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856中外政治制度与行政管理之行政管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行政组织法治

【答案】行政组织法治是指要严格按相关法律规范管理行政机构的设立、职能和职权配置、行政编制和管理幅度、管理方式; 处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及相互关系,处理各级政府间、各政府部门间的关系。

2. 管理幅度

【答案】管理幅度是指一级行政机关或一名上级领导者直接领导和指挥的下级单位或工作人员的数目。它如挂钟的摆幅一样是有一定限度的,过大或过小都将影响管理的效能。法国早期管理顾问格雷库纳斯的研究结果表明,当管理者的下属人员数以数学级数增加时,其相互影响的总数量,将以几何级数增加。

3. 内部评估

【答案】内部评估主要是指政府内部行政机构的评估者对公共政策进行的评估。它可分为两类:①政策运行机构由操作机构及其人员自己对自己施行的政策进行评估; ②由另外专设的专职评估组织和人员对政策实施进行的评估。其优点是:由于处于政府内部,对政府所制定的公共政策各项信息较为了解,能够比较全面、直接地掌握政策活动的第一手资料,获得有关从政策制定、执行的各方面信息。缺点是:由于内部评估作为政府政策制定和评估的局中人,其评估观念、思维方式、部门利益等等均受到很大的限制,各种来自政府的制约因素会导致内部评估的结果可能偏离真实的政策实施效果,影响评估的质量。

4. 政府绩效

【答案】政府绩效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结果、效益、效能,是政府在行使其功能、实现其意志过程中体现出的管理能力。政府绩效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①政治绩效; ②经济绩效; ③社会绩效; ④文化绩效。政府绩效是对政府行为效果的衡量,它包含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结果、效果和效率,是政府能力的基本体现。

5. 信息资源管理

【答案】信息资源管理是系统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基于信息技术的,为满足信息需求而实施的集约化管理活动,包括对信息活动要素(信息、人员、技术设备、资金等)的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

6. 行为等级评定法

【答案】个人绩效合约是个体绩效考核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把行为考核与评级量表结合,用量表对绩效做出评级,并以关键行为事件为根据,对量表值做出定位。该方法,可对源于关键事件中有效和非有效的工作行为进行更客观的描述。熟悉一种特定工作的人,能识别这种工作的主要内容,可对每项内容的特定行为进行排列和证实。该方法需要大量的员工参与,因此比较容易被员工所接受。

7. 社会契约论

【答案】各种契约理论形式在契约价值上具有共同点:①契约签订的直接动力在契约双方当事人间要达到某种目的。社会契约论中,政府权力的产生是公民与政府间订立契约的结果,其直接动力和目的都是为维护全体公民的公共利益,政府权力行为必须服从这个日的,为公民之公共利益负责。因此,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是社会契约论对行政道德的内在规定。②契约意味着双方当事人间权利义务的对称,政府掌握管理社会的公共权力,同时必须负起维护公共利益的义务、责任,公民有服从政府公共权力管理的义务,同时公民有被保护公共利益的权利,有监督和制约公共权力的权利。因此,政府公共权力的执行者必须对自己的行政行为负责。其代表人物有霍布斯、斯宾诺莎、洛克、卢梭、抗的和罗尔斯等。

8. 行政信息管理

【答案】行政信息管理(GIRM )是集成性和综合性管理活动,是政府部门为实现行政目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行政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交换共享、开发利用和服务,对信息活动各要素(信息、组织机构、人员、设施、资金、技术等)进行规划、顶算、组织、协调、指导、培训和控制,以实现行政信息的合理配置、有效地满足政府部门和社会信息需求的活动过程。

二、简答题

9. 理解公共行政的“公共”二字的含义、“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异同。

【答案】(1)公共行政的“公共”二字的含义

“公共行政,,是公共行政学中的专门术语,由于在“行政,,前面加了“公共”二字,使“行政”本身的含义更为丰富。

①和私人行政相区别。“公共”是相对于“赢利的,,、“私人的”或“企业的”行政来说的,亦即强调执行行政活动的主体主要是公共(Public )部门或公共服务机构,而不是私人企业或私人机构。

②明确行政活动的目的和性质。公共行政的目的和性质主要是为公众(Public )提供服务。 ③强调行政所负的社会(society )责任和义务。行政活动的目的和性质决定了它应负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因此其工作绩效不能简单地用利润或效率作标准,而必须用服务数量、质量、满

足社会需求的程度等多种尺度作标准。

④强调公众的(Public )参与性。行政的整个活动过程和广大公众的利益有密切联系,主要表现在公众对政府决策的影响、通过立法、司法机构对政府行为的约束及通过各种渠道对政府活动的舆论监督等各个方面。

⑤强调行政活动的公开性(Public )。公开性一方面说明行政官员的工作要有透明度,让公众知晓,另一方面说明要让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新闻媒介和各种公众了解主要的行政工作,并随时接受检查、调查和监督。因此“公共行政”一词本身的含义比“行政”一词要丰富得多。

(2)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异同

①在广义上,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二者是相等的,都可以理解为公共部门对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主要是包括政府公共管理)。即二者的外延是一致的。

学界所称的公共行政,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指政府对自身事务的管理; 后者指政府对包括自身事务在内的整个社会的管理。同样,公共管理,亦可以认为只是行政学意义上的概念。在最广泛范围内,公共管理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不同的层次。宏观层面的公共管理,指的是政治学(价值)意义上的公共管理,即政治学所研究的国家治理或政治管理。可见,管理公共事务是政治的本义,就是政治层面的公共管理。中观层面的公共管理是纯粹意义上的公共管理,即与政治统治相分离的公共管理活动。在政治行政二分法下,公共行政或公共管理,都是公共部门管理的具体模式。在微观层面上,公共管理重点是解决管理技术和方法问题,新公共管理更多地在这一范畴内体现出来。通常所说的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管理具有相通性,大概也是基于这层意思而言的。

②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在狄义上被用来指公共部门管理的两种不同模式。

a. 理论界倾向于把公共行政看成是政府为主体的管理活动,在国内也被称为行政管理。因此公共行政是指政府对国家、社会及自身事务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由于公共行政是政府独特的管理活动,它必然与政府的本质特性密不可分。有学者指出,“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管理,行政是与国家的产生联系一起的,是有了国家才出现了行政,即行其政事”。由于现代政府是公众权力的执行者,承担着建立在委托一代理关系上的管理人角色,因而如何保持公众权力行使的合法性及公众利益最大化是政府管理或公共行政必须考虑的问题。公共行政欲达到上述目标,在管理中体现政府公共部门“公共性”就是核心要素。事实上,无论从公共行政主体还是管理手段上看,公共行政的本质必然是“公共的”管理活动。

b. “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满足公众的利益需求,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各种社会事务所实施的有效管理。它强调的是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而弱化了政府的政治统治职能”。因此,公共管理的着眼点应该是社会事务的管理,社会性是公共管理的内涵。原因在于:第一,公共管理主体的社会性内涵。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国家、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国家存在于社会之中,以社会的存在为基础; 政府是国家的伴生物,政府的生命力来自于它的社会服务作用; 社会公共组织本身就是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第二,公共管理对象的社会性内涵。公共管理的对象就是社会(广义的社会)公共事务,而公共事务的公共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