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北大学文学院703新闻传播史论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内部冲刺密押卷
● 摘要
一、辨析题
1. 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这种单向作用性质为大众传播赋予了强大的社会影响力。请对此观点做出辨析。
【答案】这种表述是错误的,人际传播是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
(1)人际传播的含义
人际传播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人际传播是一种最典型的社会传播活动,也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
(2)人际传播是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
①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人际传播是非制度化的,并不是指它不受任何制度化因素的影响。相反,人际传播也是社会关系的体现,参与的双方虽然都是拥有独立意志的主体,但他们都是由一定的社会关系,如夫妻关系、父子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等相连接的; 人际传播的内容,双方使用的言辞、语气、态度等,无一不是这些关系的反映。
②人际传播的非制度化,主要是指传播关系的成立上具有自发性、自主性、非强制性,人际传播主要是建立在自愿和合意基础上的活动。在人际传播中,双方都没有强制对方的权利,也没有接受强制的义务,这意味着人际传播是一种相对自由和平等的传播活动。
二、简答题
2. 新媒介的发展趋势与意义。
【答案】(1)新媒介是相对于铅字出版和报纸、地上波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而言的。与传统媒介相比,新媒介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传播过程双向性的增强
传统的大众传播过程是一个信息单向流动的过程,虽然也有读者或视听众来信来访等反馈渠道,但这种反馈是迟延的,而且是通过其他通信系统(邮政、交通、电话等)进行的。与此相比,新媒介的传播系统通常本身即具有双向渠道。
②多媒体化和媒介功能的融合
传统媒介的功能大多是单一的,例如报纸仅供阅读,广播仅供收听,电视虽然可以声画文字并茂,但人们却不能用来进行信息传输或处理。新媒介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丰富多样的传播功能融合于一个系统之中。
③媒介资源的丰富化
这是数字化技术发展的巨大成果。数字化指的是在电子信号的传输方式上,用数字压缩方式来取代传统的信号模拟方式。数字化以后,不仅信息的保真性更强,传输质量更高,而且能够大幅度节约电波频率资源。
④信息传播的全球化
传统媒介的传播活动大多囿于特定国家和地区的范围之内,而电子通信、卫星和互联网络等新媒介技术则为大面积的跨国传播乃至全球传播提供条件。
(2)新媒介发展趋势的特点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传播过程双向性的增强将大大改善传统大众传播过程中受众的被动地位,增加传受双方的互动性。
②多媒体技术为人们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输提供了空前便利的条件,有助于提高传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③传播资源的丰富化将改变少数大众传播机构垄断资源的状况,为更多的社会成员、群体和组织成为能动的传播者提供了基础条件; 全球传播技术的发展则把人类的传播范围扩展到整个世界,使人们的认知、判断和行为受到更多变量的影响。
总之,新的媒介技术和工具,正在使人类的传播活动发生重大的变革。
3. 为什么说信息爆炸并不等于知识满溢?
【答案】信息爆炸是人类处理信息的手段日益先进的结果。所谓信息爆炸,是指信息的巨量生产和高速传播,超越了媒介空间的容纳而产生的剧烈传播反应或社会影响。信息爆炸的表现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
(1)新闻信息飞速增加。西方发达国家拥有800多颗通讯卫星,控制着世界75%以上的信息和65%以上的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西方四大通讯社每天总发稿量高达3500万字。在我国,报纸的版面一扩再扩,办了日报又办晚报、晨报,一个报业集团内往往有十多家报刊。
(2)娱乐信息急剧攀升。大众传播媒介主要被用于娱乐所占有的百分比大得惊人。几乎全部美国商业电视、大部分畅销杂志,大部分广播,大部分商业电影,还有报纸内容中越来越大的部分,“都是以让人娱乐而不是以开导为目的的”。
(3)广告信息铺天盖地。广告是一种全球现象。它们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既令人生厌,又挥之不去。
(4)科技信息飞速递增。科技信息的快速增长有三个显著特点:
①数量增长快,特别是科学论文和发明成果的数量几乎是以几何级数增长;
②新陈代谢快,文献老化和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
③文献信息增长快,各类科研、教学和传播机构的实验数据、调查数据和文献数据、产品数据等数据库铺天盖地。
从总体上看,知识供应总量一直在逐步增长,特别是现代科技知识更是增长迅猛。但是,它们既没有一般信息增长的速度快,也没有一般信息供应的数量大,而社会科学知识增长一直萎靡
不振。有时即使知识的总量增长了,但是,往往是表面的虚假的繁荣,真正的真理性知识并不多。知识生产“开工不足’夕,知识消费也不尽如人‘目、。
4. 简述人类社会的媒介发展历史。
【答案】媒介(media )是传播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历史上的每一次媒介变革,都会给现实的媒介发展提供一些重要的启示。传播媒介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也受到社会制度和文化的影响。为了清楚地描述媒介变革的历史轨迹,可以以重大媒介变革为标志来考察媒介史的不同发展阶段。迄今为止,媒介至少经历了四次重大的变革,而正在发展的媒介态势则是人类正在经历的有史以来最重大、最深刻的第五次变革。具体而言,人类社会的媒介发展历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最古老的媒介
人类最古老的媒介是人的身体本身,人们使用手、脸等身体部位来进行动作、表情等非语言传播,然后才产生了语言。语言传播使身体在传播中的作用更显得重要。虽然此后人类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媒介和各种各样的设备,但至今身体在传播中的媒介作用依然存在。人类还为扩大身体的传播发明了很多发送信息的工具和媒介如语言、图画、标记、表达深远意义的装饰性图案和烽烟、旗鼓等。
(2)文字媒介的诞生
在语言产生后的10多万年的人际交往和生存斗争中,人类的先祖们又学会了把声音同发出声音的人分离开来并加以保存的技术,这就产生了文字。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原始时代的结束,文明时代的开始。一旦有了简化的书面语言和纸这样便于携带的媒介,信息就能长久地保存和传播,不受时空的限制。
(3)印刷媒介革命
印刷媒介革命带来了印刷媒介的普及。教育的发展大大地促进了书籍出版事业的发展。到16世纪,几乎在所有西欧国家,都建立了大学。宗教改革使得对《圣经》和其他宗教著作的需求量大增。此外,科学、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要求出版越来越多的书籍。活字印刷发明了近200年以后,现代意义上的新闻报纸开始出现。17世纪初,定期出版的报刊首先诞生于德国。之后,欧洲各国先后出现了日报。最早的日报也于1660年在德国莱比锡创办,即《莱比锡新闻》,它通常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张日报。在某种意义上,报纸和印刷书籍相比更是一种革新,是一种新的社会文化形式的发明。和其他文化传播形式相比,还在于它的个人主义和现实倾向,世俗性和适用性,满足了一个新兴阶级一一以城市为基础的商业和专业人员一一的需要。它的新奇并不在于它的科学技术或传播方式,而在于时刻变化和在自由的社会政治气候下对各个阶层的影响。
(4)电子媒介一一电讯技术的发展
电子媒介的出现是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综合产物。19世纪后半叶,由于电的发现和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开始诞生了一大批电子媒介,电讯、电话、电影、广播、电视等等都是19世纪至20世纪人类的伟大发明。电子媒介对人类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电子媒介的出现是与电报、电话和无线电的发明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电话、电报和无线电的发明形成了庞大的电讯媒介和电讯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