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随着商事活动越来越频繁,活动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商事主体愈来愈青睐能够带来较快经济利益的交易方式。营业转让作为财产流转的一种手段,因其具有整体性,能够维护营业营运价值,同时有效促进了资源合理的配置,因此成为市场经济中重要的交易手段,在商事总则中营业转让制度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相比企业合并、分立以及资产转让等,营业转让所涉及的转让内容更多,存在的法律问题也更多,例如营业转让后转让人的竞业禁止义务,债权人保护问题,劳动合同继受的问题等,可以说营业转让的研究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本文就只针对如何维护债权人利益的法律问题进行探讨研究。
由于我国没有编制《商法典》,对于商法的研究开始地也比较晚,商事立法中的部分内容相对于活跃的商事活动体现出滞后性。虽然现存的《合同法》、《证券法》、《破产法》以及各个部门法规、司法解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营业转让中的法律问题,但是由于立法层级不同,适用的地域以及企业类别不同,使得关于营业转让的规定比较混乱,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对处理债权债务的问题也存在各种各样的规定。因此,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法律法规的不相统一,司法判决中法官所依据的法律可能出现不适用的情形,从而造成债权人维护自身权益存在重重困难。鉴于此,本文首先从概念上对“营业”、“营业转让”进行分析,区分营业转让与资产转让、股权转让等容易混淆的概念,分析了营业的构成要素;其次,从债权人的立场出发,分析其在营业转让过程中所承担的风险;最后,梳理和检讨了我国现存的法律法规对于营业转让制度中债权人权益保护的现状和不足,同时分别列举了日本、德国以及法国等国家关于营业转让债权人保护制度的理论成果和法律制度,以此作为完善我国现有营业转让制度的参考依据,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商事活动的特征,对营业转让中如何维护债权人的权益提出一些建议。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