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南民族大学中国文化史(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中国的园林建筑与西方的园林建筑的不同点是什么?
【答案】中国的园林建筑与西方的园林建筑的不同点主要有:
(1)美学追求不同
中国园林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融合。中国园林无一例外地都是艺术地再现自然,都是范水模山,取法天然,为作为生存主体的人创造一个和谐统一的客体环境。西方园林以几何体形的美学原则为基础,崇尚开放,通过人下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
(2)体现的精神不同
中国园林注重体现人的意趣和精神追求。中国园林虽然是艺术地再现自然,却不是无目的地再现自然,而是在自然景物中寄托一定的理想和信念,借助自然景物来表达园林主人的志向和趣味,以满足人的某种精神追求。西方园林以宣扬神的崇高、表现对神的崇拜与爱戴为中心。
(3)造园手法不同
中国园林在造园手法上讲究含蓄、曲折、变化,反对僵直、单调、一览无余。西方园林把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房间都集中在一幢砖石结构的建筑物内,追求的是一种内部空间的构成美和外部形体的雕塑美。
2. 何谓禅宗? 它的流传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答案】(1)禅宗的内涵
禅宗是中国佛教的宗派之一,是佛教中国化的最典型的产物。
①禅是禅那的简称,本义是思想修养、静虑定心,本为佛教的一种修炼方法。传入中国以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宗派,产生了一整套理论体系和修行体系。禅的意义是在定中产生无上的智慧,以无上的智慧来印证,证明一切事物的真如实相的智慧,这称为作禅。它的特点就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主张我心即佛,识心见性,以心传心,因而不用背诵经卷,只要坐禅修行即可。
②禅宗谱系上以印度人菩提达摩为初祖,以历代传承的袈裟和法钵为信物。后来禅宗分裂为南禅和北禅,其后,北禅衰落,南禅兴盛,成为禅宗主流。后来南禅分为五家七宗,流传广泛。
(2)禅宗的流传对中国文化的重要影响
①哲学史方面
禅宗把佛教的客观唯心主义转变成主观唯心主义,儒道佛三家互相吸收,互相影响。
②文学方面
历代描写禅宗的诗文不计其数,禅宗宣扬心性,使文学界形成一种清淡悠远的艺术流派,在文论史上主张以禅论诗,讲求诗歌创作要“物象超然”、“意境空蒙”,在文学史上也出现了不少侍僧。
③艺术方面
禅宗深刻的影响了中国的绘画和雕塑。佛教传入中国,印度以及西域的石窟艺术也跟着传入。至于壁画,自佛教传入以后,以佛教为内容的宗教壁画大大发达起来,出现了像吴道子等著名的宗教画家。在表现手法上,释迎牟尼在印度的修行生活,加入了中国传统的亭台楼阁,使中国人在感觉上更为接近和亲切。
④语言词汇方面
佛教的传播及其中国化,使佛语、佛典、佛褐大量渗入社会生活,并失去了佛教含义而具有了社会含义,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俗语、谚语和惯用语。
总之,作为中国佛教宗派之一的禅宗,以其独特的魅力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意义深远。
3.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主要有:
(1)在建筑上普遍采用“木构架”,形成中国建筑的独特风格
木架结构方式因地区和建筑种类的不同有好几种,但以抬梁式即斗拱结构为最重要。这种斗拱结构以宫殿、寺庙和其他高级建筑运用最多。
(2)平面布局以“间”为单位构成单体建筑,再以单体建筑组成庭院
在平面布局上以“间”为单位构成单体建筑,再以单体建筑组成庭院,然后以庭院为单元构成组群建筑。不论单体建筑还是组群建筑,在设计上多取方形或长方形,而且常常以南北为纵轴线,以东西为横轴线安排主要建筑和次要建筑,以围墙和回廊构成封闭式的整体。这种布局是古代封闭性的思维模式和小农经济意识在建筑中的反映。
(3)在建筑的审美意识上追求平稳、整齐、对称,讲求秩序,适合礼度
主要建筑讲究宏伟高大,讲究气势,并以次要建筑来衬托主要建筑。许多建筑有意利用地形,造成高低错落的形态,使齐整、对称的平面布局在主体上显示出丰富多彩的变化。至于园林建筑,它所追求的不是整齐、对称,而是曲折变化和诗情画意。
(4)在艺术造型上,中国建筑多采用庞大的出檐屋顶,即“大屋项”
宫殿、寺庙等大型建筑还往往采用高台基。这种高台大顶造型,给人以稳固、庄严、雄伟的感觉。至于组群建筑的造型还要讲究主次分明,有起有落,由正门到最后一座庭院,要像戏曲和音乐样,显出序幕、高潮和尾声。
4. 儒道思想为什么可以互补? 两种思想对中国人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儒道思想可以互补的原因
儒道思想可以互补是因为他们的思想主张上互相补充。
①在政治上,儒家提倡仁政,主张用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而不主张使用强权暴力。而道家在政治上提倡“无为而治”,甚至取消君主的存在,否定“仁”、“礼”。
②在立身处世上,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积极入世的思想。道家则采取
“抱柔”、“守柔“的出世思想。
(2)这儒道思想对中国人产生的影响
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使得后世文人以“达则兼济天下”为终身的奋斗目标,建功立业成为他们孜孜以求的东西。然而,当这种追求破灭时,他们转向道家的无为,隐遁于山水之间,放浪形骸。历史上最突出的人物是魏晋时期的陶渊明。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