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802石油地质综合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水系

【答案】水系是指流域内所有河流、湖泊等各种水体组成的水网系统。其中,水流最终流入海洋的称作外流水系,如太平洋水系、北冰洋水系; 水流最终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的,称作内流水系。

2. 山岳冰川

【答案】山岳冰川发生于高山或雪线以上的雪原中,由冰川主流和它的分支流组成整个高山冰川系统。当冰层沿山岳向下移动,越过雪线继续向下时,其流动情形与河流相似,故亦称为冰河,我国青藏高原分布有众多的山岳冰川。

3. 岛弧

【答案】岛弧是指大陆边缘连绵呈弧状的一长串岛屿。与强烈的火山活动、地震活动及造山作用过程相伴随的长形曲线状大洋岛链。岛弧是分隔大洋与边缘海的重要构造地貌单元。

4. 转换断层

【答案】转换断层是指切穿洋中脊并使得洋中脊被错断的大型断层,其两侧的洋中脊的距离一般不变。转换断层在洋底均呈线性分布,长度数百至数千公里,它们不仅使两侧洋底有很大高差,且平移错断了洋底的重力和磁异常条带。

5. 构造体系

【答案】构造体系是指由不同形态、不同性质、不同等级、不同序次和不同方向,但具有成生联系的各项结构要素所组成的构造带,以及它们之间所夹的岩块或地块组合而成的总体。构造体系是全球性或区域性构造运动的产物,反映一定形式的构造应力场。

6. 极移

【答案】极移是指地球瞬时自转轴在地球本体内的运动。由于地球瞬时自转轴在地球本体内部作周期性摆动而引起的地球自转极在地球表面上移动的现象。表现为极点的±0."4即相当于24米×24米范围内循与地球自转相同的方向描划出一条时伸时缩的螺旋形曲线。

7. 风蚀洼地

【答案】风吹蚀地面松散物质后形成的直径10~100m,深lm ,平面呈圆形或马蹄形的洼地,称为风蚀洼地。洼地达一定深度后,或遇坚硬岩层,或近地下水位,都不利于继续加深,故风蚀洼地通常很浅。

8. 斜交层理

【答案】纹层与层理面旱斜交关系,相互平行叠置成单个层系再结合成层系组,单个纹层的厚度可随纹层构成的粒度的增大而变厚,从小于1mm 到数厘米不等。

9. 分选性

【答案】又称分选度,指粒状矿物碎屑大小的均匀程度,它是流体在沉积作用中对粒度累积分异强度的衡量指标,可分为极好、好、中等、差和极差5个级别。

二、简答题

10.试述干旱地区湖泊的演化过程。

【答案】(1)碳酸盐阶段

湖水在逐渐蒸发咸化的过程中,溶解度较小的碳酸盐首先达到过饱和而结晶沉淀,形成以方解石为主的碳酸盐软泥。继而发生的沉淀是白云石、苏打和天然苏打这类湖泊通常湖水较深,水域面积较大,多属于半咸水湖。

(2)硫酸盐阶段

湖水进一步蒸发、咸化,深度变浅,形成石膏、芒硝和无水芒硝等硫酸盐沉积,这时湖泊称为苦湖。

(3)氯化物阶段

湖水进一步浓缩形成天然卤水,这种卤水可以直接开采,卤水进一步蒸发,石盐、光卤石、钾软等氯化物结晶析出,这时湖水基本干涸,析出干盐湖。

(4)沙下湖阶段

当湖水全被圆体盐类填满,全年都不存在天然卤水,盐层之上通常被风及间歇性河流携带的碎屑沉积物覆盖,成为埋藏的严把矿床,盐湖发展结束。

11.俯冲带和扩散带有哪些主要地质特征?

【答案】(1)俯冲带

发生俯冲作用的板块边缘部位,包括洋一陆俯冲或洋一洋俯冲的B 型俯冲带和陆一陆俯冲的A 型俯冲带两种类型。B 型俯冲带出现巨大的贝尼奥夫带,并以发育沟、弧及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为显著特征。一般由以下部分组成:俯冲板片向下弯曲形成的海沟; 因板块俯冲而刮削下来的弧前增生楔; 上驮板块前缘的富集地幔楔; 板片俯冲到一定深度因部分熔融而形成的火山弧,以及与火山弧伴生的成对双变质带等。

(2)扩散带

两个背向运动板块之间的边界,大洋中脊或洋隆是典型实例。地幔对流使两个板块作垂直于洋中脊的相背运动,导致海底扩张作用; 而上涌的地幔物质沿洋中脊的中央裂谷部位侵位,冷却后构成新的大洋岩石圈,即形成新的洋壳大洋中脊轴部,当两板块向背运动时,板块边界受到拉张

而分离,岩石圈深部和软流圈的熔融物质上涌,并逐渐冷凝形成新的大洋岩石圈。这种情况下的相邻板块的边界称为离散边界。

12.试述准平原与夷平面的形成过程及其地质意义。

【答案】(1)准平原

是湿润气候条件下,地表经过长期风化和流水作用形成的接近平原的地貌形态。作为一种大规模夷平面,也因构造上升而成为高原面或发生变形,或被切割后仅保存于山岭顶部成为峰顶面。是在地壳长期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形成的,宽谷残丘相间近似于平原的地形。准平原区内的各条河流均接近其平衡剖面。地表地伏和缓,堆积物很薄,常分布坚硬岩石组成的岛状残丘、孤山。在地壳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河谷受河流侧蚀作用而逐渐展宽。而山坡因风化作用和流水冲刷使高度降低,坡度变缓。逐渐成为准平原。

准平原地貌上的重力、流水等外动力侵蚀作用,确因接近侵蚀基准面而相当和缓,对地表形态的改造十分缓慢。若地壳继续保持相对稳定,侵蚀基准面不发生较大变动,这种形态将基本稳定。从这个意义讲,地貌发育进入了老年期。

(2)夷平面

是指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平面。包括准平原、山麓平原、风化剥蚀平原和高寒夷平作用形成的平原等。夷平作用是外营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使其削高填洼逐渐变为平面的作用。

夷平面是起伏平缓近似平坦面,发育过程受侵蚀基准面的控制,作用过程中力图降低地面高程,使之接近基准面。剥蚀面与夷平面不同,是指较小范围的、由侵蚀一剥蚀作用形成的规模较小、局部基岩裸露的近似平整的地面。如流水剥蚀面、波浪剥蚀面、风化剥蚀面、溶蚀作用形成的剥蚀面等。

13.沉积物与沉积岩

【答案】(1)沉积物是沉积作用堆积而成的松散物质,包括冰碛物、冲积物、风积物、坡积物、洪积物、海积物、湖积物等很多类型。

(2)沉积岩是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后形成的一种岩石。沉积岩按沉积物来源可分为内源沉积物、陆源沉积物、火山碎屑岩三大类,也可按岩石结构分为碎屑岩、泥质岩、化学和生物碎屑岩三大类。

14.简述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和主要沉积特征。

【答案】(1)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河流人海时流速急剧降低,河流所携的碎屑物质沉积在近岸的河口处,形成水下冲积锥。水下冲积锥逐渐向大海方向增长,加大其宽度和高度。河流到达稳定水体时在水体中或紧靠水体处形成的部分露出水面的沉积物和沉积地形称为三角洲。

(2)主要沉积特征

①河床支流的冲积层,在平原区为砂和黏土,在山区为较粗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