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346体育综合[专业硕士]之运动生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频率编码

【答案】频率编码是指根据声音的频率,听神经发放不同频率的冲动传递声音频率信息的方式。在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中,感觉刺激总是通过神经元集群的频率编码来传递信息的。频率原则认为不同频率的声音引起听神经兴奋后发放的冲动频率不同,冲动的频率是声音频率分析的依据。

2. 横小管系统

【答案】横小管系统是肌细胞膜从表面横向深入肌纤维内部的膜小管系统。横小管又称T 管,走向和肌原纤维相垂直,横穿于肌原纤维中肌节之间,成环状环绕每条肌原纤维,同一水平的横管互相沟通,横管内腔与细胞外液相通,其作用是将骨豁肌细胞膜上的冲动传到肌细胞内部。 3. 乳酸阈

【答案】人体在渐増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渐增而増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浓度急剧上升的开始起点,称为乳酸阈。乳酸阈是人体的代谢供能方式由有氧代谢供能为主而转入由无氧代谢为主供能的转折点。乳酸阈是反映有氧能力高低的指标,反映了人体在递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未突増前,最大吸氧量实际所利用的百分比。

4. 肺泡通气量

【答案】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在呼吸过程中,每次吸人的气体中,留在呼吸性细支气管以上呼吸道内的气体是不能进行交换的,这一部分空腔为解剖无效腔。从气体交换的角度来考虑,真正有效的通气量是肺泡通气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二、问答题

5. 平衡、灵敏、柔初及协调性的生理基础是什么?

【答案】平衡、灵敏、柔初及协调性的生理基础分别如下:

(1)平衡

平衡是身体所处的一种姿态以及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保持平衡是完成多种运动技能的前提条件。人的平衡能力除了与身体结构的完整性和对称性外,还与前庭器官、视觉器官、本体感受器、大脑平衡调节、小脑共济协调以及肢体肌群力量、肌张

力之间的相互平衡等密切相关。

(2)灵敏

灵敏是运动者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灵敏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素质,它与运动员的力量、反应、速度、爆发力和协调性密切相关。其生理学基础主要包括:大脑皮质的机能状态;感觉器官、肌肉的功能状态;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与年龄、性别、体重和整个机体功能状态等有关。另外,灵敏性还与力量、速度和柔初性密切相关。

(3)柔初

柔軔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完成大幅度运动技能的能力。决定柔韧的生理基础主要是运动器官的构造(包括关节的骨结构),关节周围组织的体积和关节的軔带、肌腱、肌肉及皮肤的伸展性。同时,也与支配骨骼肌的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特别是中枢神经支配对抗肌的协调能力,以及对肌肉收缩和放松的调节能力有关。

(4)协调性

协调性包括三大系统的协调性,如神经的协调作用(指完成动作时神经过程的兴奋和抑制相互转换的配合和协调)、肌肉的协调作用(指肌肉适宜而合理地进行收缩活动,包括肌肉收缩时产生张力的大小和不同肌群收缩的先后顺序以及同一肌群收缩与舒张的时间程序)、感知觉的协调作用(包括内外感受器的协调)。总之,在完成每项运动技能时,都依赖于大脑神经的调配、各种感受器对内外环境变化的感受以及肌肉之间合理用力的相互作用。

6. 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的发展相辅相成,谈谈运动技能的学习是如何提高身体素质的?

【答案】运动技能的学习对身体素质的影响:

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身体素质是掌握运动技术的基础,通过技术练习又可使身体素质得到发展。

(1)平衡素质

完成任何技术动作,无论从动作开始、动作过程到最后动作完成,保持身体平衡都是基本的前提条件。平衡素质受前庭器官、视觉、肌肉本体感觉及肌肉力量等因素影响。溜冰、游泳、跨栏、跳高等运动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动态平衡素质,而体操、武术等项目则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技巧性平衡素质。

(2)柔初素质

柔初素质是完成大幅度运动技能和快速运动技能的先决条件,能否完成大幅度运动技能取决于关节活动范围的大小,这是柔初素质的首要决定因素。运动技能的学习中的大幅度动作和快速动作的练习等都能显著地提高身体的柔初素质。

(3)灵敏素质

灵敏素质是指运动员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对于对抗性项目来说,灵敏素质是一项相当重要的运动能力,甚至是决定胜负的关键。足球、篮球的带球过人,拳击、跆拳道的躲闪等动作的训练可以极大地提高运动员的灵敏素质。

(4)协调素质

协调性是指人体各肌肉群同步活动的能力,如伸肌和屈肌、上肢与下肢、躯干和肢体等。通过体操、体育舞蹈等运动项目的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协调性,使动作张弛有致、舒展优美。

7. 人体状态反射的规律是什么? 试举例说明它在完成一些运动技能时所起的作用。

【答案】(1)状态反射的概念

头部空间位置的改变以及头部与躯干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将反射性的引起躯干和四肢肌肉紧张性的改变,这种反射称为状态反射,它包括迷路紧张反射和颈紧张反射两部分。

(2)状态反射的规律

①头部后仰引起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加强,使四肢伸直,背部挺直;

②头部前倾引起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减弱,屈肌及腹肌的紧张相对加强,四肢弯曲; ③头部侧倾或扭转时,引起同侧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加强,异侧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减弱。

(2)状态反射的作用(举例)

①体操运动员进行后手翻、后空翻或在平衡木上做动作时,如果头部位置不正,就会使两臂伸肌力量不一致,身体随之失去平衡,常常导致动作的失误或无法完成动作。

②举重时,提杠铃至胸前瞬间头后仰,可借以提高肩背肌群的力量,能更好地完成动作。

8. 试述最大摄氧量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答案】最大摄氧量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是:

(1)最大摄氧量是评定有氧工作能力的客观指标。

最大摄氧量水平高低是耐力性项目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之一。能否在先天因素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个人的最大摄氧量水平是耐力性项目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2)最大摄氧量是评定心肺功能的指标。

在运动过程中,人体达到最大摄氧量时,心肺的功能达到极限水平,因此,最大摄氧量的大小可以较为客观地评定心肺功能。

(3)最大摄氧量是选材的生理指标。

最大摄氧量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并从童年期到成年期的变化相对稳定,以11~12岁和16~17岁最为明显,因此可以由童年期的摄氧量推算成年期的摄氧量。所以最大摄氧量是理想的选材生理指标。

(4)最大摄氧量是制定运动强度的依据。

将最大摄氧量强度作为强度,然后根据训练计划制定不同百分比最大摄氧量强度,可以使运动负荷更客观更实用,为运动训练服务。虽然最大摄氧量在运动实践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受实验设备等条件限制难以普遍推广和应用;其数值有时并非与运动成绩的提高绝对相关等。因此,最大摄氧量只是影响运动员运动能力的诸多因素之一。

9. 试述血液在维持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答案】血液在维持酸碱平衡中的作用如下:

(1)血液缓冲对

缓冲对是指血液中含有数对抗酸和抗碱作用的物质,能够维持人体内的酸碱度相对稳定。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