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801欧洲哲学史之西方哲学简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目录

2018年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801欧洲哲学史之西方哲学简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一) ... 2

2018年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801欧洲哲学史之西方哲学简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二) ... 8 2018年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801欧洲哲学史之西方哲学简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三) . 14 2018年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801欧洲哲学史之西方哲学简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四) . 20 2018年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801欧洲哲学史之西方哲学简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五) . 26

一、名词解释

1. 康德的先验统觉

【答案】康德的先验统觉是指一种把概念和直观结合为知识的能力和自我意识的综合统一能力。自我意识的综合能力是先天的,是我们拥有其他自然界知识的必要条件。统觉与直观小同,直观是接受性活动,先验统觉是自发性活动,按照范畴把表象杂多连接在自我意识中,使它们结合为判断。先验统觉具有“我思”的形式。“我思”跟着我的一切表象起作用,综合是其主要功能。先验统觉本身不能被规定,统觉原理是人类知识范围的最高的原理。

2. 四因说

【答案】“四因说”由亚里士多德提出,是指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他认为从客观事物中为实体概念找到它的具体根据是必要的。在人造物中,“四因”彼此区别。在自然物中,动力因和目的因都是形式因,“四因”只有形式因与质料因。形式因规定事物的本质,包含着事物发展的动力和目的,是积极的、能动的、决定的因素; 质料因是消极的、被动的、被决定的因素。形式与质料相对立。整个宇宙形成一个从质料到形式交替上升的统一序列。四因说回答“实体存在的原因是什么”问题,构成业里士多德实体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哲学家产生深远的影响。

3. 黑格尔的具体共相

【答案】黑格尔的具体共相是具体而非抽象的形式,是包含特殊的普遍,是自我具体化的,而不是事物的共同特征总和。共相是与殊相统一的,而不是在殊相之上,共相内在于殊相之中,作为实体的本质规定。黑格尔认为,共相是多样性的统一,具体性体现在其内部的联系和转化。在逻辑学领域,每一个范畴包含着它的对立面并逐渐发展为对立的范畴。相互对立的范畴一起发展综合为第三个范畴。绝对概念是这种发展的最高点,是最大的具体共相。

4. 先天综合判断

【答案】“先天综合判断”是康德哲学中的核心概念,其来源是体漠关于综合命题和分析命题的区分。这一概念是为了解决经验知识所具有的普遍必然性问题而提出的,是对唯理论和经验论两种知识论的综合。一切认识都基于判断,康德把判断分为三种类型:先天分析判断、后天综合判断和先天综合判断,而只有先天综合判断既能扩展我们的知识又具有普遍必然性,它才是可靠的科学知识的根据。先天综合判断又可分为数学命题、自然科学的命题、形而上学的命题三类。

为了把形而上学改造为未来的科学的形而上学,因此也必须先天综合判断作为基础,它将为人类的知识和一切理性活动提供坚实的基础。

5. 休谟的观念

【答案】休模的观念是指被知觉的对象的分类。休谟将经验的一切对象称为“知觉”,被知觉的对象可以分为观念和印象两类。他认为观念和印象的区分是建立在思维和感觉的区别基础上的。印象是我们实际知觉某物时所具有的东西,而观念是我们在某物不在的情况下思考它时所具有的东西。观念有两类:①直接由印象得来的简单观念; ②作为简单观念之结合而且不一定表示各个印象之实际关系的复杂观念。通过把观念的来源归结为印象,体漠把反省印象的来源归结为感觉印象,并取消了洛克的二元论。

二、简答题

6. 简述柏拉图是如何划分四种认识形式的。

【答案】柏拉图认为在可感的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之外,还有一个理智可知的更加真实的领域。因此,根据认识的对象不同,认识的形式不同,认识分为知识和意见。

(1)四种认识形式的划分为了说明知识的各个不同阶段,柏拉图按照其清晰程度或真实程度而划分出的四个从低级到高级的知识等级。他用“四线段喻”形象说明了两种认识、两个领域的区分。他将一条线分成两个不相等的部分,认为认识具有四种形式,两种关于可感领域,两种关于可知领域。柏拉图按照清晰程度的不同,分别把它们叫幻想、信念、数学和理性知识,前两种属于意见,后两种属于知识。

(2)四种认识形式的界定

①柏拉图认为幻想是个人的想象和印象,它们是因人而异的,一个可感对象向一个人的显现可能会不同于向另一个人的显现,如诗和文艺作品;

②信念是关于可感事物的共同知觉,他承认信念是真判断,但仍把它排除在知识之外,如物理学;

③数学是低级的知识,“介于意见和理智之间”;

④理性知识是纯粹的知识,哲学就是这种知识。哲学的方法是辩证法,它是由假设上升到原则,最后达到确定的定义。

7. 简要论述贝克莱的视觉理论。

【答案】贝克莱认为广延、形状和运动只能存在于心灵之中,进而否定物质实体的存在。广延和形状是视觉的对象,视觉的对象在我们的意识之外。这样贝克莱就面临着如何把广延也归结为我们心灵的观念这个困难。为此,他发展了一个主观主义的视觉理论。

(1)贝克莱对视觉的对象与触觉的对象加以区分。

贝克莱认为只有触觉才能感知到距离、形状和方位等,视觉不能真正感知到这些属于广延的属性,因此,视觉的对象只是光和颜色。但是我们的感觉总是复合的,视觉和触觉在“看”的过

程中彼此交织。“看见”一个对象不是单纯的视觉,而是在视觉所感知的光和颜色的前提下,对触觉对象的判断。贝克莱把光和颜色的混合称为“图像”,因图像的提示而形成的关于广延的观念叫印迹。印迹和图像的不同之处在于,印迹是触觉的对象,即通过触觉而印人心灵的观念,不会随着光和颜色的变化而变化。

(2)图像的提示作用

①习惯性的联想

这是由于我们经常经验到可见的图像伴随着可触的形状大小,久而久之,我们形成了一定的习惯,只要一看到一定的图像,就联想起它的形状大小。

②比例关系的想象

它是关于图像与关于形状或距离的印迹之间的比例关系,是通过心灵的想象而作出的判断。 ③相似关系的比较

它是指触觉对象与视觉对象两者之问的相似关系,这种相似关系只有在经验中加以比较才能做出。

这三种提示作用不是孤立的,而是复合的,后两种作用依赖于习惯性联想才能发生。

综上所述,为了与他的“存在就是被感知”观点相一致,贝克莱的视觉理论把空间解释成视觉观念与触觉观念之间的关系,这种主观主义的空间观与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是相互冲突的。

8. 柏拉图的两个世界

【答案】柏拉图将世界划分为理念世界和事物世界,或可知世界与可感世界,这是其整个哲学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

(1)从本体论来的角度看:柏拉图认为感官所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生灭变化中,而生灭变化的事物是既存在又不存在的现象,现象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在始终处于变化之中的、相对的和暂时的事物世界之外,一定存在着另一个稳定的、绝对的和永恒的世界,即理念世界。

(2)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两个世界一个是可感的对象,一个是可知的对象,意见的对象和知识的对象是不同的。柏拉图通过日喻、线喻和洞喻来论证两个世界的学说,其目的是要人们去关注事物之外的那个单一、绝对、不动、永恒的理念,从中获得真正的认识。事物的世界可感而不可知,理念的世界可知而不可感。

9. 简述亚里士多德关于灵魂的理性认识的观点。

【答案】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智是理性灵魂的特殊功能、活动和内容,是人类灵魂除去动物灵魂所执行的那些功能之后的核心特征。

(1)理智的性质

他认为理智是一种主动的能力,即理智活动的原因在理智自身,不在外部事物的作用。因此,人只能在感觉对象呈现时才能感觉。感觉的对象是可感形式,理智的对象是可知形式。

(2)理智与可知形式

理智是形式的形式,感觉是可感事物的形式。只有可感的、有形的物体才能独立地存在,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