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出版研究

关键词: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出版

  摘要


摘  要
2004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决定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结合《意见》的基本精神,研究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的编译出版,对于新时期党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资料的收集、历史原貌的捕捉、经典著作的类别划分,进而对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的编译出版进行分阶段研究。
首先,建国初期(1949—1956),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出版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在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出版体现出“承前启后”的特色,一方面是对解放前编译出版的经典著作进行重新整理与整合,另一方面又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出版在新的阶段做出了部署和规划。
其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党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出版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取得了新的进展。此阶段的编译出版在具体实践中体现出了“快速发展”的特征。但是,个别图书的编译出版不顾客观工作的内在规律,搞所谓的“竞赛”,使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出版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又呈现出“曲折前进”的特征。
第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出版受到了严重破坏。前期的经典著作完全让道于个人宣传的需要,林彪一伙极力否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出版工作。后期在种种困难之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出版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
第四,改革开放时期(包括徘徊中的两年,1976—至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出版得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被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时期经典著作的编译出版取得了创造性的理论成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提供了新的理论宝库和精神武器,对党的建设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出版呈现出全面发展的态势,在总量上超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取得了非凡的成果。
通过对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出版在各个阶段的概况回顾、各个阶段的特点分析、各个阶段的影响归纳,本文将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出版所提供的历史启示概括为以下几点: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出版工作;必须坚持“翻译与研究并重、研究经典著作与研究现实问题并重、理论研究工作的提高与普及并重”的“三并重”原则;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要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出版队伍的建设。最终目的是更好地为新时期党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工作服务,以期开辟我党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