要有笔、墨、纸等物质材料。艺术作品的这个物质材料的层面有两方面意义:一方面,它会影响意象世界的生成; 另一方面,物质材料的层面会给

予观赏者一种质料感。

(2)形式层

形式层是与材料层相联系的。

①形式是材料的形式化,但是形式超越材料而成为一个完整的“象”(形式世界)。

②艺术作品中的这个形式层在作品中也有两方面意义:一方面,它显示作品(整个意象世界)的意蕴、意味; 另一方面,这些形式因素本身又可以有某种意味。后面这一种意味,就是我们常说的“形式美”或“形式感”,这种形式感也可以融入美感而成为美感的一部分,

③色彩是绘画形式的重要因素。

④艺术作品的形式层还涉及艺术的技巧,因为艺术形式要依靠技巧来创造。

(3)意蕴层

艺术作品的意蕴,我们过去也称之为作品的“内容”。

①艺术作品的意蕴和理沦著作的内容不同。

②理论著作的内容必须用逻辑判断和命题的形式来表述,艺术作品的“意蕴”却很不容易用到逻辑判断和命题的形式来表达。

③艺术意蕴的这种宽泛性,艺术欣赏中这种美感的丰富性,并不局限十诗歌,其他艺术样式也是一样。

④艺术作品的“意蕴”的上述特性,决定了艺术作品阐释的特点。

艺术作品的意蕴层与材料层,形式层是不可分的,也就是说,艺术作品的意蕴是蕴含在艺术作品的形式和材料中的。艺术的形式层带有某种复合性,因此艺术的意蕴也带有某种复合性。这是我们讨论艺术的意蕴时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

9. 结合实例论述什么是人的美,人的美有什么特点。

【答案】人的美包括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两个方面。人的外在美主要包括形貌美、服饰美、风度美,内在美主要包括人的精神美和性格美。

(1)人的外在美。外在美是通过直观的外在形象体现的,能够给人直观的美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形貌美

形貌美是指人的身材相貌的美,属于静态美。形貌美是自然美与社会美的统一,它是自然界长期进化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社会意识和观念不断发展的结果。大体上讲,人体的形貌是否美,可以从面貌、肌肤、人体各部分的比例与配合、内在活力四个方面来衡量和判断。

②服饰美

服饰美是指人通过着装、发式、面部化妆修饰等产生的美感效果。形貌是人的自然资质,服饰则是人的文化生成。服饰美主要体现为服饰造型与人的形体及性格的和谐统一,服饰造型与所处的环境的和谐统一、服饰本身的色彩谐调、服饰配色与环境色调四个方面。

③风度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