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专业技法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阎瑞生》

【答案】中国第一部情节长片,也是中国电影商业化的发韧之作。1920年,上海洋行职员阎瑞生杀害名妓、谋财害命的事件轰动一时。1921年,陈寿芝等人组建中国影戏研究社将这一真实事件拍成电影,引发观影热潮。任彭年担任影片导演。《阎瑞生》《海誓》和《红粉骷髅》是我国最早的三部剧情长片。

2. 《芙蓉镇》

【答案】谢晋执导影片。《芙蓉镇》通过描述在“文革”期间湘西一个偏僻山区小镇几个小人物发生的命运演变,对“文革”的荒诞、非理性进行猛烈的抨击,反映中国妇女和广大知识分了在这场运动中所承受的悲惨命运,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影片以小角度引发出大主题,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非常成功。两部影片在艺术思想与技巧上都达到当时中国电影的出众水平,标志着传统电影的深厚与艺术变化趋向,也成为谢晋电影的经典代表。

3. 《早春二月》

【答案】谢铁骊代表作,《早春二月》是一部根据左联烈士柔石的中篇小说《二月》改编的中国名著改编片中的杰作。在十七年影片中,描写情感尤其是人性的艺术化深度作品当属《早春二月》,尤其是本片以刻画小知识分子的思想复杂、深刻而较之单一化的情感表现更具有一种艺术价值。现实主义内容的诗意化表现是突出的特点。《早春》的人物形象是更多带上人道主义色彩的人物,是当时新中国电影中少有的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艺术典型。

4. 《青春祭》

【答案】1985年张暖忻执导的《青春祭》是散文式电影中的出色之作。影片主要反映的是人物的内心活动,把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行视听的影像化,影片纪实风格浓烈,但是又不仅仅停留在纪实的层面,而是融入了创作者强烈的主观色彩,注重主观意义的挖掘,提出了创作者自己的思考:在傣乡这样清纯、平静、美丽的地方,青年一代悟到了应该勇敢地面对诚恳的爱情,懂得了真诚待人,明白了应该保持无私的奉献意识,学会了面对生活苦难的勇气。

5. 《神女》

【答案】《神女》,1934年联华公司摄制,吴永刚编导,阮玲玉、黎铿主演,是30年代中默片的杰出之作。影片的巨大成功首先是深刻的现实揭露与批判性。通过一个身处下层,受尽屈辱的女子宁愿忍气吞声,承受身心俱受摧残企图抚养孩子成人,却还无法立足生存的故事,对社会的不公、道义的丧失和黑暗压迫的无处不在做了血泪的控诉。深刻的社会批判力度更多是从独特

的艺术形象显示出来的。《神女》在一个相当清晰的人物故事中表现出了人生的复杂内涵。

6. 费穆

【答案】费穆,中国电影导演中艺术风格突出的佼佼者。1934年到1935年,创作的《人生》《香雪海》《天伦》等,注重家庭伦理和人间亲情的倾向基本表现出来,他对艺术的追求也明显展露。30年代费穆的电影还有《狼山喋血记》等。

7. 孙瑜

【答案】孙瑜(1900-1990),编剧、导演,四川自贡人,是30年代艺术个性十分突出的导演。与同时代人关注现实社会苦难和问题一样,他的影片也没有远离社会,但孙瑜的创作充满浪漫诗意和主观情感、风格独树一帜,有“诗人导演”之称。30年代,孙瑜创作的重要影片有《野玫瑰》《火山情血》《天明》《小玩意》《大路》等,显示了在抒情浪漫的艺术风格上达到的成熟。

8. 《定军山》

【答案】中国第一部电影,由北京的丰泰照相馆于1905年拍摄,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段。这是有记载的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9. 《猎场札撒》

【答案】内蒙古电影制片厂1985年出品,编剧江浩,导演田壮壮,摄影吕乐、侯咏。猎场札撒,即猎场准则。影片以纪录片手法讲述内蒙古图尔布山谷举行一年一度的围猎活动,探察了宗教与道德的关系。青年牧民旺森扎布自惭没有打到猎物,偷了神枪手猎获的抱子为己有,不料为一少年猎手察觉,向巴雅斯古冷告发。巴雅斯古冷是个严肃而有威望的人,他按照成吉思汗制定的猎场札撒,处理旺森扎布的错误行为。影片对朴素淳厚的蒙古族习俗的歌颂、对辽阔壮美的大自然景观的展现,表现了创作者心目中天、地、人之间和谐、平衡的理想境界。影片叙事模糊、哲理饱满,情感描写细腻流畅,创作别具一格,但也造成与多数观众的疏离。

10.王家乙

【答案】王家乙(1919-1988),电影导演。王家乙导演的影片多以少数民族生活为题材,以抒情见长,风格明丽、手法细腻; 对喜剧处理流畅、明快、富于浓厚的生活情趣。代表作有反映云南少数民族生活的《五朵金花》01959)、表现彝、汉民族情谊的《达吉和她的父亲》C1961O 《五朵金花》在1960年获埃及第一届亚非电影节最佳导演银鹰奖。

二、简答题

11.为什么把“孤岛”时期的电影现象称为“奇观”?

【答案】从1937年11月底国民党军队撤离上海开始,到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入租界为止,这一时期的上海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孤岛”时期。这一时期,在上海市的中

心地区有两个特殊的行政区域一一由英、美、日三国统治的公共租界和由法国管辖的法租界。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军碍于外交原因,暂时没有进驻租界。租界地带就成了一座处在包围圈内又偏安一隅的“孤岛”。留在上海的一部分电影工作者利用租界的特殊地位,逐步恢复了制片工作,开始拍片,这就是所谓的“孤岛电影”。

12.简述抗战时期中国电影状况。

【答案】1937年至1945年是中国抗战时期电影。这是一个特殊时期。一方面,国破家亡的时代背景,外敌人侵的现实状况,决定了电影创作的功利目的,艺术追求已自然退居其次; 另一方面,战争环境大大破坏了中国电影创作的正常条件,不可能去做艺术上的精细追求,抗战电影产生一些鼓舞人们抗敌斗争的创作,如《八百壮士》等,以及许多纪录片创作。抗战时期的电影从某种程度上更使电影接近生活,现实主义特色延续下来。尽管从艺术上说,电影艺术无甚进展、甚至停滞与倒退,好影片寥寥无几。

13.青年导演的创作特点是什么?

【答案】(1)现代意识和冷峻的眼光; (2)艺术上的标新立异; (3)强烈的主体意识; (4)从传统文艺中吸取营养。

14.简述“左翼电影运动”的艺术主张(思想)。

【答案】左翼电影运动是zo 世纪3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电影运动。左翼电影理论受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影响,不仅有着革命的思想意识,而且在艺术上也具有创新、突破的意义。这些影片多以人民大众为主要对象,面向社会和时代,在内容上“尽量利用大众的真生活”,并“拿大众每天接触的人物做主角”。在形式上则强调“多动作,少对白”,镜头画面简洁明快、质朴真挚,使银幕上充满了过去从未有过的真实而新鲜的时代生活气息和强烈而深刻的艺术力量。经过几年的创作实践,左翼电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新现实主义的美学追求和艺术风格,革新了中国电影陈旧的面貌,因此受到各阶层观众的欢迎。第一部左翼电影是1933年3月夏衍与明星公司导演程步高合作创作的《狂流》,其他代表作还有:((春蚕》《姊妹花》《三个摩登女性》《城市之夜》和《渔光曲》《马路天使》《十字街头》《迷途的羔羊》《夜半歌声》等。

15.简述影视作品的声画关系。

【答案】声音和画面的关系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来认识。

(1)形式层面

①声画同一

“声画同一”又称作“声画同步”,指镜头中声音来源位于画面中,观众听到声音信息的同时也看到声源的影像信息,两种信息的传播同步完成。最早的有声片采用的就是声画合一的方式,说话者、演唱者音容同在,非常便于观众的信息接受。

②声画分立

“声画分立”又称作“声画分离”,指声音来自镜头画面之外,即以“画外音”的方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