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山大学S1805001现代汉语与中国文化之中国文化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戏曲表演艺术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戏曲表演艺术的特点主要有:
(1)虚拟的时空环境
中国的戏曲,它没有固定的环境,时间和空间自由灵活,完全用虚拟的手法来表现。“虚拟”,就是以虚代实,就是想像和写意。台上摆着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在演员出场以前,观众不知道是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只有演员出场以后,由剧中人通过“唱”或“念”作出交代,观众才动用自己的想象,进入剧中的时空境界。
(2)严格的表演程式
中国的艺术都是虚实结合,虚中有实。戏曲的虚拟依据于一定的生活真实,而虚拟的表演又要根据规范,这个规范,就是表演程式。它是以生活为原型,经过艺术加工,逐渐形成的一种形式结构。它跟生活有距离,但有的近,有的远,有的虚,有的实。如开门关门的表演,虽然做一个开关的动作就可以,但必须是在什么地方关,就在什么地方开。
(3)夸张的艺术形象
戏曲的夸张主要在形象,比如脸谱就是一种极度的夸张,忠义、宽厚的人用红脸,正直、严肃的人用黑脸,稳重、正义的人用紫脸,内有心计的人用黄脸,莱鹜不驯的人用蓝脸,勇猛、暴躁的人用绿脸,奸诈、多疑的人用白脸,滑稽可笑的人用丑角脸等等,但这种夸张又不能有随意性,它己经具有某种规定性,各个人物要按照一定的谱式勾画。而表演方面的夸张更为明显。舞台上的笑,不是生活中的哈哈大笑; 舞台上的哭,也不是生活中的嚎陶大哭。同样,《白蛇传》中的小青杀许仙也不用真的去杀,生活中的丫环也用不着像舞台上那么蹦蹦跳跳。
2. 地方志主要记载哪些内容? 它的重要性在哪里?
【答案】(1)地方志的主要记载内容地方志是以行政区划为记述内容的历史书,“志”即“记”的意思,取“永志不忘之意”。
它是对一个地方的记录,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所以它同时具备两种特性,一是地理的,二是历史的。一部完善和成功的地方志应是一个地区的综合性资料典籍。地方志种类很多,全国性的称作“一统志”; 一省的地方志称作“通志”; 郡、州、府、县的地方志则分别称作“郡志”、“州志”、“府志”、“县志”,此外还有“关志”、“山志”、“寺志”、“庙志”,有的地方还有“乡志”、“村志”。
(2)地方志的重要性
①社会制度之隐微不见于正史者,往往于方志中得其梗概;
②钱袋人物不能登名于正史者,往往于方志中存其姓氏;
③遗文佚事散在某部者,赖方志然后能以地为纲有所统摄;
④方志多详物产税额物价等类事实,可以窥见经济状态之变迁;
⑤方志多详建置兴废,可以窥见文化升隆之迹;
⑥方志多详族姓之分合、门第之隆衰,往往可与其他史实互证。
3. 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案】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特点主要有:
(1)突出教师的崇高地位,提倡全社会尊师;
(2)强调读书的神圣地位,引导全社会敬学。
(3)重视道德的培养,而忽视才能和技能的训练;
(4)重视师生间的承袭而忽视创造和发明;
(5)基本目的是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各级官吏,而不是建设国家的各种人才。
归纳起来说,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方针是教人怎样做人,而不是教人怎样去创业,怎样去开拓前进,怎样去改造社会。
4. “三皇五帝”传达了什么样的历史信息?
【答案】“三皇五帝”是传说中的始祖,是中国历史上的传说人物。其成因可能是某一社会阶段的概括和象征,也有可能是某些氏族部落的名称或部落联盟首领的名称。“三皇五帝”传达的历史信息主要有:
(1)中国原始先民由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转化过程:
(2)人类氏族社会由母系氏族转向父系氏族,由渔猎阶段进入农业阶段;
(3)原始时代人类的渔猎生活以及初步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情况。
总之,儒家以天、地、人为“三才”,故以三皇相配; 以金、木、水、火、土为“五行”,故以五帝相配。正是由于儒家的大力推崇,从秦汉时起,三皇五帝就被奉为神明,列入祀典,进行祭祀。
一、简答题
1. 中国姓氏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答案】中国姓氏的来源相当复杂,主要有:
(1)最早产生的姓,即原有意义上的姓,后人以姓为氏。他们多带女字旁,如姜、姬、姚、姒、赢等。
(2)以国邑为氏。如鲁、卫、晋、虞等。
(3)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空、司徒、司寇、史、理、钱、宗、帅等。
(4)以祖父或父亲的名或字为氏,这是宗法制的明显特点之一。如牛、关、柯、丰等。
(5)以排行次第为氏,这也是宗法制的一种体现。周代以孟(伯)、仲、叔、季作为子孙排行的次序,其后裔则可称孟氏、伯氏、仲氏、叔氏、季氏。
(6)以爵号、谥号为氏。爵号以王、侯二氏最为突出。谥号如文、武、穆、宣、闵、简等。
(7)以居住地为氏。这一类人没有资格得到封赏的土地,便以所居住的地方为氏。如西门、东郭、东方等。
(8)以职业或技能为氏,如屠、陶、甄、卜、巫等。
(9)以事为氏。这类姓氏不多,但却很有意思。如李、林、昃等。
(10)避讳改氏和皇帝赐姓。如姬改为周、淳于改为于等。
(11)由少数民族的称呼转化而来,成为汉姓的一个组成部分。如宇文、鲜于、尉迟、慕容、长孙、贺兰等。
2. 藏传佛教有哪些派系? 达赖与班禅两大宗教领袖如何确立?
【答案】(1)藏传佛教的派系
“喇嘛教”是西藏地区流传的佛教,也称为“藏传佛教”。藏传佛教主要以印度传入的密教经典为主,吸收了苯教的某些仪式和神,形成了具有西藏特色的“藏密”。主要的派系有:
①宁玛派。出现较早,初时并无名称。该派的教法是前弘期传下来的,经典也以前弘期所译的密教经典为主,到后弘期其他教派产生以后,以其古旧而称其为“宁玛派”。该派僧人戴红帽子,又称“红教”。经典传承分为三系,方式各不相同,其中有的以父子承袭或转世形式相传。
②噶当派。主张用佛的教诲来指导凡人接受佛理。公元1056年逐渐形成一派。重视戒律,强调实修,注重宣扬因果报应、流转轮回和超脱生死。15世纪格鲁派形成后并入格鲁派。
③噶举派。金刚持佛亲口传授密咒教义。僧人穿白色僧衣,又称“白教”。以苦行为特色,支派甚多。其中的噶玛噶举派在藏传佛教中最早采用“活佛转世”制度。
④萨迦派。始于宋代,兴于元代,因主寺为萨迦寺而得名,又因寺墙上涂有红、白、黑三种颜色的花条,又称为“花教”。该派由西藏著名的昆氏家族创立,一开始即决定宗教法位由家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